•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詩與中國文化精神

    2017-05-11 20:48:40胡曉明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唐詩人性詩人

    胡曉明

    兩個老先生和兩個禪師

    很多年前,華東師大的施蟄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時出了一道題目:“什么是唐詩?”這是一個大有意味的問題。唐詩是一個美好的詞語。我們提起唐詩,就有一種齒頰生香的感覺。唐詩只是風花雪月么?只是文學遺產(chǎn)么?只是語言藝術么?當然是的,可是我們又總覺得不夠。我們僅從風花雪月去看唐詩,或許表明,我們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我們僅從語言藝術和文學遺產(chǎn)去看唐詩,我們又可能把唐詩看得太專業(yè)了。唐詩還可不可以指向一些更遠更大的東西?

    我知道,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絲綢之路,以長安為中心,西至羅馬,東至東京,各種宗教,和平共處;有世界主義的文化精神:國力極強盛,版圖遼闊,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既大膽拿來,又講送去主義,元氣淋漓,色彩瑰麗;有繼承創(chuàng)新的文化精神:秦漢帝國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職官、府兵、刑律等等融為一爐。在教科書上,似乎只有這些才是唐詩的文化精神。不是說這些不重要,然而談到唐詩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遙想漢唐多少宏放”,我覺得這似乎是一個成見。今天我們都不從這些大地方講起,詩歌畢竟是關于心靈的事情,我們從唐詩的心靈世界講起。

    詩是什么呢?馬一浮先生有四句話說得好:詩其實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覺,如夢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蘇”。詩就是人心的蘇醒,是離我們心靈本身最近的事情,是從平庸、浮華與困頓中,醒過來見到自己的真身。我們?yōu)槭裁凑f僅僅從風花雪月、語言藝術、文化遺產(chǎn)、漢唐氣象等來讀唐詩,總覺得不夠呢,那就是隔了一層,沒有醒過來跟自己的真身相見。

    這似乎有點玄了。但是我這里姑且將它作一個比喻:人生有很多幻身、化身,詩是這當中那個比較有力量、自己也比較愛之惜之的那個自我,而且是直覺的美好。我又想起古代有兩個禪師有一天討論問題。第一個禪師說了一大套關于天地宇宙是什么的道理。輪到第二個禪師時,他忽然看到池子里邊有一株荷花開了,就說了一句:“時人見此一枝花,如夢相似?!蔽易x唐詩,似懂非懂、似問似答之間,正是“見此一枝花,如夢相似”。因為讀詩是與新鮮的感性的經(jīng)驗接觸,多讀詩,就是多與新鮮的感性的經(jīng)驗相接觸、相釋放,就像看花。也因為讀詩讀到會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們的夢中人,我們是古人的前世今身。

    我只舉一例,我15歲離開家去當工人的時候,心里只是想家呀,沛然莫之能御。有一天讀一首小小的唐詩: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我忽然就覺得,那個大風大雪中,快要回到家中的夜歸人,就是我自己的背影啊,心里一下子有說不出的溫暖與感動。為什么唐詩會這樣呢,我想這是因為唐詩表達了我們古今相通的人性,而且是用永遠新鮮的感性的經(jīng)驗來表達。所以唐詩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又永遠是感性的、新鮮的。而這個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國文化內心深處的夢。我想我們中國文化做夢做得最深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人性精神。永遠的風花雪月,背后是永遠的人性世界。

    具體而言,唐詩中所表現(xiàn)的中國文化的人性精神,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談?我先把結論寫在下面,然后再來一個一個證明。

    盡氣、盡才的精神,盡心、盡情的精神。

    人生要盡氣盡才,永不舍棄

    《尚書》有一句老話:人為萬物之靈。這包括以下幾個意思。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創(chuàng)造。二、生命是生來美好、高貴、不可貶抑的。三、人在世的意義,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不負此生、不虛此生。四、無論如何艱難困頓,人生永不舍棄。

    唐詩里頭有一個主要的聲音,是說人在這個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負此生,不虛此生。以詩仙李白為例子。中國文化中有李白這個詞語,真是一個美妙的亮點。李白一生,集書生、俠客、神仙、道士、公子、頑童、流浪漢、酒徒、詩人于一身,超量付出了才與氣。盡才盡氣的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的說法說是自由。自由有兩種。一是積極自由,即充分實現(xiàn)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極自由,即不受外來力量的束縛。積極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熱要燃燒,有不能自己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極自由表現(xiàn)在鄙棄權貴、笑傲王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是中國知識分子中,最能自尊自愛、最不受拘限的典型。

    杜甫是一個厚字,結實扎根在地上。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寫詩說:“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敝袊拼妼W的兩座主峰,一個是天的精神,一個是大地的精神,真實做人、積極用世,不管他們有沒有建立什么功業(yè),他們的生命是活得有聲有色、有光有熱。他們對于他們的時代、社會,是盡心、盡氣、盡才的,他們并沒有從他們的時代得到什么,但是他們的時代卻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偉大。

    唐代第二線的大詩人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擔當、有作為的。韓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諫佛骨,蘇東坡說他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在舉世滔滔的佞佛大潮中,障百川而東之,挽狂瀾于既倒。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是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被貶謫的后半生不屈身降志,又做出了影響深遠的政績。白居易最亮點的是領導了中唐的新樂府運動,“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讓詩歌文學發(fā)揮社會良心的作用,深刻影響了后世中國文學。李商隱與杜牧都是博學多識、才華蓋世的士人,不僅僅是詩人。正是他們壓抑的才華得不到實現(xiàn),才成全了他們美麗的詩歌。所以我們可以說,唐代的第一流的詩人,個個都是要拿出自己生命的美好,要做一點事情,都是想要讓自己的才智充分得到表現(xiàn)的。

    有關唐詩學的一些關鍵詞,譬如盛唐氣象、興寄風骨、詩賦取士、詩史精神、歌詩合為事而作、諷諫詩等,都指向剛健有為、向社會負責、以天下有道的關懷,做到不負此生、不虛此生的時代精神。這些關鍵詞,正可以簡明有力地代表唐詩的基本精神。

    大家會問:你說的是盛唐精神,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點氣脈衰敗了嗎?如果是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夠盡氣了。但是不要忘記,晚唐詩人使盡才的生命精神突出出來了。到了晚唐,好詩才成為一種可以使人終身赴之,類似于宗教信仰一樣的美好追求。王建說“惟有好詩名字出,倍教年少損心神”;白居易說“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所以,從初盛唐盡氣的生命到中晚唐盡才盡情的生命精神,其實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揚人性美好,不負此生、不虛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現(xiàn)。如果沒有中國文化的這個人性亮色的底子,就不會有唐詩的這種表現(xiàn)。所以,我認為唐詩背后有一個秘密,有一種很深的精神氣質,就是盡氣盡才的精神,就是不負此生、不虛此生的時代集體意識。

    唐詩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現(xiàn)在我們來讀讀那些千年傳誦的名句吧。我們看詩人動不動就說“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動不動就說“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動不動就說“為言地盡天還盡,行到安西更向西”!我們發(fā)現(xiàn)唐詩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邁得很。

    初盛唐的人要是失戀了,痛苦了,說的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就會哂然一笑,心情好起來了。要是暫時經(jīng)過苦難,重新克服了困境,就會說:“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就會對前途重新有希望。詩人要是曾經(jīng)受大挫折,后來又東山再起,撥云見日,就會說:“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又來!”心里充滿自豪的感情。詩人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了,他就會有這樣的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唐人看不慣有些小人得勢,說:“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边@是唐詩中罵人最厲害的一句話,罵得很有力量,以歷史作尺度,眼界十分開闊。

    唐詩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為唐詩主要是中國北方文化發(fā)展到極盛時期的詩,所以要寫就寫高山大河,所以宋詞多半是小橋流水,唐詩多半是高山大河。中國文學寫高山大河寫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說至今沒有超過唐詩的。比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豪情雄壯;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比如“白日依山盡”“大漠孤煙直”“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比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比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強健得很。長江、黃河、高山、大川、太陽、月亮,唐詩就是想來一個驚天動地,就是想貫通宇宙生命之氣?!俺顷I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這個風煙,大氣得不得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天姥連天向天橫”,這個“上青天”“向天橫”都是直上直下將人的生命與宇宙生命相貫通。盛唐詩人、宰相張說于政事堂大書詩人王灣的詩“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正是代表唐人的審美意識:天地之大美、自然之偉觀——黎明、春天、新年,一齊來到人間,使人間成為美好的存在?!吧弊?、“入”字,熱情奔放,展現(xiàn)的是生命化的大自然。天行健,生命剛健、積極有為,迎向清新與博大。

    有些看起來很平常、很安靜的詩,也有一種有天有地、貫通宇宙的元氣之美。有一個詩人有一天晚上突然睡不著覺了,找不到原因,只覺得身子很暖和,原來經(jīng)過了一個冬天,地氣開始回暖了,于是他寫詩說“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你們看,詩人的生命節(jié)奏,感通著宇宙的生命節(jié)奏。老杜有一句詩:“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焙蟠脑娙颂貏e喜歡。那是安史之亂后黑暗的唐朝社會,一個無月的黑夜,詩人憂心如焚,徹夜不眠。忽然,窗外那黑黝黝的山嘴里,一下子吐出了一輪晶瑩的明月,樓外的水池,月色之中,也波光粼粼,明亮起來了,詩人的心境,也由憂苦而轉為驚喜,而充滿了對天意的默默的感動。杜甫有一首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里的文字,小孩子都懂得,平凡得不得了,但是讀起來舒服極了,通透極了,有一種生命與宇宙透氣的感覺。杜甫還有一首絕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币环N生意盎然之美,一種隨處生春之美,讀久了就覺得生命很亮麗,很新鮮活潑有力。

    有一些表面上看起來是有些感傷的詩,實際上骨子里生命的力量依然充沛得很。比如柳宗元的《寒江獨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那么,是不是宇宙就死掉了呢?沒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越是雪大風寒,越是千山萬徑,越顯得那個釣魚的漁翁,生命力十分強健。又如盂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聽起來詩人好感傷呀,憐香惜玉的一個樣子,但你沒有讀懂。你想一下詩人半夜里被風雨聲驚醒,但清晨又是一個好天氣,又是一個春光明媚,他又是一個好心情,躺在被窩里,聽嘰嘰喳喳鳥兒窗前啼叫,陽光透過窗格兒滿滿地灑進來,好不開心!那些風風雨雨,雨雨風風,總會過去,而人類社會,宇宙自然,正是這樣,在風風雨雨中,花開花落中,永恒地往前生長,往前發(fā)展,任何東西也阻擋不了生命的生長。

    小小的一首唐詩,一共才不過二十個字,說的竟然是這樣有益于人生、有益于生命的道理,敞開的竟然是這樣一個無限的世界,你能說唐詩不是一個不死的心靈么?唐詩難道不正是這樣表達了中國文化青春少年的夢么?唐詩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式的,要不停想問題的;而早晨是不提問題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早晨是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樣子,是神采飛揚。我們要讓我們的民族在千年長途的風霜滿面中有少年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風塵仆仆中有做夢的機會,那么,就讓我們的下一代多讀唐詩吧!

    唐詩中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僅來自國力、開放的時代氣象,而且來自開明、先進的政治文化,即科舉、尚賢、納諫。跟漢魏以來中國古代知識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的關系,跟全社會崇尚詩歌、祟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的關系,跟唐代的國力有很大的關系,這是中國文化的復興之象。

    我們今天似乎特別缺少英雄主義了,特別缺少提澌生命的真實力量了。這跟我們對人性的看法有關。現(xiàn)代以來,科學主義將人性不當回事??茖W的傲慢,加上消費主義的物化浪潮,人性這個東西,要么是零散化,要么是空洞化,要么是幽暗化,要么是游戲化。這些問題很大,但我們對于現(xiàn)代思想的反思與懷疑,也成為讀唐詩的一個背景,使我們懂得珍惜,懂得引申發(fā)揚。

    人心與人心的照面

    依中國文化的古老觀念,人心與人心不是隔絕不通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也。無邪就是誠,就是人性與人性的照面??鬃诱f“興于詩”,就是以詩歌來開發(fā)人性人心的根本??鬃又鲝埖娜剩褪侨诵呐c人心的相通。盡心盡情的精神,就是人心與人心的相通、人性與人性的照面。這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基石,也成為中國文化千年來的一個精神祈向。

    我觀看唐代的音樂俑、舞蹈俑,有一個感覺,他們都非常投入、非常用心。表情動態(tài),簡簡單單,卻有一種各自入神的氣氛,好像大家都忘記了自己,沉浸在當下的音樂心情之中。這表明,唐人對于藝術的創(chuàng)造、對于詩歌的生活,有一種宗教式的虔敬,這就是對自己生命創(chuàng)造的盡心。

    白居易的詩歌說:“以心感人人心歸?!笔钦f只要人與人之間心心相通,就是天下富有人心的世界。李白的詩歌說:“明月直入,無心可猜?!笔钦f人心與人心相通,就像明月那樣明白、純樸,沒有一點雜質。唐詩正是表達了這個夢。

    以友情為例,中國文化非常重友情。友情是朋友之間盡心盡情的表現(xiàn),不以理為原則,也不受其他外在的因素左右。

    杜甫的《贈衛(wèi)八處士》,是表達朋友之情的唐詩名篇,非常質樸。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zhí),問我來何方。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我每次讀這首詩,都覺得這里頭的感情,就像好酒一樣,味長而美。古人評這首詩:“語語從肺腑流出。”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真是寫得掏心掏肺的。第一句“人生不相見”五個字,樸素得不得了,像聊天拉家常,又厚實得不得了。在茫茫宇宙背景中,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聚散,太不容易了?!敖裣Α眱删?,如歌如嘆,又隨意又深情?!吧賶选彼木洌抢嫌阎胤甑钠胀ㄈ饲??!绑@呼”兩字,寫得神情活現(xiàn),一片童真,一點都沒有主客的隔閡?!拔魟e”四句,場面氣氛非常真切,我們今天讀來,就像我們的老同學的子女,在叫我們一聲伯伯叔叔的時候,我們忽然就感覺到了生命的流逝,人生的短暫?!扳弧边@兩個字,何等的真誠,何等的古道!老輩與小輩之間,再也沒有客氣。接下來就是酒漿、春韭、黃粱飯,就是比十觴還要濃、穿過萬水千山的情義。

    再看杜甫的另一首寫亂世回家的小詩: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詩人杜甫從千里之外的豺狼世界,終于逃脫出來,終于到家了,那黃昏的晚霞、村頭的日腳,柴門的喜鵲,都充滿了真切動人的人性世界回歸的意味。妻子見到親人,又是驚嘆,又是傷心落淚。更重要的是,左鄰四舍,也都爬滿了墻頭,一起感嘆唏噓,一起傷心落淚,共同分享此時此刻人倫的歆幸。

    這首詩最后兩句:“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把夫妻的相聚之美妙,寫得勝過神仙的遇合。我再沒有看到詩歌里寫夫妻相聚寫得比這更好的了。這里不僅有詩人對女性的在情在義,不僅有對于在艱難人生掙扎中嘗盡苦味的女性的體貼,而且寫出了苦盡之后的夫婦間相濡以沫的溫馨。

    唐詩是天才情種必讀書

    再以唐詩寫女性為例。唐詩一提起女性,就是一種多情多義,就有一種溫馨體貼。唐詩絕不是大男子言義,也絕不是輕薄浪子。女性與山水,乃是千年來中國詩人在專制制度下舒展精神自由的兩大樂土!而唐詩的骨子里是尊重女性的。大家都知道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那其實是最無奈的自嘲:“才人不得見重于時之意,讀來但見其傲兀不平之志。”杜牧盡管是風流倜儻的才人,也曾經(jīng)與一位女子深宵話別,難分難舍,寫下“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這樣深情的詩句,這哪里是后代的浮艷輕佻之作能比得上的!

    寫閨婦的詩我最喜歡王昌齡的名篇:“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將夫婿覓封侯?!睂懮賸D的懷春,替女性唱出情感饑渴與心靈苦悶的心聲。我們想一想:唐詩如果不是善于站在女性的立場上說話,哪里會將女性的基本幸福,看得比封侯還要重要?金昌緒:“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碑斔齽偱c夢中的遼西男人相會,就被一陣黃鶯的叫聲吵醒。思婦的心思情緒,當下可感。古人稱這樣的詩歌,真是一片神行。詩人的心,思婦的心,遠方遼西男人的心,都連在一起,唐詩就是這樣一個心心相通的世界。還有一首七絕,記不清是哪一位詩人寫的了?!鞍子裉们耙粯涿?,今朝忽見數(shù)花開。兒家門戶重重閉,春色緣何入得來?”在一個春天的清晨,忽然庭前梅花開花了。白玉堂的那個少女看在心里,又是驚喜又是感動,問了一個很癡呆氣很女孩子氣的問題:我女兒家的門一道一道關得好好的,你這個春色究竟是從哪里進來的?這少女懷春之心,詩人寫之何其美好。這里共同的精彩是唐詩對于女性的心理竟如此體貼入微!所以這首詩聽起來好像已經(jīng)不是一位男性詩人寫的,而仿佛是一位女子在那里自言自語。

    李白的名篇《玉階怨》也是如此,“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一個女子深夜難眠,站在戶外看月亮看了好久,一直到寒露侵身,回到屋里還是睡不著,還是隔著水晶簾望月,那一副眼神,真是寫活了,有好多好多的心情意思,都在那玲瓏望秋月的眼神里面。唐詩對于女性的同情、關切、體貼、理解,也都由這一眼神寫活了。我們今天一讀到這首詩,就會分明感覺到這個女性的心情,甚至她的神情動態(tài),一千多年過去了,印象依然如此新鮮,這真是很奇怪的事情。所以說唐詩是不死的心靈,是永遠的不麻木,永遠的感動,永遠的人心與人心的相通。

    唐詩寫女性的名篇多得說不完。我們再回到杜甫,對遠在長安月夜中的妻子的思念:“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青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你看他對妻子獨自寂寞的設身處地的同情,對美麗的妻子在月光中獨自寂寞憂傷的想像,都是那樣的溫情美好?!疤们皳錀椚挝鬣?,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北磉_詩人對一個可憐的無依無靠的隔壁老婦人的同情心、平等心、尊重心,以及在艱難人生中溫厚的人情美。我們看李白是那樣一個有公子氣、飛揚跋扈的詩人,但是他在安徽時住在一個老太婆家里:“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彫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鼻Ы鹕⒈M的詩人一下子變得那樣遲疑、那樣小心翼翼,全失平時的豪氣。在艱苦的農家面前,詩人是完全平等的,他的心就像月光那樣的清朗溫情。

    李商隱的那些神秘的無題詩,中間總有美麗而多情的女子面影在晃動。李商隱寫給妻子的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總有一種唱嘆生情、一種低回反復、一種綣繾纏綿。總之,詩人無限溫情的心,流注于親人的心,超越了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琵琶女為什么要有兩次演奏呢?一次“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次是“凄凄不似向前聲”。為什么第二次結束的時候是“滿座重聞皆掩泣”?因為第一次演奏是技術的、技巧的;而第二次則是心靈的,是白居易作詞、琵琶女演奏,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情感交流?!堕L恨歌》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轉蛾眉馬前死”,呈示了一幅對比強烈的畫面:一邊是代表戰(zhàn)爭、代表權力、代表無情的歷史的一頭高大的駿馬,而另一邊是代表美、代表感性、代表柔情與弱者的蛾眉。我們會想到那個“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人,真的是一個大情種。而唐詩,正是屬于情種的詩,毫無疑問,唐詩是天才情種必讀書。常常有一種多情多義的心靈,常存一種對女性的同情愛慕關心思念的心靈,就是富于人性優(yōu)美的心靈。中國文化中說大地的氣質是女性氣質,大地之氣溫暖地潤澤萬物,唐詩就是這樣充滿著陰陽交感的人情味,楊玉環(huán)雖然死了,唐明皇雖然死了,白樂天雖然也死了,但是那種宛轉蛾眉的美卻沒有死,天長地久的綿綿長恨沒有死,永遠感動著后代,超越了戰(zhàn)爭與暴力,也超越了歷史與政治。永遠的癡男怨女的性情天地,就是生生不息的不死的心靈。

    打開唐詩奧秘的鑰匙

    在現(xiàn)代社會中保留一點唐詩精神,不是風花雪月,不是語言藝術,而是回到唐人的夢,回到可以通而不隔的心,從愛女性、愛小孩、愛老人、愛孤苦無告者做起,人人都關心他人,人人都有意去點點滴滴地營造仁義社會開始做起。

    所以,結論是:盡才盡氣、盡心盡情,正是唐詩整幅的特點?,F(xiàn)在,有沒有一首詩歌,可以把我上面所說的兩個特點集中結合在一起,讓我們讀了它,就直觀地理解到唐詩的美好呢?如果讓我找一首,那就是《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是中國文學的一個奇跡。晚清的王闿運就感嘆“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詩人張若虛僅以一首作品,躋身于文學大家的行列,這在中外文學史上,都是相當罕見的。更重要的是解說這首詩的困難。聞一多稱:“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贊嘆都是饒舌,幾乎是褻瀆?!边@首名詩隱藏著一個大的秘密,誰破譯了這個秘密,誰就掌握了打開唐詩奧秘的鑰匙。

    全詩由九首七言絕句組成(每四句一換韻);九首可分為上四首、下五首兩個部分;春、江、花、月、夜五字中,月字最重要。天上的月與人間的月,正是劃分上下兩部分的依據(jù)。第一部分:宇宙中的月亮。月代表著永恒超越的美。第二部分:人心中的月亮。月代表著永恒普遍的愛。秘密。表面上看,全詩通過月亮的流行,將上下兩部分組成一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但是深層的精神內容,卻是一種類似詩化的信仰:人心與自然的一幅大和諧,人性與宇宙本性的相互成全。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海天地的宇宙圖式)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無限透明)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有限宇宙無限)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永恒的美、永恒的愛美之心)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思婦代表愛心)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月光從女子心波流出)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愛心)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珍惜有限人生)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愛心的無限輻射)(《春江花月夜》)

    上半部分,那一波一波歌唱般的旋律與長卷般的春江月夜圖,不僅呈現(xiàn)了月光的靈性、透明、美麗,更表現(xiàn)了春江月夜之美的神秘、永恒、無限??墒?,我們面對那樣的美,是幾乎有些失望了。她幾乎是那樣的一種遙遠仙界的事物,幾乎是一種令人絕望的美麗。因為人生是多么有限、有缺點呀!然而戲劇性的轉折發(fā)生了,下半部分開始,月光不再是那樣空靈了,月光對人間有了流連顧念,月光從思婦的心波里脈脈流出:同樣的萬千情意、同樣的純潔無玷。尤其是詩的結尾,春盡、月沉,當黑夜與無邊的海霧來臨,在夜的深處,依然有月光如眸,向著迢迢遠方之路凝眺,依然有月色脈脈,搖曳于江邊樹影中不勝溫情,表達千古如斯的希望,與永不放棄的等待。這一份希望與不放棄,正是一種詩化的信仰表達。這一信仰的核心,即是人生雖有限卻可以有無限的哲思與愛心。其實聞一多早就極有識見地指出:“這首詩有強烈的宇宙意識,有被宇宙意識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边@不僅是“少年式的憧憬”,更是中國古老文化精神在盛唐來臨之際煥發(fā)出來的年輕的生命光華,是詩歌傳統(tǒng)、儒家經(jīng)典信念、佛家色空意境和民間文化集為一身,借詩人張若虛之手彈出的一聲妙響。

    唐詩是“以山水為教學,以文字為智珠”。由此詩可以看出,珍視人間的美好,成全宇宙的大美,禮贊生命,禮贊自然,盡氣盡才的精神,也是盡心盡情的精神,同時,心氣與才情,又有著超越的根據(jù),人心與自然同一美好、同一無限、同一充滿無限美好的希望。這正是唐詩中躍動的人文精神。

    猜你喜歡
    唐詩人性詩人
    新銳詩人
    椰城(2022年8期)2022-08-05 06:16:16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雜文月刊(2021年11期)2021-01-07 02:48:01
    唐詩寫柳之妙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逼近人性
    春夜講唐詩記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人性的偏見地圖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8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唐詩賞讀
    阳春市| 太白县| 西城区| 澜沧| 塘沽区| 濮阳县| 新和县| 图木舒克市| 长宁县| 九寨沟县| 东兴市| 兖州市| 梨树县| 介休市| 临湘市| 晴隆县| 漳州市| 栾城县| 措美县| 怀安县| 鹤山市| 秀山| 葫芦岛市| 沁源县| 高唐县| 崇明县| 富川| 千阳县| 明星| 黎城县| 桦甸市| 富锦市| 安化县| 沧州市| 新绛县| 博罗县| 东台市| 铜梁县| 兴文县| 开阳县|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