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娜 于晶
(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4)
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缺失相關分析
呂娜 于晶
(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4)
大量研究顯示,大學生體質(zhì)健康呈現(xiàn)逐年下降的趨勢,盡管大學體育課為學生提供體育鍛煉的機會,但學生有真正能夠融入到課堂中,切實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嗎?究其根本,重中之重的問題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問題,體育興趣是人們積極的認識,探究或參與體育運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是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動力。只有喚醒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才能從根本解決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該文從可能引起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幾個因素出發(fā),以沈陽師范大學100名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進行問卷調(diào)查研究,深入探討影響學生興趣缺乏的因素,提出建議。為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jù)與指導。
體育鍛煉 體育興趣 大學生 體育課
隨著大眾體育的蓬勃發(fā)展,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逐漸增強。但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卻逐漸減弱。如今大學生體質(zhì)下降與體育學習興趣存在直接關系,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眾多,包括內(nèi)部動因和外部動因。趙洪斌的一項研究認為影響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觀原因是,26%的學生感到學習緊張,沒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11.6%的學生認為自己參加體育鍛煉會影響自己的形象,怕丑;41%的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惰性大,參加體育鍛煉缺乏持之以恒;3.5%的學生認為自己身體好,不需要鍛煉,反映出“無病即健康”的陳舊健康觀念[1]。對于內(nèi)部動因研究文獻相對較多,研究者往往忽視了外部動因的重要作用。保文·朗格朗在他的《終身教育引論》中指出:“如果將學校體育的作用看成是無足輕重的事,不重視學校體育,那么學生進入成年階段后,體育活動就不存在了。如果把體育只看成是學校這一段的事,那么,體育在教學中就變成了“插曲”[2]。
研究顯示大部分學生主觀上是認可體育的作用的,但是體育興趣仍受其他因素影響。該文通過問卷法、觀察法隨機抽取沈師若干學生進行調(diào)查,力求得到影響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旨在有效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體質(zhì)水平。
從國內(nèi)看,目前有關人士根據(jù)國外研究的理論,從體育運動的堅持性,體育鍛煉計劃實施過程中的“虎頭蛇尾”現(xiàn)象,以及“自我功效”“群體內(nèi)聚力”和“目標建立”等方面對體育鍛煉行為進行探討并取得一定成效[3]。關于大學生興趣的文章,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大學生興趣,研究導致體育興趣缺乏的因素的文章卻很少。董育平[4]和葉明達等人盡管對學生有無體育鍛煉習慣進行分類,并調(diào)查影響因素,卻僅僅進行排序說明,未對各種因素展開分析[5]。研究表明我國大學生第一興趣取向為健康,而相對美國,對于娛樂的取向很少,而對于朋友溝通的取向則是美國學生的3倍,而對于身材、減脂和增肌的比例各不相同。美國體育課采取選修制,可選科目較多,學生自主選擇為主;中國部分也采取選修制,但是可供科目較少,學生更多的是從眾,對于體育認識不足,造成體育興趣盲目[6]。趙梅(2000)在研究影響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發(fā)展的成因及對策中認為“不正確的體育觀是影響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根本原因,體育目的性不明確是直接原因,組織安排不科學是影響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原因”[7]。王華倬(2002)的調(diào)查表明男女學生課余體育鍛煉價值取向趨于一致,健身、緩解、娛樂成為大學生的3種主要價值取向,交往、考試取向也有一定的認同者[8]。
2.1 研究對象
該文以沈陽師范大學大二學生中隨機抽取100人(非體育專業(yè)),男生50人,女生50人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觀察法
通過觀察學生日常上課情況、平時參與身體鍛煉情況,以及學生業(yè)余時間的利用情況。
2.2.2 問卷調(diào)查法
采用整體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沈陽師范大學1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并對回收有效問卷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常規(guī)統(tǒng)計分析。
(1)學生對體育重要性的認識是衡量學生體育觀的重要指標。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75%的被試認為體育很重要,25%的學生認為不重要。說明大部分學生的體育意識還是很強的,但也存在學生對體育觀理解不足的現(xiàn)象。
(2)學生參與體育課的動機,40%的被試以健康為主,10%認為是樂趣,20%是社交,25%為了塑形,5%為了提高體育水平。學生上體育課的目的不是很明確,比較盲目。(如表1)
表1 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動機
(3)每星期運動天數(shù),被試大多數(shù)運動時間在1~2 h,極少部分在4 h及以上,其他的都居于2~3 h。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運動時間較少,在意識上對體育的認識是不夠的,要切實地參與體育鍛煉。
(4)結果顯示學生對體育測試普遍具有反感情緒,由于學生沒有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身體素質(zhì)水平較差,因此,對于測試會產(chǎn)生恐懼和焦慮心理;還有一些被試為了達到標準會在臨測試前幾天進行劇烈練習,因此對身體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身體鍛煉是循序漸進的,這種突然的劇烈訓練對心血管系統(tǒng)以及其他系統(tǒng)都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甚至更嚴重的后果。
學生開始就厭煩體育課的只占少數(shù),學生畏懼體育課任務,主要是體育課教師對于公共體育課的學生應該因材施教,對于那些體質(zhì)相對較弱的學生,體育運動量應減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習慣,逐步提高;對于體質(zhì)稍好的學生相對運動量大一些,但也要適中。課上安排一些趣味性項目,不僅運動量要適中而且還有達到鍛煉身體各部分素質(zhì)的練習。體育課中教師由于學生數(shù)量多,不宜管理,因此,對于這一方面有所忽視,往往會導致學生畏懼體育課,降低體育興趣,有時甚至會造成體育事故的發(fā)生。
(1)體育課的教學內(nèi)容單調(diào)乏味沒有新意是導致學生參與興趣的本質(zhì)性原因,與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相比課程內(nèi)容較單一,沒有更多運動項目進行選擇,造成學生選課的限制與盲目性。
(2)體育課教學測試難度不宜過大,會使學生產(chǎn)生恐懼和厭惡體育課的心理。
(3)學校的體育設施是學生養(yǎng)成體育興趣的重要保證,盡管場館設施不斷革新,但招生的人數(shù)不斷增多,造成學生想?yún)⑴c體育鍛煉,卻沒有場地的現(xiàn)象。
[1]趙鴻斌.影響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因素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1997(2):12-14.
[2]李建周.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程小虎,張愷.國外關于體育鍛煉行為的研究理論和成果綜述[J].湖北體育科技,1998(1):44-47.
[4]董育平.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歸因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3):324-325.
[5]葉明達,紀力,費宏濤.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調(diào)查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1,15(4):42-44.
[6]才子.中美大學生體育興趣形成的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7]趙梅.影響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發(fā)展的成因及對策[J].四川體育科學,2000(4):36-38.
[8] 王華倬,劉玫瑾,于秀.我國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1):89-91.
G8
:A
:2095-2813(2017)02(c)-007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