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政法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認真對待墓地上的人格權
——基本權利的視角
王紫錦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法治國家建設在推進的過程中,強調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關鍵是依憲執(zhí)政①更多的關注點在如何規(guī)范公權力的行使,似乎把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政府嚴格按照權利清單;行使權力,法治國家的建設就向前邁進了一步或者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筆者認為,這只是法治國家建設的一個方面,甚至不是最主要的方面。本文試圖從另外一個方面——保護私權利的角度來討論私權利的保障也是法治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一環(huán)。為此,筆者選取了基本權利中的人格權作為論證的對象,特殊之處在于權利主體的身份——死者。對死者人格權保護的水平和態(tài)度更能反應一個國家的法治化程度。
墓地;基本權利;人格權
民法在其權利體系中也注重對人格權的保護。需要強調的是,本文是從憲法意義上討論人格權。這就涉及民法上的人格權與憲法意義上的人格權到底有怎樣的區(qū)分。其實,任何一個有法律常識的人都知道,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而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調整的是作為國家機關的公權力和作為公民個人的私權利之間的關系。
標題似乎有點奇怪,明明我國憲法在第38條規(guī)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延伸出來不就是公民享有人格權的基本權利嗎?怎么說看不見呢?確實如此,雖然我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規(guī)定了公民享有諸如平等權、人格權、宗教信仰自由、休息權等基本權利,但就像剛才所討論這些權利如果遭到(實際上在實踐中時有發(fā)生)公權力的侵犯,如何快速有效的得到救濟才是憲法規(guī)定這些基本權利的根本價值所在。但中國的立法在這方面卻出現了“真空地帶”。有人可能對我剛才的說法提出質疑和反駁,在這些學者看來,憲法中規(guī)定了人格權已經標志著我國的憲法同國際接軌,試圖在憲法中規(guī)定基本權利受到侵犯時的救濟措施在中國關于這方面的任何嘗試都注定是要失敗的。這就是中國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一方面強調憲法是法律,另一方面表現在實踐上憲法卻不能如其他普通法那樣得到司法實施。憲法在中國的地位就變得很尷尬。在公民的意識形態(tài)中,憲法如同天空的星辰一樣,存在但感覺不到其價值,以至于學界有關于憲法是“閑法”的說法。而美國的情況卻正好相反。“美國這個國家讓人最驚訝的地方就在于沒有人們通常所說的政府或行政管理。這個國家有完整的成文法,而且人們每天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看到它所發(fā)揮的作用,一切社會生活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雹冖鄣?,法治水平的高低關鍵在于作為根本大法的憲法在國家中的地位以及能不能以最高的法律效力解決司法實踐中面臨的問題。但既然已經在憲法文本中規(guī)定了人格權的條款,仍有其意義,這種宣示性的意義在于告誡公民應當認真對待憲法文本中所列舉的每一項基本權利條款。不像美國“一項法律在對本身原則進行規(guī)定的同時,還對實施該法律原則的具體方法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甚至還對實施該法律的下級單位和官員附加了一大堆嚴格而又細致的義務。這樣所造成的結果是,只要一切下屬單位和行政官員都遵守法律,并照章辦事,社會內部各個領域都會體現出廣泛的一致性?!雹?/p>
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隨著法治國家建設理論的提出,中國政府高層越來越重視憲法在一個國家治理過程中的重要意義。這一點從設立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誓制度中就可以看出。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調整的是國家的公權力和私權利之間的關系,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過程中,中國的改革舉措側重點在公權力,即如何規(guī)范公權力的行使,如何界定公權力行使的界限,如何讓政府能夠嚴格按照權利清單上列明的權力去治理社會。
通過對實踐中發(fā)生的實際案例總結發(fā)現,當公權力的行使侵犯公民人格權的時候,法律的保護出現了真空地帶。無法通過訴訟等法律途徑更好的保護私主體的合法權益。而當私主體侵犯私主體的人格權時,作為憲法實施法的民法卻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給予這種侵犯以最大的保護。比如要不要精神損害賠償,賠償的標準如何確立,這種侵權行為侵犯的是什么,如何對生者和死者的權力保護問題作出區(qū)分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在實踐中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對基本權利的重新定位,無非就是讓基本權利從高高在上落地生根,真正的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越來越多的案件表明,生者向死者爭奪權利的突出性急切需要法律的介入。而憲法這時就應當發(fā)揮其作用賦予其文本中的基本權利條款實際效力。一方面加強對生者基本權利的保護,同時也要加強對死者人格權的保護,對死者人格權的保護反觀之可以窺見生者人格權保護的現狀。
(一)尊重和保護死者的人格尊嚴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價值傾向。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中,死者是神圣的標志和化身,不容侵犯和褻瀆。入土為安,死者為大的觀念深深的影響著活人對死者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需要法律的介入從而更好的維護社會秩序。無論是目前政府要求有關人員在“遺體處理時要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要尊重死者尊嚴”⑤還是歷代統(tǒng)治者規(guī)定挖墳掘墓屬于重罪,都是為了尊重和保護死者的尊嚴。⑥
(二)憲法規(guī)定人的尊嚴不受侵犯,其中對人的理解應當擴大到死者,這樣才能體現出保護人的尊嚴是高于一切的憲法價值。⑦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判例中,人的尊嚴被視為“憲法的最高價值”,“憲法樞紐的基本原理”,“基本權利體系的最高價值”等,并依此為基礎建立了憲法學的核心范疇,即:人的尊嚴是指導國家生活的標準,確立了國家為人類而存在的基本邏輯;人的尊嚴同時成為解釋憲法條文的判斷標準,對憲法的發(fā)展起著補充作用。⑧
(三)許多死后利益對于維護死者的尊嚴至關重要,因而應通過法律擬制讓死者“復活”,并讓其享有人格權。其目的在于給予死者享有憲法上的人格權學理上的解釋和法律依據上的論證。讓死者復活,使其同活人一樣享有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才能真正實現憲法的最高價值。
生者尚且不能覺察到憲法以最高法的形式規(guī)定基本權利對私人到底有怎樣的意義和影響,論證死者的人格權有多么重要似乎是無稽之談,但筆者意圖通過論證死者人格權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來喚醒生者對自己基本權利的意識,用這種倒逼的方式引起人們對自己的以人格權為核心的基本權利的重視,使得憲法真正成為影響每一個公民日常行為的法律規(guī)范。只有這樣,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中國夢才不會遙遠。
【注釋】
①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問題的決議
②[法]托克維爾,著,周明圣,譯.論美國的民主(上卷).中華書局,2014:71.
③[法]托克維爾,著,周明圣,譯.論美國的民主(上卷).中華書局,2014:75.
④2010年4月15日青海民政廳制定的《青海省玉樹縣“4.14”地震遇難人員遺體處理意見》第一條.
⑤肖澤晟.墓地上的憲法權利.法學,2011,7.
⑥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公司,2000:12.
⑦韓大元,王建學編著.基本權利與憲法判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91.
王紫錦(1992.2-),漢族,甘肅省金昌市人,甘肅政法學院法學理論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