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柳青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開始階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讓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在以后不斷的學習中,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通過簡單描述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低的原因,提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以期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培養(yǎng) 閱讀能力 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70-01
語文教學,作為小學學習的三大基礎科目之一,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具有弘揚和發(fā)展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作用。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學生的語言能力、思想感情、道德修養(yǎng)等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學生閱讀的知識,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
一、通過閱讀課外書來提升小學生閱讀興致
除了課本上的閱讀篇章,教師亦需在平日課堂里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書目,或是通過課文,來挑選推薦一些相關名著供學生看。如選入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哪吒鬧海》、《封神演義》是不錯的故事篇章,在課堂上可以開展一次課外閱讀交流會,讓學生把自己所喜歡的人物或故事片段與其他同學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與其他同學分享自身在閱讀中的領悟。其交流活動,可以提升班級讀書氛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課文重點著重朗讀,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二、依托學生實際情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案
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同年級,理解程度跨度較大,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弱,理解課文不深,只能理解較形象的課文描述,適宜一二年級的課文較少,不宜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教學以引導興趣和加強基礎知識為主。三四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加強,教師可以增加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五年級階段,語文教師則可以通過布置相關的的課外輔導讀物,促進學生養(yǎng)成更好的自學學習興趣,對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也要因人而異,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
1.情景教學,激發(fā)學生潛在學習興趣。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它的聲、光、電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展現(xiàn)語文課文的意境,更能夠讓學生融入其中,理解作者寫作的精髓,如表現(xiàn)戰(zhàn)斗英雄在同敵人展開殊死搏斗的關鍵時刻,利用激昂的、緊張的音樂,加上漸激烈的槍炮聲,同時加入教師身臨其境,感情豐富的朗讀,就能很好的展現(xiàn)課文人物的英雄氣概,使英雄形象躍然出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很好的達到了教育目的。
2.抓重點語句,指導閱讀。小學課文當中,有的句子的含義比較深刻,有的段落在課文中的意義比較重大,教師在授課中應重點講解、朗讀。在朗讀中指出重點,學生通過認真聽教師的朗誦,自己劃出重點。然后再多遍朗讀重點,從中理解課文的中心內(nèi)容,教師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邊思考邊朗讀,選取課文中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通過思考理解課文人物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思路,從而讓學生更有興趣閱讀。
3.組建課外興趣小組,延伸閱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愛好。語文教師在課后,可以根據(jù)閱讀學習興趣,由同學們自由組織多個閱讀興趣小組。各小組成員定期組織讀書會,討論讀書心得和交流閱讀重點。前期,教師可以指導選書閱讀,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將選書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選擇讀哪些書。不同的學習小組不定期組織讀書朗讀比賽,各小組自己布置比賽場地,自己選擇朗讀文章,請教師和同學當評委,評出讀書優(yōu)秀小組,通過比賽形式,更加增進閱讀興趣,形成促進作用。
三、教師范讀,感染學生,激發(fā)興趣
考慮到農(nóng)村學生的識字程度、朗讀水平和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品賞能力差的弱點,我指導學生朗讀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讀。那么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教師自己進入了角色、動了感情,才可能使學生領會“文美”,才可能把學生引入意境,激發(fā)閱讀興趣。范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聽出教師的語速、輕重緩急等,讓學生進入文章意境,從而營造了氣氛,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在我教《第一場雪》一課時,通過有感情范讀描寫下雪后的句子,作者寫雪景時運用了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結合的寫法,如:靜態(tài)描寫:“好大的雪?。∩酱?、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動態(tài)描寫:“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边@種動靜結合的手法突出了雪大和雪美的特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為理解課文做了鋪墊。整個過程使學生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感受到語言的美,便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四、有針對性地加強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好奇、喜愛新鮮有趣的事物等特征,筆者基于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與思考,整合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目前存在的問題與缺陷之處,我們期望能夠探索更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迅速而持續(xù)地提高小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與素養(yǎng)。教師需依據(jù)學生性格特點,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經(jīng)過各種路徑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閱讀的情境,營造寬松和愉悅的對話氣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致,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也可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教師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認識,讓學生開拓視野。如,教師可帶領學生到野外去看一下春天的田野是怎樣的, 然后問學生:你們看到了什么?如果讓你們描繪一下,你們會怎樣寫?其能激發(fā)學生渴望閱讀更多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臨其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為學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總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通過帶有感情的朗讀,正確的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感受課文帶來的思想意境,讓學生在書海中遨游,激起學生的閱讀熱情,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朗讀,從而達到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樹立正確世界觀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趙霞《試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J].語文學刊,2007,(20)
[2]胡琴《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J].學周刊,2005,(1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