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2015年重慶市綦江區(qū)居民死因分析

      2017-04-17 02:19:34謝宜羚李曉旭羅春亮周夢雪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17年4期
      關鍵詞:綦江死因重慶市

      李 洪,謝宜羚,李曉旭,羅春亮,周夢雪

      2015年重慶市綦江區(qū)居民死因分析

      李 洪,謝宜羚,李曉旭,羅春亮,周夢雪

      (重慶市綦江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 401420)

      目的 分析綦江區(qū)2015年居民死亡率、主要死因及人均期望壽命,為制定和調(diào)整衛(wèi)生策略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 收集綦江區(qū)2015年網(wǎng)絡直報的全死因資料,用死亡率、構成比及死因順位等指標進行分析。 結(jié)果2015年綦江區(qū)居民總粗死亡率為760.50/10萬,標化死亡率為600.48/10萬,男性居民的粗死亡率高于女性。2015年綦江區(qū)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77.30歲,其中男性為74.52歲,女性為80.52歲,女性人均期望壽命高于男性。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腫瘤、呼吸系統(tǒng)疾病、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及內(nèi)分泌、營養(yǎng)和代謝的其他疾病分別位于死因前5位,占總死亡數(shù)的93.44%。3大類死因構成中,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居首位,占死亡總數(shù)的90.44%,其中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傷害的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結(jié)論 慢性病仍將是今后衛(wèi)生工作的防控重點,應該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防護意識,加強對高危人群干預等措施以降低死亡率和發(fā)病率,提高居民生活質(zhì)量。

      死亡率;死因分析;期望壽命

      居民死亡原因監(jiān)測是加強人口管理、制定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劃、評價居民健康水平,優(yōu)化衛(wèi)生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jù);同時也是為更好地制訂和修改公共衛(wèi)生工作計劃以及評價和改善人群健康狀態(tài)的一項公共衛(wèi)生活動。死因分析是居民生命統(tǒng)計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1]。通過死因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該地區(qū)死因規(guī)律和影響居民生命質(zhì)量的因素,從而為制定科學、實際的衛(wèi)生工作計劃和有效的疾病預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據(jù)[2]。為了解綦江區(qū)2015年居民死亡率、主要死因、平均期望壽命,對2015年死因監(jiān)測資料進行分析,為制定和調(diào)整衛(wèi)生策略提供科學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數(shù)據(jù)全部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tǒng)死因登記報告信息系統(tǒng)》,按照WHO制定的國際統(tǒng)一的疾病分類方法ICD-10進行編碼分類,經(jīng)糾錯、查重后按死亡日期(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生前常住地址、已終審提取2015年全區(qū)報告的死亡個案數(shù)據(jù);人口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tǒng)基本信息系統(tǒng)的重慶市各區(qū)縣常住人口數(shù)。標化死亡率計算采用2010全國標準人口進行標化。

      1.2 質(zhì)量控制

      為防止漏報、錯報,區(qū)疾控中心對轄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報告人員進行了統(tǒng)一培訓;區(qū)疾控中心每年對綦江區(qū)內(nèi)各醫(yī)療單位報告的卡片填報的完整率、規(guī)范率、卡片與病史符合率、錄入符合率、死亡原因錯誤判斷率、報告不明原因死亡比例、死亡報告總數(shù)與其他來源符合情況、報告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及死亡漏報率等進行檢查,并對其準確性和真實性等情況進行評價。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轉(zhuǎn)入Deathreg2005軟件,并結(jié)合Excel 2013軟件進行分析。期望壽命n),幼兒組生存人年數(shù)L0=l1+α0d0,α0=0.15,dx=lxqx,,Px為各年齡組的平均人口數(shù),DX為相應的死亡數(shù)。

      2 結(jié)果

      2.1 基本情況

      2015年綦江區(qū)有常住人口829 190人,其中男性419 414人,女性409 776人,男女性別比1.06∶1。本年度共報告死亡病例6 306人,總的粗死亡率為760.50/10萬,標化死亡率為600.48/10萬。其中男性死亡3 797例,粗死亡率為905.31/10萬,標化死亡率為691.40/10萬;女性死亡2 509例,粗死亡率為612.29/10萬,標化死亡率為498.50/10萬,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各年齡段死亡率分布于24.43/10萬~22 172.37/10萬間,15~歲死亡率最低,85~歲最高,各年齡段總的死亡率曲線呈“√”型,除0~歲組和10~歲組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外,其余各年齡組死亡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見表1。

      2.2 期望壽命

      2015年綦江區(qū)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77.30歲,其中男性為74.52歲,女性為80.52歲。

      2.3 死因及順位

      綦江區(qū)2015年死因前5位分別為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腫瘤、呼吸系統(tǒng)疾病、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及內(nèi)分泌、營養(yǎng)和代謝的其他疾?。粯嫵杀确謩e為41.28%、24.14%、14.26%、9.37%及4.39%,共占死亡總數(shù)的93.44%。女性前5位死因與全區(qū)總?cè)巳呵?位死因及順位一致,死亡率在 279.91/10萬至36.12/10萬間,占女性死亡的94.74%;男性前4位死因與全區(qū)總?cè)巳呵?位及順位一致,第5位為消化系統(tǒng)疾病,死亡率在347.15/10萬至4.11/10萬間,占男性死亡的93.29%。見表2。

      2.4 死因構成

      2015綦江區(qū)人口3大類死因構成中,感染性、母嬰、營養(yǎng)缺乏性疾病死亡12人,粗死亡率為1.45/10萬,占死亡總數(shù)的0.19%;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5 703人,粗死亡率為687.78/10萬,占死亡總數(shù)的90.44%;傷害死亡591人,粗死亡率為71.27/10萬,占死亡總數(shù)的9.37%。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男性粗死亡率遠高于女性,傷害的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見表3。

      表1 2015年綦江區(qū)不同性別、年齡死亡情況

      續(xù)表1

      表3 2015年綦江區(qū)3大類疾病的死亡數(shù)、死亡率及構成比

      3 討論

      2015年綦江區(qū)常住人口老齡系數(shù)(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占全區(qū)人口的比例)已達13.61%,標志著綦江區(qū)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這與重慶市2013的相關報道一致[3]。2015年全區(qū)人口粗死亡率達到760.50/ 10萬(男性905.31/10萬,女性612.29/10萬)高于重慶市2013年總死亡率671.08/10萬(男性805.11/10萬,女性533.54/10萬)[3],也高于綦江區(qū)2014年人口的粗死亡率[4]。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某些不良習慣如吸煙、喝酒、飲食不規(guī)律等以及某些特殊職業(yè)暴露有關[5],也與工作生活壓力大、所處社會環(huán)境復雜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6]。

      影響居民期望壽命的因素很多,可能與死因監(jiān)測的工作質(zhì)量、人口老齡化、選擇戶籍人口或常住人口計算等有關[3]。2015年綦江區(qū)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77.30歲,其中男性為74.52歲,女性為80.52歲,女性人均期望壽命比男性高6歲,這種差異可能與男女死亡率上的差異有關[7-8]。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腫瘤、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仍然是綦江區(qū)的主要死因,這與去年一致[4]。說明這3類疾病嚴重影響著綦江區(qū)居民的健康和生命,應值得全體居民高度重視。死因前4位與重慶市2013年全人群死因順位相同,重慶市死因第5位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3]。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的死亡率達到313.92/10萬,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中位于前2位的是腦血管病和心臟病(死亡率分別為162.81/10萬、129.40/10萬)。腫瘤中位于前3位的分別是肺癌、肝癌、胃癌(死亡率分別為60.66/10萬、37.51/10萬、17.97/10萬)。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則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居首位,死亡率為95.88/10萬。相關研究表明,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腫瘤的發(fā)生與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因素有著密切關系[9-10]。居民應加強運動,合理膳食,改掉不良生活方式,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應加強健康教育,普及心腦血管、腫瘤相關知識,提高居民自我保護意識,使居民提前做好預防準備,以減少死亡的發(fā)生。呼吸系統(tǒng)疾病死亡率的增加與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嚴重有著密切關系。相關部門應加強環(huán)境治理特別是空氣污染,加強健康宣傳力度,居民應加強自我防護意識,促進健康行為的形成,從而減少死亡的發(fā)生。同時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性也是導致呼吸系統(tǒng)疾病死亡人數(shù)的增加原因之一,值得人們注意,應改掉不良習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降低死亡率[11]。

      近年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jīng)成為各省市的衛(wèi)生工作的防控重點[12-14],同樣腦血管病、腫瘤、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是綦江區(qū)近年來衛(wèi)生工作的防控重點。應當積極探索防治腦血管病、腫瘤、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措施[15],同時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防護意識,加強對高危人群干預等措施以降低死亡率和發(fā)病率,提高居民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腦血管病、心臟病、腫瘤、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仍然是影響綦江區(qū)居民生命質(zhì)量的主要疾病,也是未來綦江區(qū)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只要人們做到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和心理平衡這4點,慢性病可以預防和控制。相關部門應注重慢病三級預防,加強健康教育,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防護意識,降低影響慢病的危險因素,加強對高危人群的干預等措施。

      [1]侯偉,呂思祿,鄭曉燕,等.2013年青島市李滄區(qū)居民死因分析[J].預防醫(yī)學論壇,2015,21(3):186-188.

      [2]李麗娜,李群,汪洋.四川省自貢市1985~2009年居民全死因分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1,11(3):247-253.

      [3]毛德強,丁賢彬,焦艷,等.2013年重慶市常住居民全人群死亡原因及期望壽命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5,44(21):2949-2952.

      [4]李曉旭,曾慶,羅春亮,等.2014年重慶市綦江區(qū)居民主要死因期望壽命和減壽分析[C].中國轉(zhuǎn)化醫(yī)學和整合醫(yī)學學術交流會(上海站)論文匯編.2015.

      [5]黃春紅.2007年西安市居民全死因監(jiān)測分析[J].職業(yè)與健康雜志, 2009,25(4):388-389.

      [6]戴敏,毛德強,馮連貴,等.重慶市2010年城鄉(xiāng)居民期望壽命及減壽情況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41(6):586-589.

      [7]胡容,劉德忠,黃先志,等.2011年雙流縣居民死因監(jiān)測分析[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13,28(1):18-21.

      [8]沈調(diào)英,李菊英,何莉.2010年紹興縣居民死因監(jiān)測分析[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1,30(10):1072-1074.

      [9]孫琳,肖騫,李學云,等.2006年中國城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因分析及相關干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9,15(27):2746-2747.

      [10]馮素青,蔡建寧,馬志輝.石家莊市2007~2009年監(jiān)測點居民死亡原因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5):1219-1221.

      [11]許文兵.社區(q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8.

      [12]李山山,劉曉劍,付應斌,等.2013年深圳市居民死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5,19(4):415-417.

      [13]賀琴,陳葉紀,戴丹,等.安徽省2013年居民死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5,36(9):976-982.

      [14]周妹華,謝國平.長樂市2012年居民死因分析[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4,20(4):18-20.

      [15]張曉平,齊惠萍,封寶琴,等.2004年太原市居民死因順位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06,21(8):412-414.

      (張蕾 編輯)

      Analysis on causes of death among residents in Qijia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in 2015

      Hong Li,Yi-ling Xie,Xiao-xu Li,Chun-liang Luo,Meng-xue Zhou
      (Qiji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ongqing 40142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ortality rate,the main cause of death and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residents in Qijiang District in 2015,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adjustment of health policy.Methods The data of all causes of death in Qijiang District in 2015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index of mortality,constituent ratio and the rank of cause of death.Results In 2015,the total mortality rate of Qijiang district was 760.50/105,th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was 600.48/105,the crude mortality rate of the male resi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In 2015,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residents in Qijiang district was 77.30 years,that of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was 74.52 years and 80.52 years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wome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en.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s,tumors,respiratory diseases,external causes as injury and poisoning,and endocrine,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diseases ranked for the top five causes of death,accounting for 93.44%of the total number of death.In the three major causes of death,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ranked first,accounting for 90.44%of the total number of death,the mortality rates of the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injuries were higher in the male than in the female. Conclusions Chronic diseases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focus of health work in the future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 should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improve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residents,strengthen the measures of intervention in high-risk groups,so as to reduc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residents.

      mortality rate;analysis of cause of death;life expectancy

      R195.3

      A

      10.3969/j.issn.1005-8982.2017.04.022

      1005-8982(2017)04-0106-04

      2016-04-05

      謝宜羚,E-mail:yiling2546@126.com

      猜你喜歡
      綦江死因重慶市
      重慶市光海養(yǎng)蜂場
      蜜蜂雜志(2022年5期)2022-07-20 09:54:06
      重慶市光海養(yǎng)蜂場
      蜜蜂雜志(2022年3期)2022-05-23 05:11:42
      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以重慶市綦江區(qū)為例
      《鬧科場傳奇》述介——兼及張懋畿死因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54
      鑄造輝煌
      ——重慶市大足區(qū)老年大學校歌
      前進中的重慶市綦江區(qū)中醫(yī)院
      我國死因認定程序的反思與重構
      東南法學(2016年2期)2016-07-01 16:41:45
      某腫瘤醫(yī)院2010-2014年惡性腫瘤患者死因分析
      市針灸學會組織“綦江行大型義診活動”
      綦江區(qū)加工型辣椒優(yōu)質(zhì)高效栽培技術
      長江蔬菜(2013年23期)2013-03-11 15:09:40
      乐业县| 高安市| 潮州市| 曲周县| 大石桥市| 紫阳县| 托克逊县| 芒康县| 蓝田县| 双鸭山市| 稷山县| 团风县| 益阳市| 富蕴县| 葫芦岛市| 山东省| 若尔盖县| 罗田县| 中宁县| 沽源县| 松滋市| 噶尔县| 英山县| 民勤县| 兴山县| 喀什市| 工布江达县| 鸡泽县| 鄂托克旗| 镶黄旗| 多伦县| 云霄县| 龙江县| 金山区| 易门县| 白河县| 五台县| 抚州市| 连城县| 通山县|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