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雨
前言
佛教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jì)從印度傳入泰國境內(nèi) ,從此在泰國產(chǎn)生了十分深遠和廣泛的影響,變成了泰國的國教,有大量的信徒,泰國有95%的人口信奉佛教。泰國憲法規(guī)定泰國國王必須是佛教教徒,宗教在泰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泰國的語言文學(xué)、建筑藝術(shù)、傳統(tǒng)節(jié)日、風(fēng)俗習(xí)慣、人生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都有深遠而巨大的影響。
一、《四朝代》概述
《四朝代》一書是以1892年,主人公帕瑞10歲時開篇,講述帕瑞從10歲時進入宮中后的各種經(jīng)歷,她總共跨越了4個朝代,見證了各個朝代的變遷和興衰,看到了宮廷生活有了怎樣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談吐和觀念的變化她也全都看在眼里并親身經(jīng)歷感受著,這本書通過主人公帕瑞的一生經(jīng)歷,向我們展示了曼谷王朝五世王到八世王,讓我們了解了那段時期泰國的歷史、風(fēng)俗、觀念等內(nèi)容。
二、佛教教義無我的內(nèi)容
一切有為、無為法并獨立的,不變的『我』的實體,一切法都是依因緣而生,彼此相互依存,并無『我』的恒常不變的實體與自我主宰的功能,所以說『無我』。
三、佛教教教義中無我的影響
佛教教義對泰國人民的價值觀的影響是無比巨大的,貫穿著泰國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佛教教義中無我法印講的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的、實在的自體,即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自我”(靈魂)的存在。我們?nèi)祟惗贾皇怯删窈臀镔|(zhì)所組成的,這些精神物質(zhì)都不是我,也不是為我所有,因為不能被主觀上的主宰,和隨意的改變,比如我想讓我的身體不要衰老,但顯然辦不到,或者我的親人去世了,我因過度思念他就會覺得他一直還活在我身邊,這意味著他的形體已經(jīng)消亡了,我認為他活著是因為他還活在我的心里,并沒有真正的消亡,在這精神和物質(zhì)已然分開,也是無我。這種無我的教義讓泰國人民在生活中能夠正確的對待生活工作中的得失,正確應(yīng)對失去親人的痛苦,正確對待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等等。為泰國人民樹立了良好豁達的價值觀。
四、《四朝代》中無我思想對泰國人的影響的體現(xiàn)
譯自《四朝代》:最后,帕瑞的希望還是破滅了,這一切都源自政治或政治上的得失在作怪,這個政治一直在攪亂破壞她的生活,她的希望。
這段描寫的是帕瑞在自己最小的女兒擇婿時想讓自己的女兒嫁給王室中人的愿望遭到破滅,體現(xiàn)了愿望知識人們的一個意識,它是沒有實體的,不會真實的存在,也就是無我。
譯自《四朝代》:有時我覺得坤伯雷已經(jīng)死了很久很久,沒有留下任何可以牽系的東西,好比一件舊衣裳,已經(jīng)化成了灰,沒有留下任何可以辨認和抓住的形體。但是有時候……說來也奇怪,有時候我覺得坤伯雷就像正常人一樣還和我們在一起。
這段描寫了帕瑞對已經(jīng)死去的坤伯雷的感覺,在真實的世界,坤伯雷的身體已經(jīng)消亡了,但是,在帕瑞的意識里面,坤伯雷還好好的活在他的身邊,說明了其實人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組成的,在這樣的集合體中,沒有常住不變的“我”,故謂無我。
譯自《四朝代》:把帕瑞從小帶大,一生都不曾離開過的的燕萍,年級大了,老病纏綿,在一天睡去后再也沒有醒過來,猶如一枚熟透了的果子,從枝頭悄悄的掉落。死亡帶走了燕萍,讓帕瑞覺得把她與過去維系在一起的鎖鏈有脫了一環(huán)。
這段描寫的是從小把帕瑞帶大的仆人燕萍死亡后給帕瑞帶來的影響,讓帕瑞明白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的、實在的自體,即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自我”(靈魂)的存在。肉體的“我”僅僅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元素構(gòu)筑了“我”,“我”死后又會回歸自然的元素,準(zhǔn)根究底,這個“我”不過是一個軀殼、一副皮囊罷了,只是另外兩個“我”的旅店,本不屬于“我”,所以“無我”
結(jié)語
佛教自傳入泰國后,就一直在對泰國人民的價值觀有著強烈的導(dǎo)向作用,佛教的各種信條成為了指導(dǎo)佛教徒的生存方式的基本原則,滲透到他們的理想和信念之中,支配著佛教徒的人生觀和道德觀。使佛教徒能夠慷慨豁達,于是平和,待人和睦,以平等,樂觀,互助,樂善好施的心態(tài)來生活。
附錄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4]
???? ??? ?????????????????????????????a????? ??????????????????????????????????????????????????????? ????????????????????????????????? ????? ???????????????? ??????????????????????????????????????????????? ????????????????????????????? ?????????????????????????????????? ?????????????????????????? ???? ????????????????????[5]
參考文獻
[1] 姜永仁 傅增友等.東南亞宗教與社會[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7
[2] 如是我聞佛教網(wǎng) 略自佛教教義的內(nèi)容http://www.rushiwowen.org/category-01-1-006.jsp
[3] ?.?.?. ???????? ??? ??? . ??????????[M].???????: ?????????????????2000 , 2557 ????????????? 16
[4] ?.?.?. ???????? ??? ??? . ??????????[M].???????: ?????????????????2000 , 2557 ????????????? 16
[5] ?.?.?. ???????? ??? ??? . ??????????[M].???????: ?????????????????2000 , 2557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