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な焚華オ?
[摘要]小學科學與初中地理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也存在教學與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做好初中地理與小學科學的有效銜接,最佳方法就是教師交流。初中地理教師應深入小學科學課堂,熟悉小學科學課程,掌握兩者基本理念共通之處。
[關鍵詞]小學科學初中地理銜接教師交流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40114
小學科學與初中地理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也存在教學與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通過做好小學科學與初中地理學科的銜接工作,更能體現(xiàn)科學教育的整體性,為學生進入初中后的地理學習做好鋪墊。
一、初中地理與小學科學銜接中出現(xiàn)的問題
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兒童7至11歲處于具體運算階段,11至16歲開始會類推,有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學生在中、小學階段的認知能力是不同的,小學階段學生大多依靠具體的、形象的事物認識、感知世界,進入初中后,學生邏輯、抽象思維逐漸加強。六、七年級處于認知發(fā)展過渡階段,同時又處于小學升入初中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學科間的過渡出現(xiàn)脫節(jié),很容易影響教學效果,尤其是自然科學類的小學科學、初中地理等課程。中、小學在教學方法上會有很大不同,小學科學由于其教育對象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等原因,在課堂上通常會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法、科學實驗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不斷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初中地理教師多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如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大部分的初中教師認為造成小學科學與初中地理脫節(jié)的原因為教學方法上的差異。例如五年級科學《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一課中學生從表象上知道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圖片上了解了林奈的花鐘,卻不明白為什么會有晝夜交替,根本原因必須等到學生升入初中后,學習了初中地理才能明白,小學科學與初中地理的銜接出現(xiàn)了明顯的滯后性。
二、初中地理與小學科學教師交流的必要性及方法
做好初中地理與小學科學的有效銜接,最佳方法就是教師交流,初中地理教師深入小學科學課堂,熟悉小學科學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掌握兩者基本理念共通之處。
例如五年級科學《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本課主要內(nèi)容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活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晝夜交替的影響,揭示植物、動物和人的生命活動具有一個“自己上發(fā)條”和“自己調(diào)節(jié)”的生物鐘。本課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探究晝夜對植物的影響,主要通過對一些資料的觀察和分析來認識;第二部分,探究晝夜對動物的影響,讓學生通過調(diào)查訪問的方式了解晝間活動的動物和夜間活動的動物;第三部分,選擇典型的夜間活動動物進行討論,幫助學生理解動物適應晝還是夜的活動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比如動物的身體構造、天敵活動的時間、食物來源等。學生們知道一些,可是有時他們并不明白生物的這些特點是由于晝夜交替而引起的。而晝夜交替的形成原因是初中地理中關于地球自轉的內(nèi)容涉及的。初中地理教師交流至小學科學課程,對于帶著學生探究晝夜更替的成因以及對動植物的影響,十分有利。
初中地理教師交流至小學科學課程,隨著新成員的加入,中小學教師之間能產(chǎn)生新的合作與競爭機制,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學習外來的新知識與經(jīng)驗,初中地理交流教師也可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jīng)驗,并展現(xiàn)自我,雙方能夠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成長。交流會激發(fā)教師們的工作干勁和潛能,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
對于學生而言,教師交流可以讓學生接受相對公平的教育,各種不同風格的、不同教學方法的教師會讓學生們的視野更開闊,給學生提供不同的思維方式,使他們思考問題能夠更全面,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滲透學科意識。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包含了初中地理學科內(nèi)容,在過渡期教學中開始向學生滲透地理學科意識,有助于學生在進入初中后盡快適應學科的分化,了解地理學科的學習內(nèi)容,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盡快適應初中地理的學習。
其次,融合教學方法。小學科學和初中地理,由于其教學對象年齡上的差距,在教學方法上有很大差異。這導致學生在中、小學過渡過程中不能適應,從而產(chǎn)生教學的脫節(jié)現(xiàn)象。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初中地理的教學方法,交流教師應改變教學方法,中、小互補,讓學生逐步適應兩個學段教學方法上的差異,同時兩個學段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
通過做好小學科學與初中地理學科教師的交流工作,能夠使小學科學與初中地理學科更好地銜接,為學生進入初中后的學習做好鋪墊,使小學科學向初中地理學科的過渡更自然、順暢。
[參考文獻]
吳松元.中小學教師流動制度建立的理性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8(7).
(責任編輯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