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欲涵
摘 要: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獲得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就是閱讀,它也是英語學習者需要掌握重要的語言技能之一,在閱讀過程中學習者有大量的獨立學習的機會。那么,將自主學習策略應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研究對外語學習與教學都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英語閱讀中使用整體情況的實證性研究,描述了其自主學習策略總體使用的差異以及存在的問題等,從而能為高職院校的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有益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 英語閱讀 自主學習
在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人們大多只重視了閱讀模式、閱讀策略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等方面,而對于如何在閱讀教學過程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研究卻很少。自主學習的本質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愛學習,會學習,把學習看作是一種自身的需要,一件快樂的事情。把自主學習的方法運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其目的是把英語閱讀變成學生的自覺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從被動的、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的閱讀轉向自發(fā)、自覺并能主動采用不同閱讀策略的自主閱讀。
一、高職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教育對象基礎較差
高職院校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一類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普通高校,接受過系統(tǒng)的英語教育,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普遍水平偏低。另一類來自中專、技?;蚵毟?,這類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之前幾乎已經放棄英語的學習,英語基礎非常差,僅限于初中水平。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基礎薄弱,學生學習英語心理壓力大,缺乏學好英語的信心,從而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熱情。
2.教學方式單一
一直以來,英語閱讀無法徹底從“以教師為中心”,“填鴨式”的單一而陳舊的教學模式解放出來。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不能靈活地開展各種較為真實的語言教學活動,大大地制約著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3.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不高
學生大多不具備主體意識,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完成任務或應付考試;缺乏閱讀興趣,很少進行課外閱讀,很難從閱讀中獲得成就感,多數(shù)學生不喜歡閱讀,有畏難情緒。許多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的講授,將本應“泛讀”的課文進行“精讀”,習慣逐字逐句的理解,對語篇的整體把握能力不強,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分析文章的主旨和隱含信息的能力比較弱。
二、自主學習的概述
自主學習的研究有著漫長的過去,但只有短暫的歷史。影響較大的有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提出的“產婆術”理論,以及我國先秦的《學記》等論述都體現(xiàn)了學習者要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及自我改進的自主學習的思想。但是自主學習這一概念的提出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歷史,而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也只是近三四十年的事。對于什么是自主學習術語:以斯金那納為代表的操作主義理論認為自主學習本質上是一種操作性行為,它是基于外部強化或自我強化而做出的一種應答性反應。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本質上是個體的學習調控反應與鄰近的強化物建立聯(lián)系。它包含四個子過程:自我監(jiān)控、自我指導、自我評價和自我強化。以及由此開發(fā)出了自我記錄技術、自我指導技術、自我強化技術。該理論最強調外部環(huán)境對自主學習的制約作用。以班杜拉為代表的社會認知學派從個人、行為和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角度來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問題。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主要由個人內部的本能、需要、驅力、特質等決定,不是主要由外在的環(huán)境因素來決定,而是受到這兩者的交互作用——主體社會認知的影響制約,這種影響并決定行為的社會認知有兩種:即結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結果期望是指人關于自己的某一行為會導致他所期望的某種主觀推測或判斷。自我效能感是指人關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或推測,它將影響行為的結果因素轉化為先行因素,對行為發(fā)作用。從理論分析,任何學生的學習行為實際上受學生的結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的雙重制約和調節(jié)。這一理論十分重視學生的社會交往和社會認知在其自主學習發(fā)展中的作用。它認為,學生與教師、父母、其他學生的積極交往和反饋會極大地促進自主學習的發(fā)展。此理論把自主學習分成自我觀察、自我判斷、自我反應三個子過程,強調自我效能和榜樣示范在自主學習中的作用。
自主學習有助于增強使用閱讀策略的能力,提高閱讀效果。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習者自主閱讀的實踐機會大大增加,使用閱讀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閱讀速度提高;學生不拘泥于記住某個單詞或分析某個句法,可以將注意力集中于學習段落的起承轉合,欣賞文章的遣詞造句,提高閱讀的準確度。
自主學習能激發(fā)學習者的積極性。在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是知識的建構者,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自身情況選擇學習的內容、計劃學習的步驟、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并對自己作出評價。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被動學習,自主學習無疑能夠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力,增強自信心。
三、自主學習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施自主學習模式,提倡學生自主閱讀是改變高職英語閱讀現(xiàn)狀的需要,是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要求。在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作為閱讀行為的主體,由“要我讀”變成“我要讀”,主動的進行知識的建構、練習策略的使用、培養(yǎng)閱讀的能力,實現(xiàn)提高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
1.策略培訓階段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自主學習是一種新鮮事物,不同于在初高中階段的應試教育,因此,對學習者進行培訓是開展自主閱讀的前提。只有了解閱讀的過程,樹立主人翁意識,掌握恰當?shù)牟呗?,學習者才能有效的自主學習和自主閱讀。正如Nunan(1999)所提出的:策略培訓應該納入正常的教學活動中。
2.自主閱讀階段
學生自主閱讀不是放任學生無目的、無限制的閱讀,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教學目標規(guī)定的范圍內,由學生自主計劃自己的閱讀目標,監(jiān)控自己的閱讀過程,評估自己的閱讀效果。教師發(fā)揮支持者的作用,對閱讀內容、閱讀時間進行規(guī)劃,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和評價。
3.加強讀后反思
大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容易忽略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啟發(fā)學生進行閱讀后的反思。在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體驗,如果不反思就會像流水一樣在腦海中匆匆流過,不留任何痕跡,也就談不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應努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
4.結語
自主學習模式為高職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自主學習模式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現(xiàn)了被動閱讀到主動閱讀、傳授知識的課堂到培養(yǎng)能力的課堂的轉化,使學習者成為閱讀課堂的主體,真正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實踐性。自主學習策略培訓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積極作用,有利于實現(xiàn)終身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Holec H. 1981.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2]劉亞麗.自主學習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4(12)
[3]杜學增.英語閱讀的方法和技能「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1.
[4]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