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華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推廣,多媒體的運用在音樂教學中為學生欣賞、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設了一種良好的氛圍,使學生的感受、想象、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等綜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它能將迷人的畫面、悅耳的音樂、優(yōu)美的歌聲集于一體,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須對多媒體進行深入的學習、探索、實踐,更重要的是,要對多媒體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產生的作用作出客觀的評價,以使自己能科學正確的使用這一技術,搞好音樂教學。
一、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創(chuàng)設情景,優(yōu)化課堂
成功的課堂不是強制,而是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調動思維,探索求知的內動力。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對單一的唱、聽磁帶已經感到了厭倦,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老師的教學也達不到好的效果。而多媒體充滿美感的音樂、文字、圖片、動畫等等,輕而易舉的就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在導入新課時,用流動的畫面來展示教學意圖,創(chuàng)設出絢麗多彩、聲情并茂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欣賞優(yōu)美畫面和MIDI音樂的同時,腦海產生種種生動的想象,激發(fā)起強烈的表現(xiàn)欲、創(chuàng)造欲。比如我在講解小學音樂第二冊《詠鵝》一課時,若是在課程導入的時候充分利用多媒體(用課件展示):清澈的河水緩緩流動,岸邊低垂楊柳隨風飄動著,小鳥在快樂的唱著歌,河面上幾只潔白的鵝在一會兒嬉戲玩耍,一會兒結伴游泳。
畫面上同時呈現(xiàn)這首經典詩歌的文字,孩子們頓時被吸引了,這時播放出小鳥叫、鵝叫聲、溪水流動的聲音,聲音與畫面融為一體,營造出了這首古詩所描繪的意境,真是“古詩里有歌,古詩里有畫,古詩像清泉流進了心窩”,學生們身臨其境,展開豐富的想象力,畫面感十足,在音、畫、詩三者合二為一的同時,他們想要繼續(xù)學習這首歌的欲望也就強烈起來,對接下來課堂的教學有了很好的鋪墊。在這節(jié)課的講解中,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技術,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在導入時,我做了一幅配有音樂的畫面,畫面上是在一所大森林的小房子外面,一位教師和許多小朋友在說話,是以開門的方式進入畫面的,并且還伴有音樂。這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眼睛亮起來了,他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畫面中,有的學生還說:“哇,真好看!”我對學生說:“今天,教師帶你們到這個神秘的大森林里,這一路上我們是怎么走的呢?請同學們看著老師學做一下?!蓖ㄟ^實際生活中人們走和跑的動作讓學生感性的認識X、XX節(jié)奏。然后,我又出示畫面,并解釋說:“我們走到了半路,連頑皮的小猴子也來歡迎我們了?!边@樣,使課堂氣氛又活躍起來了,學生的興趣很高,好像我和學生們真的走在去大森林的路上。
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我對學生說:“今天你們完成的非常精彩,老師要送你們一樣禮物?!蔽矣枚嗝襟w顯示出許多漂亮的花瓣從空中飄落下來的畫面,并加上優(yōu)美的音樂。這時,學生都非常地興奮,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成功的喜悅和意猶未盡的感覺。這節(jié)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多媒體教學有利于突破難點,入情入理
樂理知識的教學一直是小學音樂課堂上的難點。使重點突出,難點易化,多媒體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上反復強調和示范教學難點的枯燥學習容易讓學生產生反感,剛調動起來的積極性就這么被打擊了。許多研究都認為,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動態(tài)刺激,而不是靜態(tài)。以靜態(tài)方式存在的教學材料,在音樂教學中都可通過多媒體的手段恢復鮮活的一面,使其活靈活現(xiàn)。比如在教授音符的時值,就可以采用動態(tài)圖像的演示,利用文字的閃現(xiàn)、圖形的縮放和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多媒體容量大、速度的快慢可以教師控制、效果好,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符合小學生的特點。我將音符設計成“小猴分瓜”的游戲,在多媒體上演示了一個將西瓜平均分成了八份的過程,在每份上都標上相應的節(jié)奏符號,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音符的含義和時值長短。又如在:“強”、“弱”對比的難點上,我也可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更好的接受。
三、多媒體教學有利于開展想象,以情帶聲
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是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而演示型的多媒體課件能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有機的結合光、色、音、像,這樣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就能更加直觀,便于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對學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比如,在欣賞音樂童話故事《龜兔賽跑》時,若只是單純地讓學生去聽音樂理解音樂形象,必然顯得呆板枯燥,然而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欣賞時可以一邊聽故事,一邊聽著音樂,在電腦上欣賞到龜兔比賽的熱鬧場面,想象到賽跑的動作,這樣能使音樂變得通俗易懂,也更能激起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
那么,在小學音樂課中如何正確的使用多媒體呢?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學生在多媒體課件聲、色、形的渲染下,容易進入到教材特定的意境中去,有利于學生學習。.
2.畫龍點睛,合理應用。
在多媒體課件中,我們將面對大量的相關資料,對這些資料我們一定要仔細篩選,既要使課件豐富多彩,又要避免多媒體喧賓奪主,不能只注重了多媒體的運用,沒有考慮到教學的重點以及本質,因此偏離了課堂的方向。我們只有對教學內容與相關材料進行分析,找準課件展示的最佳時間,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豐富內容。
音樂的多元化不僅僅在于它的表現(xiàn)形式、演唱方法,同時它本身也有豐富的文化背景,許多文化都滲透在音樂之中。在教學中,教師光用語言,圖片等方式傳授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而運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去體會,證這樣既真實自然,也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擴展。比如在教唱《快樂的潑水節(jié)》這首歌時,把傣族的建筑、風光風景、風土人情、歌舞形式、服裝等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示,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一民族的文化。
四、巧用多媒體促進教學彌漫
在《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彌漫式教學。
總而言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起主導作用,多媒體技術是為收到一定的教學效果而使用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實踐都將隨著這一新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而發(fā)生深刻的變化。教師應取其精華,舍棄糟粕。繼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靈活的運用它,將音樂學科的特點和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相結合,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