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梅縣區(qū)南口鎮(zhèn)中心小學 陳君明
讓每一個學生揚起自信的風帆
文/梅州市梅縣區(qū)南口鎮(zhèn)中心小學 陳君明
培爾辛說: “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于失掉自信心了。”在學校里受表揚的、參加各種比賽拿獎的、評優(yōu)的學生,每個班過來過去總是那么幾個學生,老師也就把目光總盯在這幾個學生身上,忽略了大多數(shù)打擊更多同學的積極性,不利于班主任開展教育工作。其實,給每個孩子提供一次體驗成功機會,讓每一個孩子獲得自信,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創(chuàng)設體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植學生的自信心。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從以下幾個途徑讓學生體驗成功、獲得自信。
教育的藝術在于 “激勵”和“喚醒”。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示意、一個手勢,都是對學生心靈的關注,我們給學生的一次贊許、一個鼓勵,這些看似 “無痕的”關注,在學生的心田里卻能感受到被關注的幸福。讓我們用愛心去喚醒學生美的心靈,讓我們在心田里種植 “關注”的種子,真正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我班的小黎,剛從四川轉學來時由于語言不通,很靦腆,不愿與人交流,上課聽不懂索性就趴在桌子上睡覺,教師、同學與他交流他總是說我聽不懂。有一次我偶然發(fā)現(xiàn)他的手很巧,手工做得很棒,于是我拿著他做的手工很夸張地贊美道: “哇,你怎么做得這么好看呀?”聽到稱贊的他立刻來了精神,用四川話說道: “這還不好,我還能做更好?!甭犃怂f的話,我激動萬分,因為我這還是第一次聽他說這么多話,偶爾還用普通話。我立即說: “是嗎?能教教我嗎?”我故意放慢語速說。他很高興地答應了,并且還一邊做一邊與我交流,雖然很費力,但我認為他已在成功中找到了自信。我不斷適時地鼓勵他的普通話進步很大。有了老師的鼓勵、同學的幫助,他很快與同學們打成了一片。所以,老師們,不要吝嗇你的肯定和贊揚,讓他們在你的關注中體驗成功樹立信心,慢慢成長。
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引導者、協(xié)調者、合作者,盡可能創(chuàng)設一定的優(yōu)良環(huán)境,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使學生們都能 “動起來”,人人都有參與鍛煉的機會,成為班級的主人。
學校規(guī)定,每月辦一期學習園地,并進行定時檢查。所以,更換學習園地是每個班主任一項定期的工作。原來,為了班級榮譽,為了保證質量,學習園地的更換總是有班上好同學負責做,因為他們既畫得美觀,又寫得漂亮,所以每次都是由這幾個人完成。他們在設計和書寫上的確得到了鍛煉,有了長進,但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踏紅星,聽著他們受表揚,這樣的事好像對自己而言,顯得那么遙遠。針對這一情況,我重新安排了更換學習園地的工作,將每月一期改為每月兩期,而且由原來一直辦學習園地的學生擔任指導。我把剩余的學生按小組劃分,并以繪畫、寫字、負責任等各有特長的人進行相互搭配,分期分組完成學習園地的更換。
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活動,能讓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合作的必須、堅持的重要。他們在活動中豐富了閱歷,增長了見識,樹立了自信。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課外文體活動中去,體驗到一份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自信,擁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在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馬斯洛的著名馬斯洛需求層次論中,有這樣兩種需求:第一是 “隸屬與愛的需求”,即被人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等需求;第二是 “自尊需求”,即獲得并維護個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諸如被人認可、贊許等。這些需求都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特別是高年級學生,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有著強烈的自尊心,這是學生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
我們的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更有一部分學生來自于單親家庭,這些學的性格要么內向孤僻,要么逆反心理嚴重、不服從管教。這些學生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內心深處都渴望與別人溝通,更需要一個溫暖、友愛、和諧的班集體。班級規(guī)范的制定應該民主,充分地讓學生參與,結合班集體的目標以及班級中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提出要求,同時,班級規(guī)范的內容應該包括對學生的和對老師的要求,以體現(xiàn)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在具體條文上應該以提倡為主,懲罰性措施為輔,而在形式上采用小組討論,班長匯總,班主任提建議。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