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
(阜陽市第六中學,安徽阜陽,236049)
摘 要:生物概念的教學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用直觀的生活實例、實驗、游戲等建構概念,用逐個分析關鍵詞的方法準確掌握概念,用練習檢查和強化概念的掌握。
關鍵詞:生物 概念 建構 準確 檢測 強化
關于生物學科,許多家長和學生都以為“背背記記”就行了。誠然,短時間的高強度記憶對于就近的考試分數(shù)的提高有點作用,但是要得高分,要長期考試都得高分以及要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只是記記背背是不夠的,必須達到深層次的理解,必須涉及到概念、原理的真正理解。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屬性或本質屬性的反映,生物學概念是對生命現(xiàn)象及生命活動的本質概括,是生物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物學知識的基本要素。
概念類知識之間是緊密相連的,有條理,易記。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就非常重視概念的教學,現(xiàn)行生物新課標的修訂也強調“凸顯重要概念的傳遞”。深刻而準確的掌握概念,是學好其他知識、掌握科學技能和全面提高素質的前提。所以,不論教育怎樣改革,我們都不能忽視生物學概念的教學。概念的教學要重視,但教學方法有不同。下面介紹一種我常用的方法,此法分為三步。
第一步,通過生活經(jīng)歷、學科實驗、探究活動、游戲、繪畫等方式建構概念。
在生活中,人們會因為經(jīng)歷而不自覺的形成一些自己的概念。這些概念是他親自“建構”的,是從頭腦深處萌生并成長起來的,他對它非常熟悉且運用自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想盡辦法讓學生經(jīng)歷概念的建構過程。若能從生活實例出發(fā),或設計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或設計科學探究活動等感性事物開始,讓學生回憶生活或參與活動,使學生對現(xiàn)象、過程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和體驗,逐漸形成概念。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不僅形成了概念,而且培養(yǎng)出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科學的價值觀和對科學學習的正確態(tài)度,培養(yǎng)出基本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對事物作出分析解釋的能力,培養(yǎng)出其對事件的處理與決定的能力,也有利于養(yǎng)成理論來自于實踐的思想,從而提高了科學素養(yǎng)。
如在教授“反射”的概念時,我突然叫到某位同學的名字,他立即站了起來,但是一臉的糊涂。問他為什么站起來,他回答說聽到我叫他就站起來了。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的實例。這一課堂插曲本身就會引起學生的注意,此時再講反射的概念,一是因為學生提高了注意,二是因為學生親歷了實際過程,所以輕松理解并掌握。還可以再讓學生就剛才的事實用自己的話給反射下個定義,這個定義可能與科學的定義有一定的出入,沒關系,讓其將自己下的定義與課本上的定義作比較,找出不同點,分析課本上所給定義的科學性和嚴密性,從而更準確的感受定義。再比如,在教授食物鏈時,讓班級學生發(fā)布扮演不同級別的動植物,把這些“動物”放到“草原”上,讓他們捕到一只(棵)自己喜歡的“食物”,等所有“動物”都捕到“食物”后,讓捕食者的左手抓住被捕者的右手,這樣依次抓起來便連城了“食物鏈”。關于繪畫法,在畫一顆大樹,樹干內有管道,管道內有水珠娃娃手牽手玩耍,太陽公公從門(氣孔)拉著最上面的一位娃娃往上拉,管里的每個娃娃都往上移動,最下面的娃娃會把樹根外的娃娃往樹根內拉。于是,形象地描述了蒸騰作用。至于實驗法、探究活動法,課本多處使用,不再舉例。
第二步,逐個分析關鍵詞,揭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在各類考試中,總有一些“粗心”的同學因為“忘了”這一點或哪一點而失分。其實這一現(xiàn)象本質上還是概念掌握不準確、不牢靠、甚至是不正確造成的。在“第一步”中講到生活經(jīng)歷有利于概念的形成,但事物常有兩面性,由于生活中所形成的概念往往是從直觀出發(fā),只注重事物的表面特征,所得到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準確的甚至是錯誤的,這樣的概念反而有影響了學生對正確科學概念的形成。
科學的概念是從事物的本質特征出發(fā),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具有抽象性與嚴密性。即便是剛接觸的概念,很多時候也會出現(xiàn)學生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掌握不準確的現(xiàn)象,最后導致做題錯誤。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抓住概念的要點,找出關鍵詞,逐個分析每一個關鍵詞,再找出每一個要點間的關系。
再以反射的概念教學為例,關鍵詞:生物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刺激、反應。其中“生物體”是指進行反射活動的主體,如某一現(xiàn)象不是反射在生物體上,肯定不是反射;“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說反射必須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參與,這是反射形成的條件,沒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參與就談不上反射活動,沒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生物就不存在反射活動;“刺激”是外界給生物體的某一作用,包括力、聲音、溫度等的變化,或者化學藥品的腐蝕等等,這是引起反射活動的直接原因,如果沒有刺激,生物體所做的反應就不說反射活動;“反應”是生物體對外在刺激所作出的相應活動,也就是說反射是一種活動。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刺激”刺激了“生物體”,生物體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該刺激做出相應處理,然后發(fā)出信號給生物體,使其做出相應的“反應”。那我們在判斷某一現(xiàn)象是不是反射時,就看是否同時具備這四個要點。
第三步,實踐檢驗真理,練習強化概念。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能否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是判斷學生是否深刻而準確的掌握概念的標準。學以致用是教學的重要目的,概念教學的要求之一也是運用概念分析和解決問題。將所學的概念與實際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中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之一是做練習,在練習的設計上要照顧到概念的不同關鍵詞。以反射為例:下面這四種現(xiàn)象中哪些是反射活動?為什么?如果是,請說出引起這一反射的刺激是什么。1.機器人接受命令后可以做出相應的反應;2.含羞草被碰觸后會合攏葉片;3.打哈欠;4.某同學在看小說,我叫他兩聲都沒有反應。該題把反射的四個關鍵詞全包括了。
針對不同的概念可以設計不同的練習,也可以是實驗、探究活動或實踐活動,在設計練習時既要考慮到有利于概念的掌握,又要考慮到學生素質的提高。比如,關于反射的概念可以布置一個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訓練某一小動物形成一種條件反射。
在教學中,通過以上三步驟,從概念的形成、精準到檢測與強化,一般學生都能準確而牢固的掌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