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女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如何從教學內容出發(fā),設計出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再選擇適當?shù)慕虒W手段,這些都將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只有改進陳舊的課堂教學方式與方法,由“教”向“學”轉移,從“學會”向“會學”發(fā)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優(yōu)化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向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方向盤”和“指南針”,也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只有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教學活動的方向,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教學效率的提高才能得以保證。教師在擬定教學目標時應描述教學效果,把要學習內容和學習后應達到的水平用行為動詞加以描述。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意:1. 要從整體上把握?!读x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指出:課堂教學目標不是單一的知識目標,而是由各個分目標組合而成的一個多維目標的結合體,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探究目標等。2. 教學目標要有針對性。比如,哪些知識是當堂要掌握的,哪些是要通過訓練形成的,哪些學習方法是需要掌握運用的。3. 教學目標的表述不能過于籠統(tǒng)概括,缺少質和量的規(guī)定性。不能照搬教科書,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差異來設計。要讓學生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達到“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fā)展”的目標。
二、優(yōu)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1. 多媒體的巧妙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輔助教學中的合理利用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具體體現(xiàn)在:①化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為學生展示生動的情境和知識的生成過程。②變“靜”為“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促進學生觀察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③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在一節(jié)只有40分鐘的課堂里,教學內容突破不了一定量的極限,而“量”是“質”的前提和基礎,利用多媒體可以加大教學輸出量。教師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輔導后進生,使課堂教學密度更大,訓練強度更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 準備好教學具。教具是教師教學的好幫手,學具是學生學習的助力器。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正確地使用學具,除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在動手過程中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思考,手腦并用,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成教學任務。教學具的準備要注意:①學生能自己準備的讓學生自己準備。如學習“角的認識”,課前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個活動角,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就能初步感受角的特點與角的大小變化。②準備學具要考慮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xiàn)的問題。如“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學生在剪平行四邊形時常常因為剪得不直使得拼成的圖形不像長方形。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在給學生準備的平行四邊形上畫上方格,既有利于學生剪得直,又有助于學生理解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為什么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的道理。
三、優(yōu)化教學過程,追求高效課堂
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手段的選擇,緊接著的最重要的就是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突出體現(xiàn)在教學效率和效果上,優(yōu)化教學過程要依據(jù)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組織。
1. 全方位的互動,師生人人參與。
首先,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喜歡你,課堂上才會對你青睞有加,愿意與你交談。其次,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互動,教師應注意給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訒r,可以讓學生上臺講,面向同學講,同時注意學困生和不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用這樣的語言:“哪個沒有發(fā)言的同學要來試一試”“還有誰沒有發(fā)言”等。不放棄每一個學生,高效的課堂才能體現(xiàn)。最后,施以恰當?shù)脑u價,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特點、回答問題的價值進行鼓勵,也可以讓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互評,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求,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 選擇教學方法,師生唱響課堂。
怎樣達到教學目標?采用什么樣的手段、方法、途徑把教學內容成功傳授給學生?都有賴于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依據(jù)教學內容來確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流程也不同。
小學課程按照課型可以分成新授、練習、復習、綜合與實踐課;按照教學領域可以分成計算、概念、測量、統(tǒng)計、解決問題等。這些課型教師都要進行研究,對每一種課型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如“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教學,可以采用動手操作與問題牽引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師讓學生把7根草莓棒平均分在3個盤子里,同時讓學生以問題為核心展開研究:“把7根草莓棒平均分在3個盤子里,每盤幾根?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你會用算式表示剛才分的結果嗎?”“與同桌交流一下,你想怎樣表示這多出的1根?”“算式中7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2與1之間的省略號表示什么?”等。像公式的推導、規(guī)律的探究課,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合作時教師要按學生的差異進行分組,細化到組內分工,要求每個學生明確各自的任務職責。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能在合作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別人的意見,完善自己的想法,既發(fā)揮了個體作用,又發(fā)揮了群體作用,人人都有收獲。而像復習課,可以采用“反思、總結、提升”的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可以用這樣的語言問學生:“回顧一下,這道題的幾種解題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誰來說一說,你剛才是怎樣一步一步解答這道題的?!薄皠偛艑W習的方法,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等??傊?,在優(yōu)化教學過程與方法中,要注意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結合度,以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將各種教學方法加以融合,互相聯(lián)系,互相補充,從不同方面發(fā)揮作用。
3. 合理安排時間,做到有的放矢。
時間、效果與質量是衡量一節(jié)課成功的標準。在有限的40分鐘里,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依據(jù)教學內容,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依據(jù)教學環(huán)節(jié)合理分配時間,這樣課堂教學才能達到高效的目的。
優(yōu)化課堂教學,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是教師永恒努力的方向。在提倡減負、高效的今天,再說這個問題,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們今后繼續(xù)研究探討的主題。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新民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