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吉超,魏蓮花,邵海鑫,鄒鳳梅,劉剛,吳玲,李軍春,魏勤(寧夏醫(yī)科大學臨床學院,銀川 750004;甘肅省人民醫(yī)院檢驗中心;甘肅省中醫(yī)藥大學)
1 138 株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分析
朱吉超1,魏蓮花2,邵海鑫3,鄒鳳梅2,劉剛2,吳玲2,李軍春2,魏勤2
(1寧夏醫(yī)科大學臨床學院,銀川 750004;2甘肅省人民醫(yī)院檢驗中心;3甘肅省中醫(yī)藥大學)
目的 分析某醫(yī)院1 13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分離株的分布特點及耐藥狀況。方法 選擇1 138株2012~2014年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分離株。分離株主要來自痰液(360株、31.6%)、傷口分泌物(272株、23.9%)和其他分泌物株(205株、18.0%),科室主要來自燒傷科(278株、24.4%)、兒科(116株、10.2%)、耳鼻喉科(114株、10.0%)。采用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實驗,分析其耐藥情況。結果 1 13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分離株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457株(40.2%)、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681株(59.8%)。MRSA對青霉素G、頭孢呋辛、頭孢噻肟、頭孢唑啉、苯唑西林的耐藥率均為100%,而MSSA分別為6.3%、7.6%、8.1%、0、7.3%,MRSA耐藥率高于MSSA(P均<0.05)。結論 院內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中MRSA檢出率較高,且多重耐藥菌株多見。臨床醫(yī)生需根據(jù)菌株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院內感染;耐藥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目前臨床常見的致病菌之一,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皮膚軟組織感染、敗血癥及導管相關性感染等,是目前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致病菌[1]。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傳播途徑廣、致病性強等特點,近年MRSA耐藥范圍逐漸增大,臨床檢出率也越來越高[2]。為了解MRSA感染的臨床分布情況及其耐藥性的發(fā)展,我們分析了我院1 13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分離株的分布及其藥敏特點。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收集2012~2014年來本院就診患者所送檢的臨床標本,標本類型有痰液、傷口分泌物、膿液、腹水、分泌物、膽汁等,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復分離的菌株不重復計算。最終納入1 13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分離株,其中來自痰液360株(31.6%)、傷口分泌物272株(23.9%)、尿液205株(18.0%)、鼻腔分泌物60株(5.3%)、血液49株(4.3%)、耳分泌物24株(2.1%)、鼻咽拭子21株(1.8%)、咽拭子18株(1.6%)、腹水16株(1.4%)、膿液14株(1.2%)、其他標本99株(8.8%)。
1 138株的科室分布情況為燒傷科278株(24.4%)、兒科116株(10.2%)、耳鼻喉科114株(10.0%)、神經(jīng)外科96株(8.4%)、骨科81株(7.1%)、普外科60株(5.3%)、五官科51株(4.5%)、呼吸科41株(3.6%)、放療科23株(2.1%)、鼾病科22株(1.9%)和其他科室256株(22.5%)。
1.2 菌株鑒定及藥敏性分析方法 采用生物梅里埃(API)系統(tǒng)及傳統(tǒng)手工法進行細菌鑒定,按照2015年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SI)制定的標準K-B瓊脂擴散法進行試驗和結果判斷。金黃色葡萄球菌頭孢西丁抑菌環(huán)≤ 21 mm為MRSA,頭孢西丁抑菌環(huán)≥22 mm為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哥倫比亞血瓊脂、麥康凱瓊脂、哥倫比亞瓊脂、MH瓊脂抗菌藥物紙片均為OXOID公司商品。金黃色葡萄球菌質控菌株ATCC25923。采用WHONET 5.6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 138株中MRSA 457株,其檢出率為40.2%;2012、2013、2014年MRSA檢出率分別為40.5%(206/509)、39.6%(132/333)和40.2%(119/296)。
MRSA對苯唑西林、頭孢呋辛、頭孢噻肟、頭孢西丁、頭孢唑啉的耐藥率均為100%,而MSSA分別為6.3%、7.6%、8.1%、0、7.3%,兩者均為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寧耐藥的耐藥菌株,MRSA的耐藥率明顯高于MSSA,見表1。
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寄居于宿主皮膚或者鼻咽腔。醫(yī)院獲得性MRSA感染多見于老年人和病重患者[3]。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甚至濫用,臨床上出現(xiàn)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即MRSA。與普通金黃色葡萄球菌相比,MRSA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和耐藥性,MRSA主要引起皮膚、肺炎、軟組織、骨及血液等多部位感染[4]。自從首株MRSA被檢出以來,MRSA感染在世界各地越來越普遍[5]。在醫(yī)院,其引起的感染遍及臨床各科室、人體各部位,已成為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表1 MRSA和MSSA對多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本調查結果顯示,2012~2014年間MRSA的總檢出率為40.2%,與文獻[6]報道基本相符,MRSA的檢出率在3年間有所波動,無明顯差異,但分離率仍偏高,需引起醫(yī)院的高度重視,應加強醫(yī)院管理,積極控制感染,以免發(fā)生爆發(fā)性擴散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分離自痰液、傷口分泌物、尿液,其構成比分別為31.6%、23.9%、18.0%,表明了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和外科傷口,與相關文獻報道基本一致[7]。因此患者燒傷或創(chuàng)面感染的手術治療,呼吸機的使用,侵入性操作時的消毒、無菌操作以及換藥等都是控制MRSA感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8],需引起高度重視。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高發(fā)的科室是燒傷科、兒科、耳鼻喉科,其構成比分別為24.4%、10.2%、10.0%??傮w來說,外科MRSA的分離率高于內科,與張紅艷等[9]的報道相似。這與科室的特性有關,這些科室患者大多病情急危重,自身抵抗能力較差,使用多種抗菌藥物且多采用侵入性操作,這些因素均與發(fā)生醫(yī)院感染密切相關[10]。醫(yī)院應加強此類科室的細菌檢測,及時掌握細菌分布及耐藥特性的變遷。
MRSA具有傳染性強、致病性強且耐藥現(xiàn)象嚴重等特點,這除與MRSA可產(chǎn)生多種分泌性毒素,腸毒素、殺白細胞素、毒素休克綜合癥毒素等有關外,更主要的是MRSA可以通過質粒、轉座子等將耐藥性基因轉移至其他菌株[11],從而使敏感的金黃色球菌獲得耐藥基因,成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有研究指出,MRSA多重耐藥性的產(chǎn)生除與β-內酰胺酶有關外,可能還與低親合力青霉素結合蛋白(PBP2a)改變抗菌藥物作用靶位、產(chǎn)生修飾酶、膜通透性降低以及主動外排泵等機制有關[12,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從2012~2014年MRSA的耐藥情況可以看出,MRSA的耐藥率普遍高于MSSA,MRSA對苯唑西林、頭孢呋辛、頭孢噻肟、頭孢西丁、頭孢唑啉等抗菌藥物的耐藥率為100%,而MSSA對這些藥物的耐藥率分別為6.3%、7.6%、8.1%、0、7.3%,兩者均未發(fā)現(xiàn)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寧等抗菌藥物耐藥的菌株。總體來看,MRSA的耐藥率明顯高于MSSA,這與Hu等[14]對全國范圍內細菌耐藥檢測的報告基本一致,進一步反映出MRSA對多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比較嚴重這一現(xiàn)象。MRSA對大環(huán)內酯類、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等多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較高,與有關的文獻報道相一致[15]。本研究及多項研究表明,實時掌握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變化對臨床抗感染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應給予重視。
本研究結果顯示,MRSA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利奈唑胺仍保持100%敏感,與前期類似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6]。研究[17]表明,糖肽類抗菌藥物仍然是治療多重耐藥MRSA感染的首選藥物。但隨著萬古霉素的大量應用,國內外已陸續(xù)有萬古霉素中介金黃色葡萄球菌(VISA)及萬古霉素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的報道[18],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巨大挑戰(zhàn)。本研究雖尚未發(fā)現(xiàn)此類菌株,可能與近幾年醫(yī)院逐漸加強了感染控制措施并注重培養(yǎng)醫(yī)護人員的感染意識等有關,但對此類菌的檢測仍不可忽視。VISA及VRSA菌株的出現(xiàn)進一步提示出在治療MRSA感染時,萬古霉素不適宜作為預防性用藥或者試探性用藥[19]。
綜上所述,本院MRSA檢出率較高,且為多重耐藥菌株。臨床醫(yī)生需根據(jù)菌株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加強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藥性的監(jiān)測工作,采取有效的消毒隔離防控措施并提高醫(yī)務人員和患者的院內感染意識是控制醫(yī)院感染的關鍵。醫(yī)院人員對于臨床重點科室要重點監(jiān)測,以預防為主[20]并能及時給予控制感染措施,呼吸科、ICU等要盡量減少侵入性操作,在操作時要嚴格地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臨床醫(yī)生在抗感染治療時,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使用合理的抗菌藥物,并根據(jù)其動態(tài)變化及時調整用藥案,這是減少院內感染傳播,有效控制MRSA感染,減緩MRSA耐藥率增長的重要措施。
[1] 竇學梅,宋巍,高文旃,等.MRSA醫(yī)院感染及耐藥性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9):1943-1945.
[2] 章杰梅,張興,黃旦華.五種方法在不同溫度下檢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評價[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2):303-305.
[3] 尹丹萍,陳慶瑩,肖夢云,等.醫(y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3):5308-5316.
[4] 劉彩林,孫自鏞,陳中舉,等.2006~2011年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變遷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3,38(6):467-472.
[5] 陳葉紅.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耐藥性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5):420-425.
[6] 郝秀紅,趙強元,李艷君,等.2008年至2011年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臨床分布和耐藥特征[J].現(xiàn)代醫(yī)學檢驗雜志,2013,28(1):59-62.
[7] 郭普,喬艷,鐘政榮.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5118-5120.
[8] 周龍,喬甫,黃文治,等.血流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1):27-30.
[9] 張紅艷,趙鵑,丁少川,等.120株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6,26(13):1963-1966.
[10] 泰淑紅,王鵬,徐豪,等.333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臨床感染類型及耐藥性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5,42(22):4211-4213.
[11] 王艷,周麗萍,巢國祥,等.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分型及分子溯源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4,24(20):2899-2907.
[12] 朱德妹,張嬰元,汪復,等.2010年上海地區(qū)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1,11(6):436-445.
[13] 邱玉玉,李曉霞,于愛蓮,等.醫(yī)院內氣載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藥性及耐藥基因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9(1):27-32.
[14] Hu FP, Guo Y, Zhu DM, et al. Resistance trends among clinical isolates in China reported form CHINET surveillance of banterial resistance, 2005-2014[J].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6,22(1):9-14.
[15] 關幼華,劉世平,區(qū)云枝,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及產(chǎn)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流行狀況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0):2456-2458.
[16] 何宏,紀曉軍,劉佶,等.醫(yī)院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監(jiān)測及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6):1427-1429.
[17] 陳潔,李巖,王晶.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分型及耐藥譜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5):894-897.
[18] 喬力松.異質性萬古霉素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0):251-253.
[19] Liu DJ, Chai TJ, Xia XZ, et al. Form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cluding MRSA) aerosols carrying antibiotic-resistant genes in a poultry farming environment[J]. Sci Total Environ, 2012,42(6):139-145.
[20] 孟祥兆,李桂玲,陳勇,等.臨床分離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4,24(7):1040-1043.
甘肅省衛(wèi)生行業(yè)科研基金資助項目(GSWST2012-04)。
魏蓮花(E-mail: weilianhua0199@sina.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11.029
R378.1
B
1002-266X(2017)11-0091-03
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