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山市東區(qū)朗晴小學 練玉葵
以社團閱讀為載體提高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效
文 中山市東區(qū)朗晴小學 練玉葵
社團閱讀,因其學科的綜合性、活動的實踐性、組織的多樣性而具有良好的綜合實踐教育功能,是語文綜合性學習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進而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有效的舞臺。
科學合理的組團是社團閱讀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合理組團要遵循下列三個原則:首先,堅持 “團內異質、團間同質”的原則。組團時,在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傾向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態(tài)度和學生原有的閱讀基礎。各社團成員在組織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都盡可能做到均衡。這樣,在以后組織社團間競賽時就能夠做到相對公平,不至于某些社團因為成員能力整體比較薄弱而喪失信心。其次,堅持學生主體性原則。由于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就應該在首輪分團后,在尊重學生個別意愿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調整,使得每個社團成員內部的矛盾減小,成員與成員之間彼此容納。第三,職責分明原則。要明確社團成員分工,比如團長、記錄員、發(fā)言人等,必要時角色也可以輪換,這樣可以讓社團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角色,明白各角色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以此增強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組團前,應進行學生閱讀興趣傾向性的問卷調查。
一是從課文延伸入手。溝通課內外延伸是開發(fā)語文綜合實踐課程資源的一個重要途徑。例如:學習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下 《觸摸春天》一文,可以圍繞 “感受春天”這個主題,以社團為單位分別搜集有關春天的知識、春文化 (民諺、對聯(lián)、詩詞、歌曲、美文)等方面的資料,編成???(允許剪貼、復印),組織各社團進行交流,然后推選代表參加 “吟詠春天”歌頌比賽。
二是從生活體驗入手。日常生活的世界豐富多彩,教師可利用小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思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促使學生從生活的體驗中產生探究的主題。例如:煮熟的餃子為什么會浮起來?風箏為什么能飛上天?從而帶動社團成員從合作閱讀中探究問題的答案。
三是從社會熱點入手。社會是個大舞臺,熱點事件每天都在發(fā)生,其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材料。社團成員可圍繞與少年兒童關系密切的社會熱點問題,自主選題,合作閱讀,多方位了解社會的真實面貌,并且通過多樣化的方式表達認識社會的過程和結果。例如:魯甸地震,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這一現實熱點問題,策劃系列社團閱讀活動。如:首先,引導學生擬定有關 “抗震”的主題;接著,讓社團通過報刊、電視、網絡、書籍等途徑閱讀了解相關內容;然后,讓社團根據所搜集到的資料制作剪報、撰寫發(fā)言稿,并以墻報形式展出剪報,或者開展“眾志成城,重建家園”的演講比賽等。
語文社團閱讀以其 “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體現出這一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但實際操作起來也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組織好社團閱讀活動,教師要根據各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組織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社團活動方案,講究策略,加強指導。教師組織社團成員學習和了解社團閱讀活動的相關方案,主要內容大致包括:主題、人員、研究目的、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步驟及時間安排、預期的研究內容、研究過程記錄等。然后,給予社團成員充分的自主權,通過相互協(xié)商,選定閱讀材料,制定閱讀目標,確定閱讀時間、地點等,設計各自的社團閱讀活動方案,擬定切實可行的社團閱讀操作策略。研究表明,如果群體討論和群體決定在程序上結合進行,群體中的意見一致性就最高,最有可能引起個體態(tài)度的改變。因此,由社團成員自行討論決定的閱讀方案 最能夠保證今后能被順利執(zhí)行,對那些閱讀欲望不強、惰性較大的學生也最有約束力。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