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
摘要:本文主要圍繞"做中學"的概念,分析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做中學"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做中學"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通過"做中學"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給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做中學;小學信息技術;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4-0113-01
1."做中學"的概念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認為教學就是傳授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多是教師為主導,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現(xiàn)代教育學家杜威曾指出過:"知識的傳授并不是單純的口耳相傳"。由此可見,知識單單依靠傳授是不夠的,很難達到教學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還是要以學生的學為主體,讓學生可以通過參與課堂學會科學知識。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合作式探究,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差、思維比較固定、想象力不足,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杜威認為:"在做中學",就是在"活動中學"、"在經(jīng)驗中學",這樣可以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獲得的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知識相聯(lián)系,這樣能夠讓學生可以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教學不是教師直接灌輸給學生知識,而是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自然獲得知識與經(jīng)驗。
" 做中學" 是杜威教學思想的基本原則,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學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組織形式中滲透這一教學方法。貫徹落實"做中學"的教學原則,可以讓信息技術教學更生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多地獲得經(jīng)驗和知識。
2."做中學"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策略
2.1創(chuàng)設教學情況,激發(fā)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這一時期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挖掘教材中一些有趣的元素,豐富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學習,使整個課堂的氛圍融洽。教師在上信息技術課時,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讓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2.2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式探究。教師在讓學生"做中學"時要明確教學目標,信息技術教師主要是為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識與技能,把自己學會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應用中。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圖片保存時,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到安排一些有趣味性的任務,讓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布置的任務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由于信息技術課堂的時間有限,教師大多是讓學生自由的創(chuàng)作,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讓學生可以通過教師演示的操作步驟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提問,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式探究的學習。最后教師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讓學生可以有目的性的學習。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后天的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實踐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3小組談論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新課標提出一切為了學生, 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很重要。在小學三年級信息技術教學的重點:一是要對信息技術進行初步的認識,信息的輸入和輸出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夾中,二是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比如用拼音寫漢字、輸入詞組、標點符號的輸入,三是處理信息的初步能力,用電腦繪圖并學會保存畫圖。教師在教給學生基本的技能之后,鼓勵學生把自己繪制的圖片分享給奇特同學,讓學生可以學習其他人的作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作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借鑒學習,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從而學習到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2.4營造學習環(huán)境。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要給學生影響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正所謂"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熱愛游戲的心理。首先,在教學中可以引入游戲教學, 用游戲引導學生學習。這些游戲是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安排的,教師可以通過動畫軟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通過組裝圖形把其變成簡單的游戲。其次,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比賽通過比賽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前先設計好比賽的內(nèi)容,比如讓圖畫五彩繽紛,把比賽的內(nèi)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比賽中。教師也可以通過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境,及時的幫助學生補充不熟練的知識。再次,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鍛煉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還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3.結(jié)語
綜上所述,杜威提出的" 做中學" 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運用" 做中學" 理論,把其應用到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可以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崔勇. "做中學"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實踐探析--以Scratch軟件教學為例[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03:16-18.
[2]陳蕾.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33:7908-7910+7921.
[3]左洪真. Scratch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6,20: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