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清
引言
識字教學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之一。低年級的識字量很多,學生常常不能有效地完成識字任務,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習慣先教拼音,再逐個分析字形,然后給每個生字組幾個詞語,最后布置抄寫生字等練習。整個過程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記,難免枯燥無味。也有的教師習慣隨文識字,導入新課后就讓學生自己讀書,畫出生字,自學生字,互相讀讀,幾分鐘之后檢查自學情況。如此一來,把生字從課文中抽取出來,學生難免興趣不高,認字的效果也不好。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經(jīng)過不斷的實踐,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激發(fā)兒童識字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第一條強調:要讓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弊寖和瘜h字產生興趣是引導學生主動識字的有效途徑。在識字教學中我常常想一些辦法、變一點“花樣”以引起學生識字的興趣。如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標記標出生字讀一讀、認一認;像“一口咬掉牛尾巴”(告),“要一半,扔一半”(奶)這樣有趣的字謎;用會意字的方法記“閃”“筆”等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記“們”,用減一減的方法記“幾”(機—木)。根據(jù)形聲字的特點幫漢字找朋友。還可以分組玩字詞卡、玩魔方(每一面寫有本課要認的生字詞)等學生樂于參與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識字效率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意在生字與學生第一次見面時要力求給學生以強刺激,使學生對要認的字第一印象強烈。如利用多媒體、音像、動作等加強漢字與事物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用自己想到的辦法記字,以加深對生字的第一印象。如在教蔬菜、水果用字時,可以讓學生對照實物看標牌,看看、摸摸、讀讀、認認,甚至嘗嘗,調動多種感官認字記字,這樣學生即記得牢又認得愉快,充分調動了孩子們識字認字的興趣。
二、尊重兒童識字的規(guī)律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自主識字”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但是這種能力并非與生俱有或是能一蹴而就的,只有了解并遵循兒童識字的規(guī)律,在教學中慢慢培養(yǎng)這種能力、潛移默化,才能使兒童真正具備這種能力。在孩子們剛剛接觸漢字時,他們就能夠聯(lián)系生活,記住它們。如教“?!弊謺r,有的學生把它想象成一把倒立的牛刀,仔細一看還是帶刀柄的呢!教“衣”字時,有的學生認為那是一件衣服穿在人身上。我讓他用肢體語言演示只見他歪著腦袋,兩手側平舉,右腳微微翹起,好一個生動形象的“衣”字!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孩子們又逐漸學會了用筆畫筆順來記生字,如“了”是橫勾加豎彎勾,“小”是豎勾左右各加一點,這又算上了一個新臺階。再后來學的字多了,特別是上了《日 月 明》這課后,孩子們無不為漢字這種有趣的構字方法著迷,大多數(shù)孩子學會了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生字,這中間老師又不失時機的點撥,開展“組裝生字部件”,評選“識字能手”等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漢字的樂趣。
三、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不能孤立地把它作為一個環(huán)節(jié)來處理,或是單純地為了識字而識字,而更應該把“識字”同“學詞”“學句”“口頭表達”等綜合起來,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如教“生”這個字時學生組詞“生日”,我請他用“生日”說一句完整的話,他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提示:“你會問別人生日嗎?”“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學生又造了一句。我再次提示:“你應該怎么回答?”“我的生日是十月八日.”最后我請全班同學仿照我們的對話進行說話訓練。如此安排即順理成章又創(chuàng)造了情境,使識字與說詞、造句、說話有機的結合起來。又如,在教“愛”這個字時,學生不便組詞,如果孤立地學這個字難免枯燥。如果我們把“愛”字放到“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我愛我的祖國?!钡木渥又衼韺W學生讀起來既朗朗上口,記起來也不難,同時又能達到愛國教育,可謂一舉三得。識字的安排不應有固定的模式,應結合課文的需求,可安排在課前也可邊學課文邊識字,或是學完課文再識字??傊處煈M量避免細致的講解,深入的分析,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通過閱讀進行識字,通過閱讀鞏固識字效果上。
四、開發(fā)兒童識字的多種渠道
陶行知早就指出“生活即教育!”因此回歸生活是新課程及教學改革的一大基本走向。漢字存在于兒童生活的全過程,教師應引導兒童把生活當作真正的“課堂”,幫助孩子們開發(fā)并發(fā)現(xiàn)識字的多種渠道。班級里同學的名字;上街時路旁的各色廣告;看電視是屏幕上出現(xiàn)的漢字;買東西時各種物品的名稱、說明……都是學生識字的舞臺。還可以定期圍繞一個專題(動物、植物、玩具、文具、生活用品……)或開展的活動(春游、秋游、聯(lián)歡會)組織自主識字的交流與展示。除此之外在班級中創(chuàng)建識字角,把學生在課外識得的字寫到識字角里,讓學生自己建立識字本,把識得的字放進識字本里等等做法都是學生愛上識字的有效方法。
五、重視識字的評價
《新課程標準》提出: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 識字的評價要跟得上,首先要轉變教師的觀念,同時也要改變學生的觀念。在考試時不應只是測試學生認識了多少字,而也應考查學生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另外,課內、課外認的字都能幫助學生閱讀,所以都應計入學生的識字量。有的學生課內認的字忘了幾個,可是課外多認了不少字,這樣的學生教師在評價時也應把他列入優(yōu)秀的范圍。,我們應允許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暫時遺忘,要相信學生能在今后的閱讀中把忘掉的字找回來。
結語
總而言之,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學生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