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俊丁
【摘要】 語文作文寫作能力是初中學生語文素質培養(yǎng)的重難點。農村由于受到文化條件和經濟發(fā)展的制約,學生信息量獲取少,生活形式單一,接觸社會面相對城市學生而言較為狹窄,導致農村學生在寫作中缺少寫作興趣,真實情感不深厚,語言平淡無味甚至存在無話可寫等問題。因此,面對這種現(xiàn)狀,教師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調動農村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寫作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 農村學生 寫作興趣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3-111-01
前言
現(xiàn)階段,農民工離開農村涌入城市打工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不少農民工的孩子陪同家長進城讀書。使得農村學校的學生不斷減少,導致其余學生教育不被重視,教學環(huán)境設施簡陋,教學質量隨之逐漸下降等問題,再加上農村的孩子基礎差,其學習狀況令人擔憂。單純就語文學科而言,作文問題尤為突出。所以,培養(yǎng)農村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迫在眉睫。
一、深入理解語文課文,以課文為模板進行仿寫
農村學生多數(shù)處在生活環(huán)境單一封閉,窮鄉(xiāng)僻壤,接觸社會新鮮事物少等社會環(huán)境中。他們除了一本語文課本外,基本沒有其他的課外讀物。學校也很少配備圖書館,即便有幾本書,學生也很少有機會去閱讀。眾所周知,閱讀是寫作的根本,沒有閱讀做基礎,難以寫出好的作文。面對這種問題,農村教師應充分立足于教材根本,挖掘課本教材的時代氣息和文化內涵,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的美,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語文課本每一篇文章的選取都有其獨有的特征,富有作者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底蘊,有故事性的敘述文,有論證性的議論文,也有科學性的說明文,這些都可以作為精彩的范文供學生學習仿寫。比如,教師在教授魯迅的《風箏》這篇記敘文散文的時候,深入理解文章的結構,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以風箏為引線,從在北京看風箏寫起,由眼前景回憶起兒時江南放風箏的境況。而寫北京的風箏只是一筆帶過,卻用濃筆寫出了故鄉(xiāng)放風箏的細細的情景。從時間和季節(jié)入手,寫出了風箏的姿態(tài)顏色、形狀。雖然“顯出憔悴的可憐模樣”,但周圍的春的景色分明是一片“溫和”。文章的一二兩段構成了一個層次,引起了下文對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一事的具體描寫。后續(xù)說明了事情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描述了作者大量的情感,此外,對比手法和首尾呼應的運用也是此文的特色所在,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教師應該教會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結構層次以及語言風格,學會運用對比手法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并能夠將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因此,教師應當充分講解課文,教授內在寫作方法,只有這樣,才是快速高效地提高農村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增加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頻率
作文的提高途徑不僅僅局限于紙和筆,也可以通過傾聽與訴說。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口頭為語,書面為言。這也證實了說與寫是緊密相連接的,學習寫作也可以從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入手。說說寫寫,有說到寫,教師有計劃的在課前課后等業(yè)余時間進行班級學生之間的輪流交流。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知道的感興趣的事情,自己了解到的社會新聞并談談自己的看法,不僅能夠開闊學生視野,還可以積累習作素材。同樣,學生用自己的話把課文內容進行復述、描述一件身邊的事物、講一個故事也是鍛煉語言表達的一種形式。長此以往,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落實到紙上,便是一篇好作文。
三、鼓勵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感知生活、記錄生活
農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感官獲得知識是寫作素材的直接來源。教師幫助學生培養(yǎng)獨立良好的觀察能力是訓練寫作的基本功。農村是一片美麗廣闊的土地,有著獨有的自然優(yōu)勢。教師應當指導學生用好奇的、探究的心態(tài)去觀察身邊特有的、充滿泥土氣息的事物,搜集素材。比如,春暖花開之時,學生跟著父母插秧苗,賞花朵;秋天豐收之季,收玉米、摘棉花;平日里的種蔬菜,養(yǎng)牲口等等普通生活,讓學生感受勞動的艱辛,體會勞動的收獲。此外,農村還有豐富多彩的自然風景和千姿百態(tài)的民俗風情。這些,只要學生們用心觀察生活、觀察社會、體會民情,留意身邊的小事,捕捉真情實感,隨時記錄下來,不僅有助于對素材的積累,也有助于提高自身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讓學生在寫作中有話可說,有情可發(fā),有事可寫。
四、學校添加課外讀物,增加學生閱讀量
一個人書讀的多了,自然出口成章。農村教學由于設施簡陋,很少配有自己的圖書館,導致學生沒有書可讀,閱讀量少之又少。更何況,閱讀對于寫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他們的閱讀量,教師可以在學?;蛘甙嗉壴O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能夠開闊視野的課外讀物,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記錄下自己喜歡的詞語和語句,在日后的寫作中也能夠適當?shù)挠蒙献约旱姆e累,潤色自己的作文,寫作水平自然而言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作文教學方法有別于城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選擇適合農村學生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課本教材、課余時間以及農村廣袤的土地和淳樸的民情,增加圖書量,尊重農村中學學生的寫作習慣和心理特點,這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農村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提高寫作能力,提高語文文化素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1]于作詩.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J].學周刊,2016,(08):145.
[2]趙明艷.真實是作文的根基——農村初中語文真實寫作淺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84.
[3]劉巧芬.農村初中寫作教學的“三真”[J].文學教育(下),2013,(04):135.
[4]馬蒂燕.讓農村初中寫作課充滿鄉(xiāng)土特色[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S2):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