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薛 ?オ?
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掌握較好的閱讀方法,不斷拓展他們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思維和文化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和綜合分析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先賢圣哲進行思想的交流,與大家名人進行情感的溝通,更好地陶冶自己的情操,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生活,塑造他們良好的品格素養(yǎng)?,F(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做題考試,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閱讀和學習其他學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服務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促進學生更好地自我成長。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真正實現(xiàn)有效教學。
一、把握文章思路,理清作品脈絡
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意識和全局觀念,讓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對作品有一個宏觀的把握,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核心觀點、主要思想。高中教材所選的文章都是有著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不僅情感真摯、思想先進、藝術(shù)性強,而且作品的行文構(gòu)思非常好。每一部作品的結(jié)構(gòu)設置和脈絡發(fā)展都非常清晰,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情感抒發(fā)和思想表達。這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切入點,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方法的重要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做到逐步理解作者的情感,全面理解文本的思想,切實感受作品塑造的鮮活人物,真正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比如,學習錢鐘書先生的《談中國詩》,首先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作者在開篇第一段提出“什么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這個話題,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分析中國詩歌的一般印象的,或者中國詩歌相對于西方詩歌有哪些特點。作者是如何來分析中國詩歌特點的,分析比較中西方詩歌特點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感知文章,就會從整體上把握這篇文章的基本思想、結(jié)構(gòu)脈絡和說理方式。
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了一個論題——“什么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并分析提出這個問題背后的思想,那就是比較或者對比,引出本文分析中國詩歌特點的主要方式就是站在比較文學的立場上分析中國詩歌相對于西洋詩歌的特點。接著作者開始從發(fā)展歷程、篇幅短小、言有盡而意無窮、詞氣安和等不同方面分析中國詩歌的特點。最后指出研究中西詩歌的目的,不是為了分清孰優(yōu)孰劣,中西詩歌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只有形式的不同,閱讀比較中西詩歌的差別,其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學習和研究本國詩歌。
這樣,學生就能夠理解本文的主題思想,從整體上感知中國詩歌的基本特點,也能更好地學習和研究中國詩歌。然后教師再逐步引導學生從細節(jié)入手,深入感知這些具體特點和作者論證的方法以及幽默、富有表現(xiàn)力的比喻修辭。這樣能夠讓學生真正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還能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二、營造閱讀氛圍,引導學生入境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讓學生真正進入文章,吃透文章的思想情感,形成真切的情感體驗。閱讀不能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應以文字、文段為載體,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進入文本描繪的場景中去,進入作品的意境。學生真正攜文入境,批文入情,進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獲得較好的閱讀體驗,能讓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很好的鍛煉。
很多學生的閱讀是淺閱讀,只停留在文章的表層,只能感知文字段落的基本意思,不能真正感知作者的情感,更不能獲得較好的思想洗禮。為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文章一定要深入文本,學會想象和聯(lián)想,對于一些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深閱讀。
例如,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是一篇非常優(yōu)秀的散文,提到現(xiàn)當代散文一定就會提到這篇文章。中學語文教材一直都在變化,但這篇散文每次都會入選,很多出版社的高中語文教材都會選擇這篇散文。這樣的文章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深閱讀,真正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獲得較好的體驗,以實現(xiàn)與作者的心靈情感溝通。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想象。將作者描繪的三個畫面想象出來,每個學生邊閱讀文章,邊想象月色下的荷塘景物和畫面,想象荷塘上的月色是什么樣的光影,荷塘的四周是什么樣的聲音和樹木。然后通過多媒體向?qū)W生播放根據(jù)文學作品描繪的意象呈現(xiàn)的幾幅畫面,讓學生進行感知和對比,給他們以較強的視覺體驗,并配上適宜的音樂,讓學生獲得更為微妙的體驗,能夠真正進入文章的情境中去,產(chǎn)生更為真切的感受,獲得較好的審美享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審美體驗能力。
三、引導學生感悟,提升思想境界
閱讀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豐富學生的思想,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生活和做人,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促進自我成長和進步。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也強調(diào)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注重感悟式閱讀,引導學生品味和體驗,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提升他們的道德境界,豐富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形成閱讀素養(yǎng)。感悟能力是最為重要的閱讀能力,也是高中現(xiàn)代文閱讀的重點能力,教師要讓學生真正通過閱讀來改變和提升自己,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目的。
例如,學習沈從文的《邊城》這部小說的節(jié)選部分,讓學生通過閱讀感知作品中的兩個主要人物形象——翠翠和爺爺,感知作品中的基本情節(jié),感知作品所展現(xiàn)的充滿人性美、人情美的世界,體會作者的社會理想,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理想和情趣。同時,教師也要讓學生體會主人公情感世界的苦澀,讓學生將作品與社會時代放在一起,與人生經(jīng)歷、體驗對照,引導學生去感悟歷史人生,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和時代,關照社會與人生,上升到更高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情思,促進學生更好地生活、學習和發(fā)展。
四、立足語文教材,強化課外閱讀
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做好閱讀指導外,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運用知識?,F(xiàn)代文閱讀在高考語文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必須引起教師與學生的重視。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引導學生進行現(xiàn)代文的閱讀練習。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從對課文的深度閱讀開始,將教材上的現(xiàn)代文作為范文、例子,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分析。教材中的現(xiàn)代文都是現(xiàn)代文中的精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些佳作來培養(yǎng)學生現(xiàn)代文閱讀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會由課內(nèi)遷移至課外,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取得佳績。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采課內(nèi)之蕊,釀課外之蜜”。
總之,高中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考試的層面,而應立足學生的生活和未來發(fā)展,服務學生的人生成長,讓學生能夠真正學會閱讀,學會理解和賞析,更學會感悟和體驗,以此指導他們的生活和發(fā)展。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學(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