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梅
(伊犁師范學(xué)院 新疆 伊寧 835000)
淺析董立勃《白豆》中白豆的人物形象
董 梅
(伊犁師范學(xué)院 新疆 伊寧 835000)
作家董立勃的《白豆》展示了西部墾荒背景下女性的悲劇與人性美。本文通過對白豆人物形象的分析來展示女主人公覺醒的過程,并且體現(xiàn)出作者追求的人性美以及更深層次的意蘊:對權(quán)力的反思。
《白豆》;白豆;人物形象
《白豆》以簡單而又樸實的故事情節(jié),講述了上世紀(jì)50年代西部軍墾農(nóng)場中,一名叫“白豆”的姑娘和三個男人的情感糾葛,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卻非常成功的塑造了“白豆”這個人物形象。整部作品既是白豆的抗?fàn)幨罚彩撬某砷L史。
《白豆》中的白豆和白麥均是從山東招來的女兵,她們本是一個村的,但是她們卻因為長相不同而被組織分到了不同的地方,由此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胡鐵因為被冤枉而入獄,白豆為了給他洗清罪名而四處奔走,因為白麥的丈夫是首長,擁有很大的權(quán)力,白豆就求救于白麥。在白麥內(nèi)心深處她也有銘記著要幫助白豆。在分開的日子里,距離并沒有拉開這兩個姐妹內(nèi)心的距離,她們一直以書信保持來往。在她們彼此內(nèi)心深處她們都是對方最知心的朋友。
小伙中另一個與白豆有著深厚友誼,并且也是這個小說中的不幸者的是翠蓮。在翠蓮嫁給老牛之后,尤其是懷孕之后,白豆總是不辭辛苦地走很遠的路去看她,幫她干很多活。在老牛去世后,白豆和楊來順也總是盡全力去幫助當(dāng)了寡婦的翠蓮。甚至在后來楊來順因為結(jié)婚一年多白豆還沒有懷孕而提出跟她離婚,并且要跟翠蓮結(jié)婚時,以及當(dāng)后來楊來順在酒后說出事情真相后,白豆為了給胡鐵翻案時,翠蓮竟對別人說白豆是恨老楊與她離婚而實施報復(fù),白豆都沒有反對甚至也沒有責(zé)怪翠蓮,她依然把她當(dāng)做好朋友,她只是自己默默承受了這些,暗暗哭泣了一場。她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再次得以表現(xiàn)。
《白豆》是一部審視政治婚姻的小說。[1]小說對上世紀(jì)50年代的“組織”以及它所代表的龐大的體系進行了質(zhì)疑與抨擊。馬營長、羅首長等人作為“組織”的化身,成為了白豆、胡鐵、白麥等為代表的普通人命運的主宰者。小說中當(dāng)寫到馬營長看上了白豆時,吳大姐說她已經(jīng)與胡鐵訂了婚,但馬營長卻對她說,戀愛自由、婚姻自由,這個道理你不會不懂吧。吳大姐趕忙說她懂。這段對話便是對“組織”的諷刺,個人的命運與婚姻在組織面前變得微不足道?!敖M織”指定婚姻并不是對人的真正的關(guān)懷,恰恰是造成她們悲劇命運的導(dǎo)火線。小說中抗?fàn)幍娜后w是一群普通人,她們所對抗的并不是馬營長或者羅首長等某一個特定的人,而是一個“組織”所代表的權(quán)力。
夏野地的人們都敬畏權(quán)力,尤其是女性,一切都得聽“組織”的安排?;橐鰡栴}也是如此。每個人把自己的幸福全部交給了組織去安排。白豆在馬營長和吳大姐這些組織下無法決定自己的婚姻,她也沒有自己的個人意志。當(dāng)吳大姐問她嫁給誰時,她只說:“大姐,我聽你的,聽組織的。你們說讓我嫁給誰,我就嫁給誰?!盵2]在她的想法中,吳大姐就是組織,組織的話就必須聽,必須服從。當(dāng)吳大姐想出了用抓鬮辦法來決定她嫁給誰時,她并沒有反對,反而認(rèn)為理所當(dāng)然。當(dāng)馬營長妻子去世后,吳大姐又以組織的名義讓她嫁給馬營長,白豆仍然沒有反對。這時的白豆是個被動者,在組織面前她是個極為弱小的個體,她所做的只能是無條件的服從。
在白豆剛到夏野地之后,她思想中的婚戀觀就是服從組織的安排。也正是基于這種思想,她理所當(dāng)然的接受了一切組織的安排。但是在經(jīng)歷了幾個不同的男人之后,她開始在這段婚戀過程中逐漸覺醒,她那一點點的蘇醒也喚起了她對更深的渴望。這時,小說朝著另一個方向開始發(fā)展了,白豆從一個被幾個男人爭來奪去的皮球變成了一個覺醒的人。在面對了馬營長的不良企圖時,白豆不再是順從馬營長的意思,而是堅決地拒絕了他。在他知道楊來順就是那個強奸了她的人時,她并沒有因為軟弱而退縮,而是勇敢的站出來向組織要求重新調(diào)查這件事。在面對楊來順時,白豆也是從聽從變?yōu)榱朔纯埂T谶@一過程中體現(xiàn)的是白豆從對權(quán)力的服從走向反抗。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這一主題在董立勃的小說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小說對愛情的描寫,是按著女主人公白豆的情感成長心路歷程進行的。”[1]白豆對愛情的表達與理解經(jīng)歷了從混沌到澄明的過程,是愛情由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的過程。在多舛的悲慘命運中,她成為了“組織”與權(quán)力的犧牲品,但恰恰是這份歷煉,才促使她的情感逐漸走向了成熟。
最初進入讀者視野的白豆,并不是個具有愛情自主意識的女人。遭到強奸是白豆命運中的一次大的轉(zhuǎn)折,而對這場巨大的災(zāi)難,她堅強的挺住了,“盡管大家沒有見一個被強暴了的女人的樣子,可大家猜想過她的樣子,不管猜想的樣子如何,但至少不能是白豆現(xiàn)在這個樣子的。她的樣子,至少也得像霜打過的茄子,……仿佛白豆經(jīng)歷的不是一次毀滅性的摧殘,倒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洗禮。不是她被暴力破壞了,倒是她把千古傳下來的常理顛倒了。”[2]小說再發(fā)展到后續(xù),推動白豆性格轉(zhuǎn)變的是從幫胡鐵上訴開始的。這時的白豆,達到了一種為了愛可以不顧一切的程度,為了幫助胡鐵,他可以不顧他人的冷眼,為了等胡鐵,她可以獨自忍受著寂寞。這時的白豆已經(jīng)有了清醒的自主意識,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該干什么。當(dāng)她把胡鐵給她的上訴書給楊來順看時,她依然體現(xiàn)出了對丈夫的忠誠和善良,甚至在楊來順酒后失言說出了事實真相時,白豆一開始不相信,當(dāng)事實證明老楊就是兇手時,白豆才看清了殘酷的現(xiàn)實,才看到了老胡多年來對自己的真愛,她也才勇敢的向老胡坦白了自己對老胡的愛情。由此勇敢地踏上了為老胡伸冤的荊棘之路。
小說透過對白豆的愛情歷程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段純真與質(zhì)樸的愛情故事,這種執(zhí)著與永恒正是值得贊揚的真正的愛情之歌。無論是之前的馬營長還是楊來順都不能讓她堅持,是胡鐵、是愛情給予了白豆力量、信心與勇氣,讓她做出她不曾想過的事情。是愛情讓白豆從一個麻木的女性開始有了自主意識、情感的意識,只到最后為了胡鐵付出一切。從另一個角度去看,與其說白豆追求的是愛情,不如說她追求的是做人的尊嚴(yán)。為了這個尊嚴(yán)不惜付出沉重的代價。這時的白豆,在被傷害被擠壓的境遇下,她開始懂得抗?fàn)?,懂得覺醒,她把自由、尊嚴(yán)看的比貞操還要重要。
小說通過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成功塑造了一位善良、敢于與權(quán)力反抗并且有自主意識的女主人公形象。白豆的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她在謠言與卑劣的環(huán)境中沒有喪失人性的善良與韌勁,義無反顧地追求愛情,體現(xiàn)出了一種理想境界的美?!罢缱髡咚裕骸诎锥股砩象w現(xiàn)了我對女性的理想,甚至是對整個人類的理想。這些女性很單純,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提防,她們用善良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她們承受了很多傷害,幾乎都是默默地忍受,但她們的性格中有很固執(zhí)的方面,比如對理想對愛情的追求。白豆的故事能引起那么多人共鳴,我想,很重要一個原因,她身上洋溢的人性美,是人們內(nèi)心深處所渴望的,它和時代,和政治,和時尚,和貧富都沒有關(guān)系,只要是人,都會被這種魅力所吸引’”[3]
小說更深層次的意蘊在于通過“白豆”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向讀者揭示出一幕人性的悲劇,一部人性受到權(quán)力壓迫的生活痛史。并通過悲劇尋找悲劇的根源——對權(quán)力的反思。作者批判了權(quán)力對人性的摧殘,權(quán)力對人性的蹂躪,從而呼喚一種人的尊嚴(yán),人的獨立品格。
[1]曹斌、顧凡.政治婚姻的透視與人性魅力的張揚—評董立勃的長篇小說《白豆》[J].小說評論,2003(05)
[2]董立勃.白豆[M].北京:人名文學(xué)出版社,2003
[3]李明娟.《白豆》:一曲縈繞在西部邊陲的愛情悲歌[J].
董梅(1992.10-),女,漢族,甘肅人,碩士,伊犁師范學(xué)院,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