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瓊
【摘 要】語文乃百科之母,而語文閱讀則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加上高考語文試卷上的閱讀量也是逐年上升,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便刻不容緩。探索性閱讀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交流的學習方式,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富有活力,進而提高他們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就提高高中學生語文閱讀的能力,對高中語文的閱讀進行研究,希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能夠重視語文閱讀,從而幫助學生其他成績都有突破。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 興趣 課內(nèi)外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65-02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倡人文閱讀,課內(nèi)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才能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一、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
1、教師在教材內(nèi)外都要注重拓展遷移。語文教學應強化內(nèi)引,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進到閱讀中來;強化外聯(lián),把學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忘通過與生活的對比,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學習語文不應只局限于小課堂內(nèi),封閉的教學空間只會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新課程理念要求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閱讀教學方式,應建立開放的教學空間,“興趣是成功最好的導師”,有閱讀興趣才會有閱讀的欲望。
3、教師可通過多種不同的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設身處地地感受體驗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與情感。①表演式教學。對于一些故事情節(jié)豐富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的文章,可以選擇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把握、表演。②“以點帶面”式教學??勺プ∪牡闹行脑~語或中心句,并以之為內(nèi)核,輻射到文章的各個環(huán)節(jié)。③體悟式教學。讓學生獨自體驗、品味、感悟文學作品的意蘊。④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內(nèi)外閱讀中自己尋找答案。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在學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無可言時,提出問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識。
二、明確目標,注重高中語文個性閱讀
學生每次閱讀都有具體要求、任務和目標,課外閱讀也不得例外。學生每人備有閱讀筆記本,讀書時要作好記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由讀者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的??稍谝欢螘r間內(nèi),安排落實階段任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以掌握閱讀的重點。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絕對不能過早地拋出所謂的“標準答案”,
“學貴有疑”,及時地設疑質(zhì)疑,于無疑處生疑,使學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權威答案的基礎上能再推開一扇窗子,讓學生看到更美的風景。例如,在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師生先共同對“柳樹”這個傳統(tǒng)意象進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柳諧音是“留”,是中國文化中傳統(tǒng)的別離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別以表依戀與牽掛的習俗。如果賞析就此打住,也未嘗不可,但如能誘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進一步提出: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這樣一個生動的比喻還有沒有其它的意蘊?學生在充分誦讀和討論的基礎上,一定會有豐富多彩的答案。
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點亮學生情感的靈性
“新課標”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毙吕砟钕碌母咧姓Z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一種陳訴,更是一種體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通過挖掘,把情感透射出來,打動學生的心弦,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語文閱讀教學就有了生命。
教師應該用作品優(yōu)秀的語言和自己富有魅力的教學設計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維、體驗,廣化、深化、美化、敏化學生的語感,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聽說讀寫實踐,走進生活,走近語文。例如“語言運用”課《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們可以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處理,整理課文中的許多典范語言和學生平時習作中的精彩語言,以及王小波、余華等當代作家作品中的語言,把閱讀和語言運用有機結合,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耐人尋味?!墩f“木葉”》,我們可以用詩一樣的教學語言去解讀詩,給人美的享受,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去拾起落葉,觀察落葉,從生活中體悟語文,從語文中感悟生活,走出了一片語文的山水。
四、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課程資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绾巫寣W生都行動起來,關鍵是看語文教師,能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要想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就必須先激發(fā)起他們的閱讀興趣。我們可以通過講述名人故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名人的號召力是無窮的。針對這一點,我給學生講了許多名人博覽群書的事例。毛澤東、魯迅、巴金、冰心等人勤于讀書,善于積累,以至寫文章時“下筆如有神”的事實,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開卷有益”的道理。我們可以介紹作家作品,設置懸念引導閱讀。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必須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好奇心。在語文教學中,我從設置懸念入手,來介紹作家作品,贏得了學生的喜歡。比如,在介紹莫泊桑的小說《項鏈》時,我先向?qū)W生講述了前面的情節(jié),留下結尾不講,并告訴學生:“小說的結尾出人意料并耐人尋味,要想知道,請自己去看?!睘榻庹嫦?,學生便自覺地找書來看。
五、放飛想象的翅膀,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新習慣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yǎng)鸚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yǎng)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新者?!苯虒W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真正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在教《石鐘山記》一文中,有學生就對蘇軾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駁意見。根據(jù)教材提供的注釋和所附錄的俞樾《春在堂筆記》,經(jīng)過想像推測,這位學生認為:因為石鐘山形如"倒扣的鐘",內(nèi)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邊那座山巖壁厚就發(fā)出"函胡"之聲,北邊那座山巖壁薄就發(fā)出"清越"之聲,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說法未必錯,只是說得不夠全面罷了。如此新穎且不懼權威的論證,著實讓人為之欣喜。
總之,立足課堂、立足文本,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廣泛深入地積累語文、生活知識和文學、審美知識,大量地開展各種專題閱讀、反復地閱讀經(jīng)典作品,建立和完善認知心理結構和審美心理結構,在期待視野的形成變化中逐步培養(yǎng)起文學閱讀能力,提高歸納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深入獨立思考的習慣,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王曉芳《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性探索,《浙江教育研究》2001(3)
[2]蔡元培《高中語文探索性閱讀教學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
[3]李春光《在語文教學中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