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問題化閱讀學習的課堂,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走進課堂,學生的問題是起點而不是終點。面對學生繁多而雜亂的問題,語文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確立核心問題呢?
一、教師直接引導聚焦核心問題
先由學生在課堂上散點提出問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聚焦最感興趣最想解決的問題,核心問題得以聚焦。
案例:《背影》(莫曉燕)
師:同學們初讀課文,你有哪些問題?(學生先后提出了10個問題。)師: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大家一起關注一下這些問題,看看這一節(jié)課相對而言,大家比較集中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生1:第2個問題和第7個問題。生2:這是一個怎樣的背影?
生3:文中作者四次流淚的原因是什么?師:好,那我們這堂課就一起來找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二、從標題入手線性排序?qū)W生問題,聚焦核心問題
案例:《走一步,再走一步》(熊黎鳴)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試試對文章的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提問,你們會有那些問題???生1:誰走一步,再走一步?生2:在何時何地走?生3:為什么走一步,再走一步?生4:怎么走,走得順利嗎?生5:這個標題有何含義?生6:為什么走完一步,還要再走一步? 生7:如果不再走一步會怎么樣,哪一步更重要?師:大家看看能把這些問題從易到難進行排序嗎?生:1-2-4-3-6-7-5。師:所以我們這堂課最終要解決的問題是“標題的含義是什么”。
在問題化初始階段的課堂,我們基本上是采用的這個方法,先對題目進行提問,然后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排列,最終指向核心問題。
三、從標題出發(fā)分類提問,選擇重要問題串聯(lián)整合形成核心問題
案例:《曹劌論戰(zhàn)》(李帆)
師:同學們,我們來看一下文章的標題“曹劌論戰(zhàn)”,你能把它分成哪幾個部分?生1:三部分,分別是:曹劌、論、戰(zhàn)。師:那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就每一部分來提問吧。生2:曹劌是個怎樣的人?生3:曹劌是誰?生4:為何論?生5:怎么論?生6:和誰論?生7:何時何地論?生8:什么戰(zhàn)?為何戰(zhàn)?怎么戰(zhàn)?生9:戰(zhàn)的結(jié)果如何?師:哪位同學能將重要的問題串成一句話嗎?生10:曹劌在怎樣的戰(zhàn)爭中如何論戰(zhàn),由此可以看出曹劌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樣一個簡單的分類后,再請學生找出認為每個部分中最重要的問題,學生分別指出是“曹劌是一個怎樣的人”“怎么論”“什么戰(zhàn)”(其中在“戰(zhàn)”這一部分有些許爭議,部分學生認為是“怎么戰(zhàn)”,后來統(tǒng)一意見為“戰(zhàn)”是“長勺之戰(zhàn)”,是曹劌活動的背景),三個問題呈現(xiàn)出來后,教師請學生把這三個問題串聯(lián)成一個大的問題 ,學生們給的是:曹劌在怎樣的戰(zhàn)爭中如何論戰(zhàn),由此可以看出曹劌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基于文本特點整合學生問題,篩選出核心問題
案例:《沉船之前》(熊黎鳴)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課前預習時針對這篇電影小說的很多矛盾處進行了質(zhì)疑,你們組能派代表來復述一下小組的問題嗎?生:我們覺得是問題4—第20段“自從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差不多已經(jīng)過去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應該是上帝對這艘船上每個人的恩賜”,明明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上帝給予的是死亡,怎么成了恩賜?師:好,那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問題化閱讀學習趨向成熟的課堂上,我們通常會結(jié)合文章最大的特點讓學生進行定向質(zhì)疑,然后把問題整合,放在學生提出有效問題后進行。例如質(zhì)疑矛盾處,學生的問題更集中,學習也更
深入。
(作者單位:上海市長江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