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蕾 馬艷
【摘要】小學語文是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礎。當前,語文教學中引入了合作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中的應用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表現(xiàn),并且在教學中可以推動小學語文不斷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提升自身素質,合理分組從而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合作學習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054-01
引言: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始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西方。在我國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有合作學習的思想,其中孔子對于合作學習的的認識早就應用在其教學中,孔子認為師生間和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可以促進雙方的進步。而在我國當前的教學改革中,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獨立思想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自身素質,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一、合作學習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合作學習法自提出起就在教學中受到了重視。小學語文在義務教育中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合作學習應用于小學語文教育具有必要性。首先,在當前課程改革中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出了要求。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正符合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合作學習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自身在學習中的主導性以及教師在教學中的輔助性,這樣對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和方式有積極作用[1]。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有利于落實素質教育,增強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其次,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小學語文學科建設具有推動作用,有利于小學語文學科的發(fā)展。小學語文課是幫助學生初步認識世界的窗口,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很容易讓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枯燥的漢字學習和課文背誦的過程中產生厭煩情緒,因此,引入合作學習,讓學生能夠相互幫助相互促進,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熱情,還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習過程缺少有效監(jiān)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在上課時邊互動邊學習。而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忽略了其真正的涵義和用法。一方面,在教學中任由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由交流,沒有能夠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難以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在課堂上仍然應該以教師為主。
2.合作學習法過于形式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對于合作學習的應用偏于表面,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增加一些課堂討論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但是,對于合作學習而言,并不僅僅是通過流于形式的交流和學生間簡單的討論和對話就可以了。
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使用的有效策略
1.提高教師的素質
合作學習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時間較短,因此還需要從提高教師素質開始。教師作為小學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是合作學習的實施者,因此,合作學習的成敗在于教師的應用和設計。另外,教師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相互交流或者查找資料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如何應用教學模式。
2.積極轉變師生觀念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關于師生的觀念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教師在教學中既是教導學生的學習的引導者,在生活中還是學生的朋友,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分組,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交流的好處。
3.提高教師的技巧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取決于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應用技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技巧的使用,不能夠在課堂上任由學生自由的進行討論,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偏離討論的正常軌道,從而影響上課效果。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掌握合作學習的討論力度,能夠良好的掌握討論的時間和環(huán)節(jié)順序,保證學生討論的力度,到達最好的教學效果[2]。
4.提高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認知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還需要學生能夠對合作學習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教授學生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來發(fā)現(xiàn)、學習、與人溝通和分享,以及如何在觀察事物之后進行學習。逐漸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合作學習對于自身的促進作用,這樣可以慢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
參考文獻:
[1]諸葛海榮,楊學欣.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法,2016,4:38.
[2]張鵬.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