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娟
一、教育背景
我在未從事隨班就讀的教育工作之前,總認為特教工作很好做,因為他們的考試不算成績,教學過程中就不必考慮他們對知識懂與不懂,只要課上不搗亂,不影響其他學生學習就可以了。但真正從事隨班就讀的工作后,我的觀念也隨之改變了。那些“特殊”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大集體里,和其他孩子一樣,享受著受教育的權利,只是因為他們的一些缺陷而得到不公的待遇,從心底里覺得這樣做太愚蠢了。隨班就讀班主任責任心要更強,要更加熱愛學生。因此,我更注重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即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又能兼顧特殊學生的需要,充分發(fā)揮特殊學生健全部分和潛能,多啟發(fā)多鼓勵,不歧視特殊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經(jīng)常談心,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取得進步,常家長取得聯(lián)系,對他們要給予特別的關注和關心,作為教師一定要相信和尊重他們。
二、案例分析
在初次接到這個班時,班中有一名同學名叫韓佳穎,她不僅語、數(shù)成績不盡如人意以外,在班上我發(fā)現(xiàn)她從不與同學交流,班中的同學誰也不去和她玩,每當課間她總是一個人坐在座位上,要么亂翻自己的東西,要么就趴在桌子上。我也曾走到她面前詢問:佳穎,為什么不去和同學們玩呀……只剛剛開口說了一句話,她卻流下了眼淚,之后不管我說什么話,他都是一言不發(fā),眼淚卻越流越厲害,也不愿和我交流。接下來我又嘗試了幾次和她溝通,可結果都一樣:不開口只是哭。同時,我也向班中的其他同學了解情況,同學們紛紛告訴我:她是個傻子,我們才不愿和她一起玩呢……
三、實施過程和方法
在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也在思考,韓佳穎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學習不如別人,再加上同學們的歧視,這么小的年齡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呢?于是,我找到家長了解情況,得知韓佳穎在家里可能說了,脾氣也可大了,可在學校里她卻如此掩蓋自己,讓我進一步肯定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我下決心一定要幫幫這個孩子,讓她健康的成長。
有一天,她一頭短發(fā)走進了教室,我看到后馬上對她說:“今天的佳穎可真漂亮!”當她聽我這么一說,對我笑了一下,快步地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這是我第一次見她笑。隨后,我會常關注她,尋找她身上的優(yōu)點。值日時,佳穎會認真地掃地,我會抓住這個機會表揚她:“佳穎掃的地多干凈呀,你們要向她那樣認真掃?!边@時的她又對我笑了,我覺得佳穎在慢慢接納我,于是,我決定進一步走近她,從學習上幫助她樹立自信心。
課下,我把佳穎單獨叫到了教研室,提前教她認讀某一個詞語,并告訴她:上課時,老師會叫你來認讀這個詞。她使勁地點了一下頭。課上,當這個詞語出現(xiàn)時,我期待著她能主動地舉起手來,但她卻沒有勇氣這樣做,只是用眼睛盯著我,我知道此時的她特別想讀這個詞,于是,我主動地叫起了她,只聽她大聲、清晰地讀出了這個詞。這時,同學們也向她投出了驚異的目光,于是,我抓住時機表揚她:“看,今天的佳穎敢于回答問題了,多棒呀,讓我們把掌聲送給她?!贝藭r的她又一次笑了,笑得是那樣燦爛。經(jīng)過幾次這樣的嘗試,我發(fā)現(xiàn)佳穎開始變化了。課間,她會主動找到我,告訴我她的椅子缺了螺絲釘,我會馬上找到同學幫她按上;她也會悄悄告訴我今天是她的生日,我和同學們會為她一同唱生日快樂歌……
在對韓佳穎進行有針對性教育的同時,我也關注到了對其他同學的教育。我會隨時向同學們滲透:我們都是二(2)班集體中的一員,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只有成員間的團結互助,這個大家庭才會和睦。同時,班里還成立了助學小伙伴,隨時隨地來幫助她一同進步。從而讓她感受到同學帶給她的快樂,進一步削弱她的自卑心理。而課堂上的我,也會結合教材的內(nèi)容對全班同學進行教育,例如《駱駝和羊》一課,通過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評一評等活動,讓學生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認識到自己的短處。從而正確的處理同學間的友誼。
經(jīng)過一學年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韓佳穎同學如同變了一個人,性格開朗了,學習進步了,再也見不到她一個人孤單的坐在座位上,臉上也不再是淚水,而是燦爛的笑容。就在今年六一,她還代表二(2)班為全校師生唱了一首歌呢。面對她的進步,我們?nèi)嗤瑢W都為她感到高興。
四、教育反思
在針對韓佳穎的教育中,我也在不斷地反思,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真誠關心每一個學生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架起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這樣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才會產(chǎn)生熱愛之情。教師要真誠關心每一個學生,使各種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和提高;分析每個學生的智力、能力等個性因素,采用不同的策略實施教育,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健康發(fā)展。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心里可以有多把衡量學生的尺子,及時發(fā)現(xiàn)給予表揚。這種表揚來自于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對學生今后發(fā)展的美好期待,來自于教師對學生的真誠關心。
(二)真心關注同學間的互助
同學的幫助對一個隨班就讀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有時同學的力量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梁,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說。因此,我讓韓佳穎與助學伙伴一起坐,在助學伙伴的幫助下,讓他感受到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感受到同學給她帶來的快樂,讓她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同學也在這一過程中,增強了班集體榮譽感,在轉(zhuǎn)化隨班就讀生工作中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心樹立同學的自信
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使學生在集體中能夠感到溫暖,感到舒暢。要給每一位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充分發(fā)言,表達他們的觀點,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要以平等祥和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別是對問題學生,教師更應該多關心、多鼓勵、多幫助,不要因為學生成績差而歧視他們,更不要挖苦、諷刺他們。因為這些不良行為只會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傷害,使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像孤雁一樣與我們的集體越走越遠,最后發(fā)展到孤僻、自卑。教師要有意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主動參與,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發(fā)揮其特長,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減少他們學習中的挫折,盡可能多地給他們以肯定和贊揚,從而使他們不斷地在成功中培養(yǎng)自信,激起他們對成功的追求。
總之,教育隨班就讀生沒有現(xiàn)成的妙策和固定模式,只要我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摸清情況,找準問題,對癥下藥,熱情耐心,持之以恒,既要看到他們的缺點,客觀地分析形成的原因,又要善于利用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作為轉(zhuǎn)化的契機。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堅定信心,這些遲開的花朵將開得更加絢麗,更加燦爛。
北京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學校心理衛(wèi)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