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最美四月天,鳥語花香,蜂飛蝶舞,閱盡繁華。
此時,有一種花兒卻在清幽僻靜之地悄然綻放,那就是野生蘭花。它們數(shù)量稀少,亦無意與群芳爭春,正如清代鄭板橋《高山幽蘭》一詩所贊美:“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p>
現(xiàn)在,請跟我們一起踏上尋蘭之旅:大花無柱蘭、毛藥卷瓣蘭,如調(diào)皮的小精靈,讓濕漉漉的巖壁充滿生機;山谷中覆蓋青苔的古樹上,潔白的風蘭隨風送出陣陣清香;白芨扎根于懸崖峭壁的貧瘠之土,卻開出最嬌艷的花朵……
巖壁上的“小精靈”
4月初,運氣好的話,在四明山一些比較陰濕的巖壁上,能發(fā)現(xiàn)盛開的大花無柱蘭。這是一種浙江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它的花葶通常最多只有十幾厘米高,并不起眼。在寧波,它們最喜歡生長在丹霞地貌的濕潤石壁上,只有一枚長在基部的綠葉,花葶纖細,一般在頂部開一朵花,極少數(shù)具有兩到三朵花。淡紫紅色的小花非常精致,排在一起的話,看起來就像是一群小精靈在迎風舞蹈,清麗可人。
所謂“大花無柱蘭”,自然是說,它的花在無柱蘭屬的蘭科植物中已經(jīng)算是大的。我在浙江還見過細葶無柱蘭的花,這種無柱蘭也喜歡長在有覆土的巖石上,一根花葶上可以開十幾朵花,但每一朵花都非常迷你,恐怕只有大花無柱蘭的花的三分之一大小。
與大花無柱蘭生長在類似環(huán)境中的,是小沼蘭。很多時候,在大花無柱蘭的旁邊,就能發(fā)現(xiàn)小沼蘭。小沼蘭的植株更小,卵形的綠葉幾乎平鋪在常年滲水的巖壁上,一根花葶上居然有10~20朵極小的黃綠色的小花—它們實在太小太小,需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是一朵花。盡管如此微小,但在微距鏡頭下,它依然如此驚艷。它們成片地綻放在缺乏陽光的巖壁上,路過的人根本不會看它一眼,它們的低調(diào)與美麗,就像隱于塵世的君子。
我喜歡生長在幽谷巖壁上的蘭花,還有稀有的毛藥卷瓣蘭。這是一種石豆蘭屬的蘭科植物。“石豆蘭”這名稱很形象,其根部的“假鱗莖”就像一顆顆綠色的豆子,附生在巖石表面。在浙江臺州括蒼山的山谷中,我第一次見到毛藥卷瓣蘭,就被它的“仙氣”迷住了:綠色的“豆子”上長出細細的根,若即若離地附生在布滿蒼苔的巖石上,纖細的花葶從“豆子”中抽出來,長5~6厘米。橙黃的花兒相當奇特:最中央的是唇瓣,特別像一條彎彎的小舌頭;兩邊呈披針形的是側(cè)萼片,長約3厘米,略呈八字形向前叉開。
蘭中“仙品”數(shù)風蘭
說起風蘭,則更是蘭花中的“仙品”。它是近年才被確認的寧波蘭科植物的新記錄。雖然據(jù)記載風蘭分布較廣,在浙江、江西、福建、四川、云南,乃至甘肅等地均有分布,但如今,風蘭的數(shù)量日益稀少,已經(jīng)瀕臨滅絕。
風蘭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附生在大樹上的“空氣植物”,它的根牢牢抓住樹皮,卻對樹木沒有任何傷害。野外觀察表明,它喜歡附生在位于低海拔的楓楊、楓香、香樟、銀杏等大樹的樹干上,少數(shù)生在巖壁上。長有風蘭的大樹附近通常有溪流,我想,這是因為溪流能給風蘭帶來充足水汽的緣故吧。
風蘭是形、葉、花俱美的蘭花佳品。它的葉子呈綠色,葉形呈V形對折的長條狀,質(zhì)地較為堅硬,頂端通常比較尖,戳到皮膚上有微微的刺疼感。就在如此堅挺的綠葉叢中,少則三五朵,多則數(shù)十朵,潔白柔軟的小花綻放在花葶之上,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幽香。凡在野外見過風蘭開花的人無不為此陶醉。
三四年前的秋天,在奉化的深山中,專業(yè)人士在溪流邊的一棵楓楊古樹上發(fā)現(xiàn)了幾叢風蘭,讓大家好一陣驚喜。但可惜的是,等過一段時間我們再去探訪的時候,痛心地發(fā)現(xiàn)它們竟已經(jīng)被人盜走了!
后來,有一年的4月下旬,在四明山的另一處溝谷中,我們有幸又發(fā)現(xiàn)了風蘭,而且當時正值它的盛花期,這真讓人驚喜萬分。
白芨無奈扎根于懸崖
尋找蘭花的過程充滿了艱難,但發(fā)現(xiàn)之后的樂趣也是別樣而強烈的。寧波的野生蘭花中,若論花朵之美麗華貴,恐怕要數(shù)白芨最令人折服。我曾于某年的4月下旬,在四明山的一處懸崖上,見到了大片的白芨。它們長在很高的地方,人根本不可能爬上去近觀。只需要石縫間薄薄的一層泥土,它們就能恣意地生長。白芨的一根花葶上可開3~10朵花,它們通常呈粉紫色,而且比較大,唇瓣上面有幾條縱褶片,頗為與眾不同。我用雙筒望遠鏡仔細觀察,只見幾十朵花在陽光下顯得那樣耀眼,令人不禁為生命的頑強與美麗而感嘆、喝彩。
本來,白芨在平地上也有很多分布,然而正是因為白芨太美了,而且有藥用價值,以至于長在平地上的野生植株幾乎全被采挖殆盡,如今,在野外已越來越難找到它們的蹤影—除非是在很高的懸崖等一般人接近不了的地方。
同樣可嘆的是,由于石豆蘭的“豆子”(即其假鱗莖)也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因此,毛藥卷瓣蘭、廣東石豆蘭等石豆蘭屬的蘭科植物也被大量采挖,導致野生資源日益稀少,這是非常令人痛惜的事情。我始終覺得,只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避免疾病、保持健康的最好辦法,靠吃什么“仙草”來滋補,十之八九是不靠譜的!
讓這些珍稀而美麗的蘭花,自由自在地生長在大自然中,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嗎?
(作者簡介:張海華,新聞記者,寧波市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副會長。有著10年野外攝影經(jīng)驗的自然攝影師,業(yè)余主要致力于寧波及浙江的野生鳥類、兩棲爬行動物、蝴蝶、野花等方面的拍攝及自然文學的創(chuàng)作。繪圖作者張可航,寧波濱海國際合作學校九年級學生,自學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