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摘要:學困生需要愛,學困生需要贊美。作為教師,不僅要熱愛優(yōu)生,更要關注學困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優(yōu)點,并及時表揚鼓勵,不當眾批評他們的缺點和錯誤,要用贊賞的眼光去肯定他們,讓學困生在老師的贊美中茁壯成長。
關鍵詞:學困生;愛的教育;關懷;贊美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79-01
1.學困生成因
為人師者,最頭疼的莫過于差生的轉化了,這些差生就是阻礙班級前進的后進生,老師都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希望把每一個學生都教好,使他們茁壯成長。然而,一個班級正如人的頭發(fā),有長有短,學生也一樣,有優(yōu)有差,無論一個班級怎樣好,不可能個個是優(yōu)生,個個讓老師滿意,也有部份不讓老師滿意的,這部份學生就是班上的學困生。
在老師的眼里,什么樣的學生是學困生呢?我覺得以下幾種學生最容易成為學困生:
1.1 學習目標不明確。
1.2 自制能力差。這種學生自制力很差,他們上課不會好好聽講,課后也不會好好完成作業(yè)。
1.3 學習方法不當,也容易產(chǎn)生學困生。
1.4 無人輔導?,F(xiàn)在的孩子大多屬于留守兒童,特別是農(nóng)村的孩子,父母去打工,孩子就留給老人照顧,老人沒有多少文化,根本輔導不了孩子的學習,時間長了,孩子的學習就越來越差。
說到這些學困生,老師們都很頭疼,因為他們的存在影響著教育質量的提高,阻礙著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轉化他們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扇绾无D化這些學困生呢?我認為教師的愛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2.學困生需要贊賞
每個人都喜歡贊賞,只要取得一點小成績,獲得一定的榮譽,就會受到別人的尊重,這種尊重會讓人增加勇氣,增強自信,有了勇氣,有了自信,人就會越活越精彩。在班上,有些同學學習暫時落入低谷,就習慣說"我不行",因而常常陷入一個思維的怪圈:
(1)這次又考壞了,我數(shù)學不行,總是這樣。
(2)(十分鐘后)我真的還是不行。
(3)這作文我不會寫,等著抄作文書算了。
(4)我為什么沒有別人聰明呢?
是什么原因讓這些同學有這樣的想法呢?
是信心不足造成的,從一開始,一些努力失敗了,便證明了開始"我不行",尋找原因吧,又歸于原來的"我不行",如此多次循環(huán),便強化了"我不行"的觀念,逐步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久而久之,也就產(chǎn)生了學習上的自卑心理。自卑,就是自我評價過低的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xiàn),它除了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之外,往往還會波及到其它方面,造成人格的扭曲,由厭學而導致厭世,甚至喪失生活的自信。因此可以說,自卑是人生的大敵。作為教師,不能把學困生看成朽木,要對學困生所取得的點滴進步都應給予肯定和贊賞,不能因教師過高期望學生沒有達到而訓斥、否定他們。對其轉化要有時間上的寬容。不僅要關注當前的狀況,還應重視其成長的過程和變化。
3.學困生需要關愛
習總書記說:"一個好教師不僅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的學識,還要有仁愛之心。"而我認為"仁愛之心"在教育教學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說:"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老師對學生缺乏感情,態(tài)度冷淡,甚至隨意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會引起學生內心的厭惡痛和反感,形成逆反心理。一旦學生對老師的教育有敵對情緒,實質上就是宣告老師教育的失敗。人是有感情的,老師的愛們作為理性化了的感情人,是塑造青少年美好心靈的原動力。青少年學生的心靈只有在師生關系十分融洽時,才具有較大的可塑性。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愛的暖流,學生才會把教師看作是良師益友,愿意談自己的真實思想,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教育工作才會有實效。
那是1998年的秋季,我從師范畢業(yè)后,我被分到一所鄉(xiāng)村小學任教,學校讓我上五年級(1)班語文,并擔任此班的班主任。通過接觸,我發(fā)現(xiàn)本班有個小女孩很特別,從不與人多說兩句話,也不參加班上組織的活動。她叫陳丹,在班上她的成績是中下等,而且還是個跛腳,據(jù)說小時候患了小兒麻痹癥。陳丹就是這樣一個學生,上課從不舉手回答問題。
一年中,我不斷地告訴她: "孩子,你并不比別人差,你跟別人沒有什么不同。"正是我的關心與鼓勵,讓陳丹在期末考試中前進了15名。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我教會了學生學會自己和自己比,相信今天的自己已經(jīng)超過了昨天的自己,明天的自己又會超過今天的自己,讓他們嘗試收獲成功的樂趣,在收獲成功的同時增加自信。有了自信,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4.學困生需要信任
為人師者,先要問問自己,你愛學生嗎?那你是如何去愛你的每一位學生呢?在教育中,愛學生就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要信任每一個學生。教師熱愛學生是一種理性化了的正確情感,不應摻雜溺愛或寵愛成分。這種教育培養(yǎng)起來的責任感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心靈要相互溝通,這樣教育才會產(chǎn)生正能量。愛有助于學生自覺地克服困難,進行自我教育,特別是毛病較多的孩子,教師的信任,往往激勵他們克服缺點的勇氣。
學困生需要愛,學困生需要贊美。作為教師,不僅要熱愛優(yōu)生,更要關注學困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優(yōu)點,并及時表揚鼓勵,不當眾批評他們的缺點和錯誤。要用贊賞的眼光去肯定他們,讓這部份問題學生在老師的贊美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教師素質培養(yǎng)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