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對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下中學體育教學方法進行研究,不僅能促進體育教師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而且能夠營造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究、不斷創(chuàng)新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練習態(tài)度和體育價值觀。旨在為推動學校體育理論研究,豐富和創(chuàng)新現(xiàn)代體育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體育 教學理論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203-02
過去我國的體育課程過于強調技能,體育教學大綱的內容繁多而復雜,上課內容單調無法激發(fā)學生過多的興趣,反映出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問題,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我國體育教學大綱的編訂,其內容結構也較傾向競技體育化。由于教學理論的不足,因而新課標、新課改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但是,新的理念如何適合我們的國情,適應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需求,在實踐操作層面上還有許多困惑。
一、體育教學發(fā)展與改革現(xiàn)狀
(一)體育教學內容的邏輯性聯(lián)系不強
體育教學內容的最大問題就是其內在的邏輯關系不強,這使我們在安排教學內容時無法完全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來排列教材。體育教學內容的劃分通常只按照運動項目來進行,劃分后的教材之間又是平行和并列的關系。同一體育教學內容,可以在小學開始,也可以在中學開始或大學開始,甚至出現(xiàn)了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到大學不斷重復同一項目的現(xiàn)象。
(二)體育教學內容應該多樣化還是簡單化
隨著終身體育思想的出現(xiàn),特別是針對由于目前的體育教學內容太多、學生學不會的弊端,有些學者提出只教會學生一項運動技能的觀點,用這一項技能就可以滿足終身體育的需要。但也有諸多的反對者,相對于龐大豐富的體育文化知識寶庫來講,那是太狹小了,一個項目不可能滿足兒童、少年、青年、中年甚至于老年的體育運動興趣。這是一種片面的終身體育觀,項目太多和項目太少都不是可行之路。因此,如何選擇適合小學、初中的多樣化教材內容,是今后著重要解決的問題。
(三)重教法而輕學法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的教學受“主智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加之我國體育教學實際條件的限制,我們在體育教學的具體實施上習慣于以“教”為中心,教師說、學生練的教學模式。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在如何將“教”真正轉化為主動地學、能動地學、積極地學的問題上存在著一定的欠缺。
二、體育教學基本理論的創(chuàng)新思路
(一)構建和諧、系統(tǒng)的體育教學理論
1.轉變觀念是核心。隨著我國教育向現(xiàn)代化方向發(fā)展,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F(xiàn)代教育思想認為,學校教育活動不再是單純的校內教育活動,而是要把校內教育活動同未來社會教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
2.建立合理的課程結構。1996年國家教委發(fā)布《體育兩類課程總體改革方案》,體育課程包括在現(xiàn)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體育教學大綱”之中,而開設體育活動類課程,應該先由各地各類學校自編體育活動課程教學大綱,在充分體現(xiàn)地方特色的基礎上,再考慮制訂相對統(tǒng)一的活動類體育課程教學大綱。兩類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都應以提高全體學生身體素質為目標,以育人為宗旨,在加強“三基”教學的同時,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指導思想
素質教學在現(xiàn)代教育中已經越來越受歡迎,怎樣做好素質教育以及如何為素質教育服務就成為當前進行體育教學理論創(chuàng)新的要求。因此,在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上,掌握現(xiàn)代體育教學的內在動因和發(fā)展趨勢,將素質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進行體育教學改革,使得體育從以競技為主向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將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枷鎖下解放出來;將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朝著終身體育的方向發(fā)展;將學生的學習和體育鍛煉作為教學中心,重視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鍛煉的好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身體能力。
(三)教學方法手段多樣化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學生、教材、方法、外部環(huán)境等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賴而組成的有機整體或系統(tǒng)。把教學方法綜合到教學過程的整體結構中,要提高體育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就必須注重思想教育,形成教、學、練、育的最優(yōu)化結合,更好完成教學目的的任務。
將現(xiàn)代教育教學手段廣泛地應用與教學中,促進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各種媒介的更新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在教學方法上,應給學生思考問題和進行獨自創(chuàng)造留有余地;主張由注入式的模仿教學轉向啟發(fā)式的創(chuàng)造教學,強調教法的多樣性和學法的時效性。
作者簡介:
胡心玉,湖北省體育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漢江油田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