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劍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翻譯與翻譯研究
張 劍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
各位學者,我首先代表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歡迎大家參加第二屆《翻譯界》高端論壇及全國“一帶一路”翻譯研究學術研討會。正如彭龍校長所說,北外的翻譯學有悠久的歷史。它曾經(jīng)承擔過毛澤東選集等領袖作品的翻譯,也承擔過2008年奧運會申辦文件的翻譯;它曾培養(yǎng)過幾代國家領導人的高級翻譯,也創(chuàng)辦過聯(lián)合國高級翻譯譯訓班。
這些都是可圈可點的歷史,每一段歷史都值得北外人自豪,但是在創(chuàng)辦翻譯學期刊方面,我們是滯后的。北外有《外國文學》、《外語教學研究》、《國際論壇》,這些期刊都歷史悠久,涵蓋了語言、文學、國別研究三個學科,但是唯獨沒有翻譯學。近期北外又創(chuàng)辦了《國際漢語教育》、《海外漢學》、《國別區(qū)域研究》三個雜志,但還是沒有翻譯學,有點遺憾。直到2016年我們英語學院創(chuàng)辦了《翻譯界》,北外才有了第一本翻譯學的集刊。關于《翻譯界》,我要感謝在座各位學者的支持,我們這個期刊的定位,應該是研究型的期刊,兼顧翻譯學界、翻譯業(yè)界、翻譯教育界,是一本高起點的學術期刊?!斗g界》產(chǎn)生了積極和巨大的影響,也吸引了大批翻譯學者的關注。目前《翻譯界》即將出版第四輯,所有文章都被中國知網(wǎng)全文收錄,摘要被國外的在線數(shù)據(jù)庫《翻譯研究書目》(Translation Studies Bibliography)收錄。《翻譯界》也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推送專家的文章和《翻譯界》學術動態(tài)?!斗g界》的網(wǎng)上投稿系統(tǒng),也即將投入使用。也就是說,下一輯我們的稿件可以通過中國知網(wǎng)投稿系統(tǒng)來投稿。
《翻譯界》的收稿數(shù)量基本滿足了期刊的正常使用,形成了一種正量循環(huán),這些是我們《翻譯界》這個雜志各位同仁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我們在座各位專家學者大力支持的結果?!斗g界》通過高標準辦刊方法和每年一次的學術研討會,逐漸在全國翻譯界產(chǎn)生影響。已經(jīng)有高校將《翻譯界》發(fā)表的文章定為核心期刊文章,《翻譯界》主編馬會娟今年成功入選“青年長江學者”,這些都進一步提升了《翻譯界》的知名度。馬會娟老師接受過其他雜志主編的采訪,同時也參與過雜志主編的咨詢會,這些對提升《翻譯界》的影響力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有一位教授在給《翻譯界》投稿之后,跟同事談起對這本雜志的認識,他說這份刊物是高效的,為稿件提出的意見是清晰明確的,很令人受益,讓人感到一份新刊物的朝氣。另外還有一位教授認為《翻譯界》的創(chuàng)刊,體現(xiàn)了一種大眼光,連續(xù)出版幾年一定能進入CSCI集刊行列,這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我們非常感謝包括在座各位學者在內的全國翻譯界的支持和肯定,我們也一直認為《翻譯界》雖然是由北外英語學院主辦,但是它絕不僅僅是北外英語學院的刊物,甚至不僅僅是北外的刊物,它是全國的期刊,甚至將來可能是國際的期刊,它服務的對象應該是翻譯學科,是全國的翻譯界,那么它辦刊的宗旨、它的學術使命、它的用稿原則、它的學術規(guī)范,都遵循國際的準則。
在當前中國與世界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我覺得《翻譯界》大有可為,翻譯學科也大有可為。我們都注意到今天會議的主題是“一帶一路”與翻譯研究,我認為“一帶一路”給翻譯學科帶來了重大的機遇。在國家層面,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召開,屆時各國元首將會聚北京,共商合作大計。這些國家的語言與中文的對接,就是《翻譯界》的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翻譯界》期刊不但是英文同中文的對接,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語言與中文的對接。我們現(xiàn)在翻譯所涉及的語言可能有大概十種左右,以后涉及到的語種可能還會繼續(xù)擴增,真正地為我們中國的語言與“一帶一路”國家語言對接做出自己的貢獻。有位俄羅斯學者認為“一帶一路”的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路,而是中國傳統(tǒng)的道家哲學意義上的道,它體現(xiàn)了一種中國智慧、一種中國的全球治理方案,我覺得很有道理。
如果我們這樣理解的話,那么“一帶一路”也是中國智慧與世界智慧的對接,是中國夢與世界夢的對接。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將傳播到“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qū),使這些國家也能夠迅速地成長。中國的全球治理方案,與西方200年來的治理方案有什么區(qū)別嗎?有人說只需要看看非洲的剛果就會明白。法國在剛果經(jīng)營了上百年,給那里的人們留下什么呢?有人說只有三樣東西,一是紀念碑,二是教堂,三是法國大使館。而中國呢,中國在剛果援建大概十年左右,在那里留下了高速公路、新機場、總統(tǒng)府、政府大樓,也就是說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支持主要是基礎設施。它匯集的是廣大人民,要想富先修路,是一個既簡單也容易操作的理念,是“一帶一路”國家最容易接受的理念。而這些理念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語言和翻譯。所以“一帶一路”的倡議,可以說為翻譯學科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機遇,翻譯學科在這個框架下應該說大有可為。我想今天和明天各位學者在研討會上都會有精彩的發(fā)言,都會有很多新思想和新看法與大家分享,我祝愿這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也祝愿各位專家在會議期間生活愉快、身體健康、碩果累累,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