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珺
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不斷調(diào)整自我,培養(yǎng)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而且,在互相討論和啟發(fā)中,不斷深入思考,加強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為確保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筆者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做了如下嘗試:
一、科學分組,合作互助
根據(jù)學生的動靜喜好、反應快慢、興趣濃淡和特長將其混合編組。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友愛,又可以取長補短。學生之間,通過互相關心滿足了歸屬需要,通過為他人提供幫助增強了自我效能感。
例如,《The sofa》故事教學的朗讀表演環(huán)節(jié),小組中表達能力較強的成員選擇了“Pit”或“Pat”的角色,夸張的表演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活潑天性;性格相對內(nèi)向的學生選擇扮演“the sofa”,通過簡短的語言和肢體動作再現(xiàn)了沙發(fā)的神奇之處。每個人都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的合作方式,完成了目標任務,感受了成功。還有學生評委評出了最佳主角和最佳配角,懂得了欣賞同伴并給出合理評價。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盡可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使更多的學生獲得鍛煉的機會,筆者會定期讓組內(nèi)各成員進行角色互換,不僅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滿足了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實現(xiàn)每個學生的不同發(fā)展。
二、PK競賽,同思同力
在組與組之間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充分發(fā)揮每名學生的最大潛力,形成了組內(nèi)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在這種格局中,小組成員有著共同的期望和目標,增強了集體榮譽感。
例如,六年級《The kingfishers》閱讀教學中,筆者讓學生通過個人提出問題——小組討論獲取信息——小組代表展示信息成果,進行組與組之間的成果PK,獲取信息量最多的組予以加分。學生們?nèi)呵榧ぐ?,興趣極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多元整合,信息共享
新課程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打破學科界限,結合實際進行學科的有機整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合作學習能更好地實施信息的共享,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如在六年級Unit 3 Festivals的單元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分工合作,收集中西方節(jié)日文化的特征、相關的活動及美食等信息。學生通過上網(wǎng)查詢、查閱圖書、實地訪問等各種途徑獲取信息,然后回到課堂,共享資訊,充分了解了世界各地重要節(jié)日的相關信息。同時,教師還要求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結合自己最喜歡的節(jié)日設計制作一張圖文并茂的英語小報。這一次有趣的教學活動,不僅有效地完成了教材中知識點的學習,而且還使學生有了許多意外的收獲,感受了世界節(jié)日文化的共性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機地融入了語文、美術、信息等學科知識,使學生得到了一次提升綜合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機會。
四、積極評價,互幫互賞
除了每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教師還注重積累性評價。特別是六年級的學生,個體的暫時性評價對其影響已不再明顯,而代之以小組為單位的累計評價,在一個單元結束時對各小組的積分進行統(tǒng)計,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進行評定表彰,學生的團隊意識更強了,都會通過平時的得分為本組爭光。學生主動讀書的多了,主動辦英語小報的多了,課堂上發(fā)言的人次和中低年級的學生相比也不相上下,得分最高的小組還會獲得教師提供的特別獎勵,比如有選擇角色進行扮演的優(yōu)先權,可以提供自己最喜歡的英語電影或歌曲在班上播放,可以品嘗教師做的奶酪和蛋糕等。這樣多角度的評價方式,有效提高了六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團隊競爭意識。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形成開放、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在探討中同思、在交流中共享、在展示時互賞,真正讓每名學生都得到充分發(fā)展。
(作者單位:武漢市江岸區(qū)小學教研室)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