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榮
[中圖分類號] S64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160-01
1 茬口安排
茬口主要安排秋冬一大茬,要求選擇3年內未種過茄科作物,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
2 品種選擇
選擇耐低溫、弱光,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廣,辣角多、椒角長、皺折明顯、光澤亮、商品性好、市場需求的優(yōu)質、高產品種。
3 播種育苗
3.1 播期播量:于7月中下旬播種育苗,每畝用種量40-60克。
3.2 種子處理:(1)種子消毒:先將種子曝曬l-2天,選方法一溫湯浸種:即將種子倒入種子凈重5倍水量的52℃溫水中浸種30分鐘并不斷攪拌;方法二磷酸三鈉浸種:即用10%的磷酸三鈉40克兌水1-1.2公斤浸種30分鐘;方法三高錳酸鉀浸種:即用0.1%的高錳酸鉀浸種30分鐘。浸種后必須撈出用清水漂洗2-3次沖洗干凈種子。(2) 浸種催芽:消毒后的種子浸泡8-10小時后撈出洗凈,置于25-28℃環(huán)境催芽,待1/3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3.3 制作苗床
3.3.1場地選擇:育苗地應與生產田隔離,根據(jù)栽培季節(jié)需要可選擇溫室、拱棚設施育苗,必須禁用同科前茬作物地塊作苗床地。
3.3.2配制營養(yǎng)土:選用3年內未種過茄科作物的肥沃田園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分別過篩,按3份田土:1份腐熟有機肥配制,混勻后裝入10×10cm營養(yǎng)缽擺放做床。
3.3.3苗床消毒: 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加適量細土拌勻,用1/3藥土散在種子下面,留2/3藥土蓋在種子上面。
3.4 播種方法: 播種前苗床澆透水,待水滲完后,將催芽后的種子在每個營養(yǎng)缽中點播2-3粒,覆蓋少量藥土和砂,厚度不超過lcm。苗床上覆膜、蓋棚,待70%幼苗出苗后撤除地膜。
4 苗期管理
4.1 溫度管理:出苗前日溫25-32℃,夜間18-20℃; 出苗至定植前日溫25-28℃,夜溫不低于16℃;定植前一周控溫煉苗,日溫18-23℃,夜溫不低于8-11℃。
4.2 光照管理:合理調控光照條件,保持采光棚面清潔,處理好增加光照強度與適當遮光的關系,注意小苗徒長和灼燒。
4.3 水分管理:一般不旱不澆水,按見干見濕原則視季節(jié)墑情澆水。
5 科學定植
5.1 曬地滅菌:前茬收后拾凈枯殘病物,鏟平地面,間隔15-20天連續(xù)深翻3次曬地養(yǎng)地;前茬病害重的溫室清殘平地后進行雙層高溫悶棚,密閉升溫到50-70℃持續(xù)15-25天。
5.2 整地施肥:結合深翻畝施腐熟有機肥8000-15000公斤,生物有機活性肥100公斤,磷二銨或尿素50公斤、硫酸鉀25公斤,農家肥撒施為主,撤施后深翻耙耱,化肥和少量有機肥集中溝施為宜,起壟前每平方米用乙磷鋁錳鋅10克進行土壤消毒。按1.3-1.4m寬幅沿南北向劃線開溝、壓糞施肥和加壟,壟高30-35cm,水溝寬50cm,壟面寬80-90cm,壟面上鋪設滴灌并覆膜或在壟面上開深15cm的暗溝采用膜下暗灌。
5.3 棚室消毒
施肥深翻后,扣棚密閉消毒,選擇方法(1) 高溫悶棚: 定植前5-7天選晴天將棚蓋嚴,使溫室內最高溫度達60-70℃以上;方法(2)百菌清熏蒸: 定植前2-3天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用250克,分散5-6點,點燃后密閉10-15小時熏蒸。
5.4 移栽定植
5.4.1定植時間: 秋冬一大茬 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
5.4.2定植穴消毒:每畝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1.5公斤,拌細土25公斤,配成藥土施入定植穴內。藥土應與根莖部隔離。
5.4.3 定植密度:平均行距65-70cm,株距50-55cm,保苗1700-2000株。
5.4.4定植方法: 按“丁”字型打穴,每穴按雙株或1單1雙定植,邊打定植穴、邊澆穩(wěn)苗水、邊栽苗、邊復土封穴。
5.4.5設防蟲網:定植時應在放風口用40目的防蟲網覆蓋。
6 田間管理
6.1 溫濕度管理: 定植后緩苗前日溫28-30℃,超過30℃時通風,夜間不低于15-18℃,緩苗后至開花結果期日溫25-28℃,不超過30℃,夜間不低于15℃,當夜間高于15-18℃時晝夜放風,當夜間低于15℃時應夜間閉風,白天高溫時放風,空氣相對濕度60-80%為宜。
6.2 水肥管理:定植后7-8天澆緩苗水,當門椒長至3-5cm開始膨大時澆促果水,結合畝追施磷二銨或尿素25公斤,之后每隔7-10天膜下暗灌或滴灌1次,深冬10-15天灌一次,或每隔15-25天明溝淺灌1次。按隔水追施的要求在每層果椒膨大時畝追施20-30公斤復合肥料1次??蓪⒒驶蛴袡C肥溶解入蓄水池,隨灌水滴灌或沖施。結果盛期增施CO2氣肥,使室內CO2濃度達到1000-1500毫克/公斤。
6.3 光照管理:經常清潔采光面,張掛反光幕,盡量增加光照時間。
6.4 植株調整:采用雙株雙桿整枝。在門椒顯蕾時開始吊秧,以后及時摘除門椒下的側枝和下部老黃病葉,當對椒膨大成形,第三層辣椒坐果時開始疏剪內部過密、細弱、無果枝,當?shù)谖鍖永苯方Y果時開始用輪換式更新法修剪,每株留3-4個向上生長的主枝頭,并在主枝較下部選1-2個長勢強壯的萌芽枝做預備枝,剪去多余的枝葉,當主枝超過1.5-1.8米長時用預備枝更換主枝頭向上生長。
6.5 安全防治病蟲:生長結果期應按綠色或無公害蔬菜生產要求,采用農藝、生態(tài)、生物、化學措施及早預防和綜合防治,做到對癥施法、對癥用藥,嚴控或降低用藥量次,杜絕使用菜田禁用農藥,采收前12天禁止化學防治,保證采前用藥安全間隔期。
6.6 采收上市:適當早摘門椒,從對椒起盡量讓椒角最大限度的增長,果肉最大限度的增厚時采收。采摘辣椒時應注意防止折斷脆枝,中后期應及早采摘劣質紅、尖、僵果,及時采收優(yōu)質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