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梅
【摘 要】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加大,小學課堂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本文論述了在小學課堂教育中“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并且提出相關的幾點建議,供同行方家參考與批判。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育;以學生為中心;主動性
一、前言
隨著國家的發(fā)展,經(jīng)濟水平不斷提高,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教育。但是傳統(tǒng)的小學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一時難以適應新時期教育的需求。針對這種情況,教育工作者急需探尋創(chuàng)新型教育模式,來提高小學課堂教育的效果。本文就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通過主動性培養(yǎng)的方式來提高小學課堂教育的效果。
二、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
(一)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都是老師主導來講,學生只管聽,甚至連提問都很少。我們應該轉變這種情況,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了解課堂上學生的需求,從而制定教學計劃。教育的目的就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是以學生為出發(fā)點的,新時期教育模式應該向這個方向轉型。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更能增加學生的主動性。最理想的學習模式,是自主學習、快樂學習,而如果“以學生為中心”施行主動性培養(yǎng),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育水平。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不僅在課堂,將來步入社會,人生處處是課堂,這將會是對學生影響長久,受益終生的。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思維,是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去了解掌握學生的所思所想,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從而訓練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做到舉一反三,對新知識有融會貫通的效果。知識的獲取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比獲取知識更加重要,這好比“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梢娦W課堂教育中“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性培養(yǎng)之重要性。
三、小學課堂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小學課堂教育存在的問題,最主要還是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小學的課堂存在著教師主導、教師一言堂、管理缺乏活性等等問題。課堂上任務式的教學方式,以及教育目的只放在應試上,這樣的教育模式有悖于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這樣局面還會持續(xù)很久,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多加注意改進。
傳統(tǒng)教育模式由來已久,遠者可以追溯到科舉制的時代,科舉應試的弊端綿延千古,在中國人的血液中難以根除。但是直接原因在于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弊病,我們教育工作者缺乏在教育方法、教學模式上的探索,致使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仍在小學教育當中占主導地位,并且影響到小學課堂的教學。
四、提高小學課堂教育效果的建議
(一)建立先進的教學理論
首先,理論能夠指導實踐,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原理。我們可以從西方教學中借鑒優(yōu)秀的教學理論,并且從中國古代教育當中汲取營養(yǎng),對癥下藥地進行教學,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教學理論。只有通過一套優(yōu)秀的理論指導,才能在教學實踐當中更高效地進行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有了理論作為指引,還必須在之后的教學工作當中不斷地研究,來不斷地完善教學理論。理論和實踐是一體的,讓教學理論指引教育工作實踐,并在教育工作實踐當中完善教學理論。
(二)變革教師的教學觀念
其次,需要讓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也就是將課堂教育的“中心”由教師,讓位給學生,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性培養(yǎng)??赡苡幸徊糠纸處熯€一下子不能適應這樣的教學模式,所以需要慢慢變革固有的教學觀念。觀念是可以慢慢養(yǎng)成的,并且具有固定性、延滯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合現(xiàn)代的小學課堂,所以可能一時難以在教學觀念中轉型。這一點是需要教師自身注意的。
(三)制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最末,制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其實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新型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助于主動性培養(yǎng)?;钴S的課堂氛圍,對學生而言,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是一種快樂的教學,讓學生在愉悅當中獲得知識。先圣大教育家孔子說:好學不如樂學。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就是為了營造一種讓學生樂學的環(huán)境,快樂學習不像傳統(tǒng)教育當中的被迫學習,快樂學習應該受到現(xiàn)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五、小結
“以學生為中心”是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這一教育理論還需要我們在教學當中不斷地完善,并加以施行。而作為教育工作者本身,需要改變過去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充分意識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主動性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張銳梅.小學數(shù)學 “自主學習”教學方式有效性的研究 《中國科技博覽》2008 年16期.
[2] 文慶城,許應華,謝能偉. “以學論教”的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化學教育,2004,(9):24
[3] 龔珊珊. 建構主義視野中教師角色的重塑[J]. 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10):109-110
[4] 邵曉楓,廖其發(fā). “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內(nèi)涵的解讀[J]. 中國教育學刊,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