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懿
【摘要】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也是千年來儒家思想的精髓?!墩撜Z》中記錄著孔子的思想學說,特別是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從幾個方面來探討《論語》中孔子的教育思想。
【關鍵詞】《論語》;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墩撜Z》是儒家學派的重要的代表作,是孔子及其弟子重要言行的記錄,其中包含了孔子的很多的教育思想??鬃又鲝垺坝薪虩o類”,推及大眾和平民教育。他第一個打破了私塾的貴族教育模式,開創(chuàng)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他辦學的目的就是想普及文化知識提高人民的整體素質(zhì),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以建立他的理想的“大同世界”。孔子的教育觀點很實用,可以說對現(xiàn)代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鬃又鲝垖W生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主張啟發(fā)誘導的教育方法,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說孔子的教育思想對于當今現(xiàn)代教育仍然有很深的指導作用。從《論語》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主張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和德行,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論語·子路》中說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一直在強調(diào)只有自己身正才能教育學生??梢哉f孔子在言傳身教上做的很不錯,深受學生的愛戴。常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也充分說明了教育工作者只有正己才能正人的道理以及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重要性。曾子曾經(jīng)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求教育者不斷的進行自我反思,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不斷的總結經(jīng)驗教訓,不斷的超越自己??鬃訉處熂訌娮陨硇摒B(yǎng)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不是經(jīng)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得是自來水嗎?孔子在這方面也是以身作則的,不斷學習,不恥下問,可以說孔子的德行深深影響了學生,在孔子死后,他的學生都是以父親之禮待他,為他守孝三年,而自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孝6年。
孔子的言傳身教的思想為現(xiàn)代的教育者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只有教師做到了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能讓學生信服,“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自然會處處以老師為榜樣,不用刻意的說教學生就會做的很好,這也是最好,最便捷的教育方式。
二、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和發(fā)展特長的思想
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特點和興趣愛好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特色培養(yǎng)”《論語》中孔子有云: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边@句話指的是對待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向他講述一些高深的道理,對待那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就要講述一些淺顯的知識了。這也就是“因材施教”了??鬃訉λ拿恳粋€弟子的優(yōu)點和不足都了如指掌,針對每個弟子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可以說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了。在孔子那個年代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可以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了。現(xiàn)代教育中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教師要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詳細的了解,深入細致的觀察,要有耐心,針對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特長,讓學生都能夠?qū)W有所長。
三、孔子的啟發(fā)誘導式教育思想
《論語·述而》中:“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亦不復也?!边@句話就是指學生在某一問題上進行思考但是又解決不了的時候,作為教師就要加以適當?shù)囊龑?,幫助學生打開思路,也就是要啟發(fā)學生,不能一下把答案全盤告訴學生。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一點上,孔子對子路的教育就很典型。在《論語·為政》中,孔子說:“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是孔子在啟發(fā)子路不能因為自己的好勝心而不懂裝懂,這樣只能是害了自己。
現(xiàn)代教育也是非常注重啟發(fā)學生,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注意引導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學生能夠認真的學,教師能夠愉快的教,教與學能夠真正達到和諧統(tǒng)一。這樣學生才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
總之,孔子作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提出了很多的教育思想,其中大量的教育理念都很實用,對現(xiàn)代的教育來說都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雖說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他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當前的教育改革,以及對教師提高自己的職業(yè)道德水平,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等等都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挺, 馮君. 隱性課程及其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應用[J]. 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2] 郭紅艷.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所展現(xiàn)的教育思想分析[J]. 鴨綠江(下半月版), 2016(10).
[3] 王淑霞. 從《論語》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與實踐[J].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4] 王世農(nóng), 劉慶宏. 試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時代意義[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1).
[5] 張春梅. 由《論語》中追問方式看孔子的教育思想[J]. 大眾文藝(理論),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