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萍
[摘要]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成為教育的重心。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助學生理清生物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優(yōu)化教學內容,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 思維導圖 新授課 復習課 筆記
高中生物學的很多內容都是從分子水平的層次上研究生命的科學,是學習醫(yī)學知識的基礎,由于其概念性的知識較多且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所以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采用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和課程特色的教學策略來實施教學,而思維導圖就是不錯的選擇。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知識,構建知識之間緊密的邏輯關系,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事物發(fā)展的本質和規(guī)律,引發(fā)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思考。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極大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的同時,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總結歸納實現(xiàn)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為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故此,本文對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深人的探討,旨在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是指借助繪圖軟件或者采用手工方式圍繞知識點的主題進行知識網絡的構建,其中大多借助色彩、圖形標識以及發(fā)散性的圖形方式構建知識的網絡體系,使得知識點呈現(xiàn)清晰的、直觀的、具邏輯關系的網絡構圖。在思維導圖中被要求多使用色彩、圖案,因為色彩的使用能夠加深記憶,可以把詞匯、數(shù)據(jù)、邏輯等與顏色、圖案關聯(lián)起來,使人的左右腦協(xié)同作用,充分利用“全腦”思維,從而使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二、思維導圖的繪制
思維導圖可以通過軟件或者手工兩種方式來進行繪制。軟件繪制,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大多由教師來操作;而手工繪制,教師和學生都可操作。思維導圖的制作主要包括繪制主題、繪制分支、內容填寫、完善分支和總體連接等幾個步驟,主題的繪制是教學和學習的主要內容,往往處于中心的位置;分支則是與主題相關的要點和專題;內容的填寫主要是將關鍵的、精煉的知識點濃縮到構圖中,起到提醒的作用;分支的完善則要使每一個分支的知識點以及與分支相關的知識點都具有邏輯性,最后借助箭頭、顏色、圖形符號等標志來完善整個構圖。
三、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思維導圖在新授課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的應用,不僅能優(yōu)化教學內容,還能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的學習有的放矢,減少學習的盲目性。因此,在新授課的課堂導人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構建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明確生物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習的目的,從而引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重視。
例如,在《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的新授課中,為了讓學生對本章內容有所了解,教師預先借助繪圖軟件繪制了思維導圖,將完整的知識脈絡呈現(xiàn)給學生。如圖1,以“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為一級主題,進行知識點之間的發(fā)散構建,二級主題包括物質跨膜運輸?shù)膶嵗⑸锬さ牧鲃予偳赌P?、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也就是生物課程中每節(jié)的主題內容。接下來,繼續(xù)以二級主題為核心進行三級主題的拓展——物質跨膜運輸?shù)膶嵗毎奈褪?、物質跨膜運動的其他實例、選擇透過性膜;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包括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流動鑲嵌模型基本內容;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桨ㄐ》肿游镔|或離子跨膜運輸方式、大分子物質或顆粒狀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這些是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邏輯構建。此外,教師還要把學習本章的意義和功能、學習的方法等同作為一級標題與之并列,讓學生在學習前對本章的內容、學習方法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2.思維導圖在復習課中的應用
高中生物學知識往往環(huán)環(huán)相扣,上一個知識的學習就是為下一個知識的學習奠定理論和知識基礎,強調學生學習思維的邏輯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構建知識網絡構圖。對此,教師可通過手工方式來繪制思維導圖,并在教學中進行應用,尤其是在復習課中進行應用,這樣不僅能提高復習效率,還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高中生物內容時,可以第一、二章《走近細胞》《組成細胞的分子》為單位,第三、四章(《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為單位等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的整個過程中要與學生一起共同完成,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維完成知識網絡的構建,將學生頭腦中零散的知識點整合起來。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這是第一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時要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對細胞種類、細胞生命的意義等知識點進行回顧,并由此引出細胞的組成結構;而對組成細胞的成分: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無機物等知識點的介紹,應由學生來完成。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即學生復習知識的過程,也是查缺補漏的過程。
3.思維導圖在學生筆記中的應用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庇浌P記是高中生普遍應用的一種學習方式,但記筆記往往會演變成抄老師的板書,很多時候學生急于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而快速記錄,根本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么,失去了記筆記的意義,學生的學習依然處于被動狀態(tài)。思維導圖就是要學生將自己的想法通過導圖的方式呈現(xiàn),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和思維,體會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整理《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的筆記中,學生可結合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以及零散筆記的內容,通過自己深入的思考,按照主題、分支、內容完善的步驟繪制出專屬自己的知識網絡圖(如圖2所示)。這樣,學生切身體會到學習生物的成就感,激發(fā)了繼續(xù)學習生物的興趣。
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相關思考
應用思維導圖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應用的過程中,注重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思維的訓練,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在尊重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實施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在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以手工的方式展示,讓思維導圖成為學生的“腦圖”,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關鍵的知識點上,讓學生通過多種圖標來凸顯知識點之間的區(qū)分,意識到學習有主次、輕重之分,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教學成效,還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學生的內在潛能被最大化地激發(fā)出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應用思維導圖,并不斷對其應用方法進行優(yōu)化,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促進高中生物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