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中系統(tǒng)護理干預應用的康復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腦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在急救護理中,觀察組應用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急救情況以及癥狀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急救時間、溶栓時間、再梗死發(fā)生率以及住院時間等,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較少,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觀察組心悸、疼痛、胸悶氣促、焦慮等癥狀緩解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較短,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中應用系統(tǒng)護理干預的效果非常顯著,即能有效縮短患者急救時間,并快速緩解其各種癥狀,從而促使患者快速康復,因此值得推廣于臨床應用。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護理;系統(tǒng)護理干預;康復效果
在臨床內科急危重癥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常見疾病,其特點在于發(fā)病急、病情發(fā)展迅速,且好于老年人,因而一旦發(fā)病,就會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1】。而在對此類患者實施急救的過程中,一旦處理不當,患者就會出現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嚴重癥狀【2】。據已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中應用系統(tǒng)護理干預,則能有效減少并發(fā)癥,改善患者的康復效果【3】。因此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中系統(tǒng)護理干預應用的康復效果做了研究與分析,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腦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為34-78歲,平均年齡為(67.2±3.8)歲。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為35-79歲,平均年齡為(68.3±4.7)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在急救護理中,觀察組應用系統(tǒng)護理干預,具體為:(1)院前急救護理。即對患者實施現場急救,向患者家屬或者現場人員詳細了解患者的情況,并為其提供吸氧以及鎮(zhèn)痛等急救措施。同時采用擴充血管、強心等藥物進行治療,并建立靜脈通道。(2)轉運護理。即轉運途中,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jiān)測,并登記其基本情況,已安排其快速住院。(3)心理護理。即與患者加強交流,幫助其消除各種不良心理。(4)健康宣教。即將主治醫(yī)師、疾病相關知識等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確保其能正確認識疾病,以提升其配合度。(5)生活指導。即指導患者做深呼吸鍛煉,增強其肺活量,同時合理指導患者飲食,控制糖分、鹽分、脂肪等的食入,確保形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即監(jiān)測病情、指導用藥、健康宣教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急救情況以及癥狀改善情況。急救情況如急救時間、溶栓時間、再梗死發(fā)生率、住院時間等;癥狀包括心悸、疼痛、胸悶氣促、焦慮等。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學軟spss22.0件進行數據處理??ǚ綑z驗計數資料,t值檢驗計量資料,組間差異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急救情況對比
觀察組急救時間、溶栓時間、再梗死發(fā)生率以及住院時間等,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較少,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癥狀改善情況對比
觀察組心悸、疼痛、胸悶氣促、焦慮等癥狀緩解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較短,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發(fā)病率,且死亡率也相對較高,因而患者一旦發(fā)病,其生命安全就會受到嚴重威脅。而通過對患者實施院前和院內急救護理,則能有效幫助患者緩解各種癥狀,從而提高其存活率,進而改善其預后質量【4】。在臨床上,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護理,采用系統(tǒng)護理干預能達到顯著效果,其既能縮短患者急救時間以及溶栓時間,同時還能降低再梗死發(fā)生率,且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緩解患者各種臨床癥狀,如心悸、疼痛、胸悶氣促、焦慮等,從而確?;颊吣芸焖倏祻汀?】。
本文的研究中,觀察組急救時間、溶栓時間、再梗死發(fā)生率、住院時間以及心悸、疼痛、胸悶氣促、焦慮等癥狀緩解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較短,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可以看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中應用系統(tǒng)護理干預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中應用系統(tǒng)護理干預的效果非常顯著,即能有效縮短患者急救時間,并快速緩解其各種癥狀,從而促使患者快速康復,因此值得推廣于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劉雅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系統(tǒng)護理干預的康復效果研究[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3):118-119.
[2]高秀梅. 系統(tǒng)護理干預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康復的效果[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13):223-225.
[3]彭家芹. 系統(tǒng)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復效果觀察[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32):114-115.
[4]李君.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醫(yī)療裝備,2017,30(10):167-168.
[5]邱偉,韓彥林,周建嶺. 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外醫(yī)療,2017,36(15):163-16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