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钘及其思想考略

      2017-04-17 19:48:52董秀秀
      文教資料 2016年34期

      董秀秀

      摘 要: 宋钘是先秦時期的思想家。從先秦諸子散文中的相關記載中可以窺見其思想主要體現(xiàn)為“禁攻寢兵”、“見侮不辱”、“清心寡欲”、舍己為人、追求均平等。宋钘的思想和行為多半彰顯的是墨家的學說主張,同時又融合了道、名、儒等各家思想。

      關鍵詞: 宋钘 禁攻寢兵 見侮不辱 清心寡欲 追求均平

      宋钘是先秦時期的思想家,先前學界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宋钘年歲的考證;二是對宋钘思想歸屬問題的考察;三是對宋尹學派的研究。因本文重點是對宋钘及其思想考略,故對尹文暫不深究。但由于宋钘并無著作流傳于世,后人對他的研究多是依據(jù)先秦其他文獻的相關記載展開,且目前關于宋钘其人及其思想與所屬學派進行系統(tǒng)考察的研究尚處于期待狀態(tài)。故筆者不揣固陋,在梳理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擬對宋钘生平、思想特點及所屬流派略加考論,以求教于方家。

      一、宋钘其人考

      (一)關于宋钘其名

      宋钘在《莊子·逍遙游》、《韓非子·顯學》中寫作宋榮子,《莊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中作宋钘,在《孟子·告子下》作宋牼,在《荀子·解蔽》、《荀子·天論》作宋子,在《荀子·天論》中尊稱為子宋子,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單獨作一個“宋”字與諸家并列。據(jù)唐鉞先生在《尹文和〈尹文子〉》中的考證,宋钘、宋牼、宋榮系同一人。

      (二)宋钘生卒年考略

      宋榮子生卒年無從確考,但從相關文獻的記載中,仍可尋得一些蛛絲馬跡?!睹献印じ孀酉隆吩唬骸八螤緦⒅?,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將何之?曰:‘吾聞秦楚構兵……”[1)280王鈞林先生認為這里說的秦楚構兵發(fā)生在周赧王三年,楚懷王十七年。據(jù)《史記·楚世家》記載,楚懷王十六年“發(fā)兵西攻秦,秦亦發(fā)兵擊之。十七年春,與秦戰(zhàn)丹陽,秦大敗我軍,斬甲士八萬……遂取漢中之郡。楚懷王大怒,乃悉國兵復襲秦,戰(zhàn)于藍田,大敗楚軍?!盵2]2077-2078和《孟子·公孫丑下》記載當時正值燕人畔齊,孟子離開齊國到達鄒國,然后到宋國,在石丘與宋子相遇,以及從孟軻對宋榮子的尊稱和自謙等,王氏推測宋榮子與孟子生活在同一時期且要長于孟子。

      錢穆先生《先秦諸子系年·宋钘考》則認為石丘之遇時,“孟子已逾七十,而牼欲歷說秦楚,意氣猶健,年未能長于孟子。先生自是稷下學士先輩之通稱。孟子亦深敬其人,故遂自稱名謙耳”[3]391。其《先秦諸子系年·稷下通考》曰:“故游稷下者稱學士,其前輩稱先生……孟子遇宋牼于石丘曰:‘先生將何之……宋牼尹文之言曰:‘先生恐不得飽,弟子雖饑,不忘天下皆是也?!盵3]243又據(jù)《荀子·正論篇》:“二三子之善于宋子者,殆不若止之,將恐得傷其體也”,[4]343-344認為“足證荀卿著書,宋钘猶在”,并以《鹽鐵論·諸儒篇》未提及宋钘為證推測其卒年或值湣王之世,假定其遇孟子時年近五十,其生則在周顯王十年前[3]392。據(jù)此,錢穆推定宋钘約生活在公元前360年至公元前290年之間。

      陳鼓應先生指出:“宋榮子:為稷下早期人物,生當齊威、宣時代,大約是紀元前四〇〇至三二〇年間人?!盵5]15林志鵬先生在《宋钘學派遺著考論》則兼取兩說,認為宋钘生在莊子前,略早于孟子,其活動時代與莊、荀相接,荀子壯年著書,宋子猶在[6]336-341。

      綜合比較以上諸家觀點,筆者大體認同林志鵬先生的觀點,即宋钘略早于孟子。首先,這能合理解釋孟子為何尊稱其名。其次,秦楚構兵之時,孟子已年過七十,宋钘雖略長于孟子,但仍然鍥而不舍地游說二王禁攻寢兵,更體現(xiàn)了宋钘愛好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思想。最后,這也可合理解釋荀子壯年著書時,宋钘仍然存世。

      二、宋钘思想探微

      宋钘雖是先秦思想家,可遺憾的是并無作品流傳于世,關于他的思想主張及其特點,我們只能從先秦諸子散文中的相關記載中窺見一斑。宋钘的思想及其特點,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反對戰(zhàn)爭,愛好和平

      首先,宋钘具有明確的愛好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思想主張,這點在《孟子·告子下》的一段記載中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

      宋牼將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將何之?”

      曰:“吾聞秦楚構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盵1]280

      由此可見,宋榮子明確反對國與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并積極提倡和平相處,而且為了阻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他不辭辛勞,甘愿輾轉游說多個諸侯國。另《莊子·天下》篇記載宋钘意欲“救民之斗,禁攻寢兵,救世之戰(zhàn)”[5]870,也是其反戰(zhàn)思想、愛好和平的有力證據(jù)。

      (二)見侮不辱,寬恕待人

      在待人接物方面,宋榮子主張見侮不辱,寬恕待人。如《莊子·天下篇》有以下記載:

      不苛于人,不忮于眾……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歡,以調海內(nèi),請欲置之以為主。[5]870

      由此不難看出,宋榮子一是主張用柔和的態(tài)度調解社會人際關系;另一方面,即使自己受到他人的欺侮,也要做到不以為辱,關于這種思想,《荀子·正論》篇中也有相似的記載:

      子宋子曰:“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斗。人皆以見侮為辱,故斗也;知見侮之為不辱,則不斗矣?!盵4]340

      宋榮子指出人們之所以會發(fā)生爭斗,是因為“皆以見侮為辱”,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他所提倡的“見侮不辱”,彼此就能和平相處,不會發(fā)生爭斗?!俄n非子·顯學》篇同樣提到了宋榮子的這種思想,并將其和漆雕對比加以評價:

      漆雕之議,不色撓,不目逃,行曲則違于臧獲,行直則怒于諸侯,世主以為廉而禮之。宋榮子之議,設不斗爭,取不隨仇,不羞囹圄,見侮不辱,世主以為寬而禮之。夫是漆雕之廉,將非宋榮之恕也;是宋榮之寬,將非漆雕之暴也。今寬廉恕暴俱在二子,人主兼而禮之。[7]458

      其中也提到了“見侮不辱”、“設不斗爭”之類的話,可見宋榮子這方面的主張是一貫的、強烈的,故而韓非子以“寬”、“恕”評價宋榮子的思想。

      (三)清心寡欲,舍己為人

      “見侮不辱,寬恕待人”是宋榮子待人接物的思想主張,而在物質生活的問題上,他則秉持著清心寡欲、舍己為人的原則,試看《莊子·天下篇》中的一段文字:

      宋钘、尹文聞其風而悅之?!m然,其為人太多,其自為太少,曰:“請欲固置五升之飯足矣?!薄越嫳鵀橥?,以情欲寡淺為內(nèi)。其小大精粗,其行適至是而止。[5]870-871

      莊子將宋钘和尹文并列,認為宋榮子和尹文在物質生活上主張簡單樸素,在內(nèi)在修養(yǎng)方面提倡寡淺情欲?!白铀巫釉唬骸酥?,欲寡,而皆以己之情為欲多,是過也”[4]344在當時物欲橫流、戰(zhàn)亂紛爭的年代,宋榮子的這套主張肯定是行不通的,因而難怪荀子對此不以為然。

      宋榮子由看淡物質欲望進一步升華出舍己為人的主張,故而莊子認為他“為人太多”、“自為太少”,對此,荀子也有類似的看法,只不過以近乎批判的眼光道出:“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4]392,“宋子有見于少,無見于多”[4]319-320,他指出宋榮子對“欲”的認識并不全面,仍然受到了蒙蔽,他錯誤的認為人天生就有清心寡欲的本性,卻對于人的貪欲本性毫無認識,這樣做并不能輕易地感化百姓。

      (四)崇尚儉約,追求均平

      宋榮子思想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便是崇尚儉約,追求均平。《荀子·非十二子》曰:

      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儉約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異、縣君臣……是墨翟、宋钘也。[4]92

      這里將宋钘和墨翟并提,一是說他們崇尚功力,重視儉約,這其實與宋钘清心寡欲的思想主張是一脈相承的,他看淡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自然在日常生活方面就不會有太多的欲求,即所謂“人我之養(yǎng),畢足而止”。韓非子還批評宋榮子和墨子一樣,主張消滅差異和等級區(qū)分。除荀子外,莊子也提到過宋榮子的均平思想,《莊子·天下》篇說他“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接萬物以別宥為始”[5]870,意思就是制作一種像華山那樣上下均平的帽子來表示自己提倡人類生活的平等,應接萬物以去除隔蔽為第一要務。由此可以推斷,追求均平不僅是墨子,也是宋榮子思想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綜上所述,可知宋钘的思想既有與道家相通之處,也有與墨子兼愛、非攻的思想相似的地方,甚至還夾雜有某些儒家思想的痕跡,更有融合諸家學說的傾向。因此,宋钘的思想到底屬于先秦哪一學術流派,便是緊接著需要探討的問題了。

      三、宋钘思想所屬學派考

      關于宋钘思想所屬哪一學派,學界至今仍然存在爭議,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其一,主張是道家的一個分支——黃老學派,持此說的主要有錢穆、郭沫若、侯外廬等;其二,主張屬于名家,持此說的有劉晝等;其三,主張是墨家學派,持此說的主要有陶潛、俞正燮等;其四,主張其思想融合了各家學派,屬于雜家,持此說的主要有馮友蘭、王鈞林等。下文擬對諸家觀點逐一加以考論。

      (一)道家說

      從現(xiàn)有文獻來看,荀子是最早持這一觀點的人,《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宋子》十八篇,列于小說家一類,并云:“孫卿道宋子,其言黃老意?!盵8]1744孫卿即荀子。其實結合上文對宋榮子思想的探究,不難看出宋榮子的清心寡欲,與老子所謂的“少則得,多則惑、少施寡欲,絕學無憂”有同工之妙,而他的“見侮不辱”的思想,也和老子“大白若辱”的主張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至于宋子主張寬恕待人,不就是老子的“知常容,容乃公”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嗎?

      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書·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中,將宋尹學派作為道家三派之一進行批判。他認為宋钘大約是楊朱的直系。侯外廬先生則說:“我們考察了此派與儒墨道三者之離合同異,不能不把它列為道家的一個支派?!盵9]353董英哲先生認為宋尹學派的“道”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結構。[11]

      上述諸家均認為宋钘應歸屬于道家學派,但值得注意的是,《漢書·藝文志》記載的《宋子》十八篇,今已失傳,其是否真“言黃老意”,我們也無從知曉。從錢穆先生的觀點來看宋钘在某些方面確實有和老子學說有相似的地方,然而錢穆并沒有對宋钘的思想進行全面考察。在郭沫若之后持宋钘應屬于道家觀點的學者們,其推論多半是建立在郭沫若、劉節(jié)等人關于《管子》一書中《心術上》、《心術下》、《內(nèi)業(yè)》、《白心》、《樞言》5篇系宋尹之遺著學說的論斷基礎之上的,這些著作是否是宋尹遺著尚不能確定,更遑論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推論能否成立。

      (二)名家說

      較早持這一觀點當屬劉晝,其《新論·九流篇》曰:“名家,宋钘尹文惠施公孫捷之類也。”[11]68認為宋钘應歸屬于名家另一支撐材料就是《莊子·天下》篇所云:“宋钘、尹文聞其風而悅之……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日夜不休”[5]870-871一是因為莊子將宋钘與名家相關人物并稱,二是因為宋钘“強聒而不舍”、“日夜不休”,頗具名家能言善辯的特征。然而,縱觀諸子中不屬于名家仍然擅長辯說的不乏其人,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孟子,完全有自己一整套的辯說方法和理論,也是先秦諸子中非常善于辯論的一位,故而這種觀點的合理性仍值得懷疑。

      (三)墨家說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主要依據(jù)《孟子·告子下》對宋榮子聞秦楚構兵意欲勸和的記載,并且宋榮子賴以勸說的理由是“戰(zhàn)之不利”,這與墨家學說“非攻”、“交相利”的思想不謀而合。《荀子·非十二子》將墨翟和宋钘并置作為批判對象,其《天論》篇中所錄宋子“使人不斗”的思想也和墨家“兼愛”、“非攻”的主張高度相似。而《陶潛集·集圣賢群輔錄》附載三墨之一即為“宋钘、尹文之墨”,然而清代學者孫怡讓在《墨子閑詁·后語上》已對此作出反駁,認為《群附錄》本屬依托之作,而“此條尤疏謬”,又云:“近俞正燮《癸巳類稿·墨學論》亦以宋牼為墨徒,誤與《群附錄》同。”[12]時至唐代,成玄英《莊子疏》提出“宋钘、尹文咸師于黔,而為之名也”的觀點,錢穆先生在《先秦諸子系年·尹文考》:“或疑黔乃墨字之偽。蓋宋尹為墨徒,猶為晉唐舊議也?!盵3]395

      《莊子·天下》篇言及宋榮子“接萬物以別宥為始”,畢沅認為其意指人們因為地域、時代、政教、風俗、成長環(huán)境、人生閱歷等不同形成了“我見”,假如人們能夠突破這種“囿”,便可做到見侮本無可辱,情本不欲多。人們不斗,天下安寧。

      錢穆先生在《先秦諸子系年·墨翟考》中認為宋钘節(jié)儉、“兼相愛”、“禁攻寢兵”的思想在心理學層面上借鑒了墨子的學說。再就是《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和《孟荀列傳》都記錄過稷下派的許多人物,唯獨不提宋钘、尹文,眾所周知,司馬遷及其父司馬談都受到過道家黃老思想的影響,且對墨家很是不屑,由此也可反證宋尹屬于墨家學派。

      從先秦諸子散文中的相關記載可以發(fā)現(xiàn)宋钘的思想確實是墨家居多,因此后世認同其應屬于墨家學派的也較多。不可否認宋钘的許多言論和行為顯然和墨家同出一轍,但這只能是宋钘思想的主要方面,并不是全部如此,因此,認為宋钘屬于墨家學派的學者不無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確。

      (四)雜家說

      除以上諸論之外,還有一種觀點就是宋钘的思想吸收、雜糅了先秦諸家思想之長,為其所用,因而在性質上應當歸為雜家一類。馮友蘭、王鈞林便是這一觀點的代表人物。

      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中認為宋尹實合楊、墨為一,尹文、宋钘“周行天下,上說下教”的目的就是“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這點是借鑒墨家的學說。而“禁攻寢兵”,這完全是墨家學說的繼續(xù)推行。此外,“人我之養(yǎng),畢足而止”是取自于楊學,馮友蘭先生認為宋子“情欲寡淺”這方面借鑒了楊學教人節(jié)欲的觀點。[13]124-129王鈞林先生則認為宋子是內(nèi)道外墨,內(nèi)心清心寡欲,外在行動上“兼愛”、“非攻”等。

      從先秦諸子散文中關于宋钘的記載可以發(fā)現(xiàn),宋子的思想并不是單一化的,以上古今諸家對宋钘思想所屬學派的劃分,大多只是抓住了宋钘思想的某一方面或者是主要方面。筆者認為從宋钘的思想和行為表現(xiàn)來看,他的主要方面應是墨家,當然在其他方面也有融合諸家學說的痕跡。

      四、小結

      通過對宋钘其人的考證,我們可以大致斷定宋钘的年歲要略長于孟子。至于宋钘的思想主張,從散見于先秦諸子散文中的相關記載可以窺見一斑,主要有“禁攻寢兵”、“見侮不辱”、“清心寡欲”、“舍己為人”、追求均平等思想。從宋钘的思想主張和外在行為可以看出他主要因循了墨家的學說,同時也融合道、名、儒等諸家觀點,其思想特點是多元化的。但筆者認為針對其思想的主要方面來說,歸入墨家較妥當。

      參考文獻:

      [1]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4.

      [3]錢穆.先秦諸子系年[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4]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

      [5]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林志鵬.宋钘學派遺著考論[M].臺北:臺灣萬卷樓出版公司,2009.

      [7]王先慎.韓非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8.

      [8]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9]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0]劉晝著、袁孝政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1]董英哲.宋尹學派之“道”[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4).

      [12]孫詒讓.墨子閑詁[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

      曲靖市| 同德县| 开平市| 西吉县| 克什克腾旗| 镇安县| 五常市| 渭源县| 固始县| 玉树县| 中阳县| 华蓥市| 新和县| 苏尼特右旗| 南城县| 赣州市| 准格尔旗| 大关县| 贵港市| 平昌县| 逊克县| 张家港市| 鄂伦春自治旗| 古交市| 大荔县| 横峰县| 海林市| 库车县| 德清县| 邢台市| 旌德县| 梅河口市| 绥德县| 志丹县| 鄂伦春自治旗| 延长县| 察隅县| 漠河县| 福清市| 富蕴县|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