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姝
摘要:初中英語教學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但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這方面常常會受到英語教師的忽視。越來越多的初中英語教師迫于中考和升學率的壓力,將課堂中的教學重點放在了語法、單詞、句型上面,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著眼初中學生的英語文化素質(zhì),采用落后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一味地灌輸給學生一些英語語言知識,在課堂上只講解語言形式,對英語文化背景一掠而過或者干脆不提。本文淺談培養(yǎng)初中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方式和途徑。
關鍵詞:初中英語 文化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3-0101-02
一、理論背景
2001年頒布的新課標要求指出,要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提高文化意識和世界意識。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英語的理解,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好這門語言;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各國的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價值觀等方面綜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國家的文化。想要對初中學生進行核心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就要求初中英語教師自身能夠熟悉英語國家的風俗人情,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學、社會等。而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不意味著就是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文化背景,而是也要對學生進行聽、說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并將聽、說等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和基礎。
現(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和英語教師開始重視起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對學生英語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上了日程。2012年,苑瑞蘭等人提出了“探究式課堂”,也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作為前提,將教師的啟發(fā)作為輔助,與此同時,充分利用網(wǎng)絡,對學生的閱讀任務進行擴展,擴大學生的閱讀輸入量。英語的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利用一部分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英語擴展活動,比如,開展英語閱讀會,閱讀一些英語書籍。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形成較為系統(tǒng)化的認知,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
二、實踐設想
初中學生英語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而且,在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過程中還會面臨很多困難。因此,對學生英語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應該循序漸進,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進行具體的調(diào)整。
(一)進行課外閱讀擴展,使學生產(chǎn)生閱讀興趣,了解英語文學作品
初中英語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對課本中的閱讀材料及其文化背景進行充分解讀,還應該豐富學生的課外英語閱讀材料。找一到兩本權威的英語閱讀書,定期給學生進行統(tǒng)一講解。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進度不宜過快,盡量選取有意思的、學生感興趣、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閱讀材料。要注意和課堂內(nèi)容進行聯(lián)系,而且在課外英語閱讀書的選擇上一定要非常慎重,要選取英國原版教材,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與此同時,還應該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寫讀書報告,對學生每天的閱讀和寫作量有所要求。
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感知能力,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長此以往,對學生英語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無疑是巨大的。
1.進行分層閱讀,加強學生的語感
分層閱讀式教學繼承了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它的實質(zhì)是面向全體學生,正確看待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并依據(jù)這樣的差異性來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因為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產(chǎn)生理解結果的不同,這個時候就需要英語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設計,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接受程度,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多次的閱讀成績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具體分析,比如可以把學生分為三到四個層次,分別對應能力閱讀生、中等閱讀生、障礙閱讀生,然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對他們進行不同的要求。比如,對于能力閱讀生,教師就應該引導他們在掌握課堂英語學習內(nèi)容后,把所學知識用于實踐;對于中等閱讀生,教師應該督促他們準確把握基礎性知識,并且適當將所學英語知識用于實踐;而對于障礙閱讀生,教師應該加強對他們的基礎知識訓練。
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根據(jù)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設問,這樣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讓學生從課本上的英語基礎知識擴展到對英語文化的了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良好地將課堂上所學到的英語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開闊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能夠形成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
2.注重篩選重要信息,對學生的感情進行升華
文本閱讀的關鍵是抓住有效信息,核心是教師的選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水平,選擇一些有內(nèi)涵的、能引起他們一定思考的英語閱讀材料。這樣有利于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這個過程中,英語教師應該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要及時回應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要幫助學生形成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初中英語教師還要學會鼓勵學生,要準確地捕捉到學生的亮點,并且適當?shù)丶右苑糯?,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情懷。
在英語課堂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的教學要求對學生進行分組,以組為單位在正式上課前給學生安排預習任務,讓學生針對課文進行相關文化背景的了解,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課前匯報。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等設備,可以讓學生自行準備PPT,呈現(xiàn)更好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極大地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演講能力,為英語素質(zhì)的提升做好鋪墊。
3.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課堂教學評價指對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客體對象進行評價的活動,其評價范圍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其價值在于改善課堂教學。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地注重學生認知方面的發(fā)展,還要重點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機。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這樣才能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看到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的進步,才能更加有動力繼續(xù)英語的學習,也能更加全面地把握自己的水平,建立自信心,完善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式,真正把課堂中的英語知識用于日常實踐之中。在英語課堂中,教師能否正確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體驗,也會影響到學習小組的學習進度,影響學生的文化意識、語言思維、語言知識等。
現(xiàn)如今,讀后輸出活動的有效性問題越來越受到整個英語教學界的關注。讀后輸出活動的有效與否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深度、廣度。在活動中,學生能夠加深對語言的記憶和理解。在這個階段,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是要注意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與此同時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高。
(二)注重人文、歷史、自然等背景知識的介紹
文化包涵人文、歷史、自然等知識,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不應該只為了應試而減少或者放棄對人文、歷史、自然知識的介紹。恰恰相反,英語教師應該注重對背景知識的介紹,這樣才能夠加強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
當學生對一件事情的背景知識不了解時,對英語課文的理解就會非常困難甚至出現(xiàn)偏差。這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充分了解課文的背景知識,掃除背景知識的障礙,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充分理解,也有利于學生進行文化現(xiàn)象的類比,加強學生對異域文化的理解。課前的充分預習,貌似與真正的課堂學習無關,但是實際上這樣的預習行為拉近了學生與課文、學生與英語文化的距離,能夠更好地提升初中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
(三)介紹西方節(jié)日、西方文化習俗
文化習俗的差別是跨文化交際中的主要障礙,所以,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那就是要幫助初中學生清除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文化障礙。比如,在西方節(jié)日來臨之際,初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jù)節(jié)日要求學生對節(jié)日的來源、發(fā)展進行充分的預習了解,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使學生互相交流自己所搜索查找到的資料,既加深了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又練習了學生的英語口語。也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演講的方式,展示學生的預習成果。除了介紹西方節(jié)日之外,還可以介紹西方的文化習俗,或者西方的禮儀和常識。
比如,關于Lady first這個詞,雖然同學們對這個詞有所了解,但是并不完全理解,甚至有些同學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不是說人人平等的嗎,為什么又說Lady first呢?所以說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在適當?shù)臅r候講解中西文化所存在的差異,這對學生理解英語文化有很大的幫助。
在學生執(zhí)行老師安排的閱讀任務中,或者在學生自己進行課外閱讀訓練時,也經(jīng)常會遇到許多與文化有關的內(nèi)容,如果這時英語教師不及時對文化現(xiàn)象加以解釋,就會大大地影響學生的閱讀,使閱讀訓練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學生經(jīng)常沒有辦法理解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in a blue mood”和“in red”等短語,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就是學生對英語背景文化不夠理解,因此他們就不知道在英語中,顏色在很多時候能夠暗示心情和感情,如“blue”就有著“高貴、憂郁”的意思,而“red”有著“生氣、發(fā)怒”的內(nèi)涵。類似的還有其他代表顏色的詞,比如purple、yellow等顏色,都有著相似的用法。
初中英語教師不僅要嚴格要求學生,還要在日常中注意積累自己的英語文化知識,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分類整理,把有關文化現(xiàn)象的文章進行分類整理,這樣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才能夠及時準確地幫助學生解決。
近年來我國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這樣的政策導向使公眾越來越關注初中英語學科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也使得初中英語教師把目光從應試教育轉(zhuǎn)到素質(zhì)教育上來。想要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zhì),就要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初中英語教師要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對學生的培養(yǎng)方式,這樣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具有核心素質(zhì)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露華,張海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nèi)涵及運用[J].亞太教育,2016(30).
[2] 路小明.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念探究英語聽說課堂的教學設計策略[J]. 基礎教育研究.,2016(19).
[3] 張玉峰,郭玉英.圍繞學科核心概念建構物理概念的若干思考[J]. 課程.教材.教法,2015(5).
[4] 冀小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現(xiàn)途徑[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3).
[5] 劉晶晶.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nèi)涵及構成[J].教育探索,2016(1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