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
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擴展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不斷對自身的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思考,及時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調整和改進。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
小學是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的起始階段,在學生的閱讀學習歷程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小學階段,進行語文閱讀知識學習和積累,打開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視野,加強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認知和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則可以使學生在閱讀語文內容時,感受蘊含在閱讀文本之中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和文學審美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理念的影響,以及應試教育理念的桎梏,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往往習慣于將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對于語文閱讀內容的肢解分析以及對閱讀問題答案的尋找和灌輸上。認為只要使學生了解了語文閱讀的基本內容,獲取了關于語文閱讀的相關正確答案,就算是完成了語文閱讀教學任務,實現(xiàn)了語文閱讀教學目標。這種陳舊的語文閱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還使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和理解,使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局限于片面的閱讀答案的搜集和驗證上,從而使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停留在十分淺顯的層面上,影響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學欣賞能力、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
那么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改進自身的語文閱讀教學理念,豐富自身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改進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文學修養(yǎng),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教學呢?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
首先,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進行重新的理解和思考,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從根本上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作為課程教學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對于課程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很少對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等,進行深入而全面的思考和總結,而是直接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內容的學習和分析。這就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存在著不夠全年和不夠準確的問題,影響語文閱讀質量的改進和提升。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深化和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面臨的新的教學任務和教學使命。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的講解和分析,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水平,同時還要注重對于學生語文閱讀感知能力、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突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文學性和人文性,使語文閱讀教學成為凈化學生心靈、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文閱讀學習,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端正學生的思想,使學生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信念。因此教師在向學生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在教學展開之前,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本身,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及時更新教師的閱讀教學理念,將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文學素養(yǎng)等,納入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范疇,從而豐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突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性和指向性,掃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的教學因素,為學生的小學語文閱讀學習,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學習局面。
其次,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狀態(tài),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有效的閱讀學習情境,使學生在這種閱讀氛圍和情境的影響和感人之下,集中學習精力,調動起自身的閱讀學習積極l生和能動性,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在小學階段,學生雖然對于語文閱讀學習,抱有較大的學習好奇心和學習熱情,但是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弱,而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內容較多,文字量較大,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常常會出現(xiàn)學習精力渙散的現(xiàn)象以及學習急躁心理,很難集中學習精力,持續(xù)性的對閱讀內容進行挖掘和分析。
針對這種閱讀學習現(xiàn)狀和學習問題,教師應該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和創(chuàng)設和閱讀內容相關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在這種學習氛圍和學習情境的引導和感人的情況下,集中學習精力,挖掘學習潛能,對語文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的研讀和分析,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進行閱讀內容的引出和鋪墊,使學生逐漸靜下心來,融入閱讀教學之中,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播放和閱讀內容相關的圖片、音樂、視頻等,使學生放松心情,調整學習心態(tài),提升閱讀效率。
另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重復性朗讀和體會,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掌握和理解閱讀教學內容,體會閱讀內容中蘊含的思想和情感,并在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感知能力和文學修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教師串講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這種串講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了解和感知,使學生的閱讀學習成為一個零零散散、走馬觀花的學習過程,并沒有融入閱讀內容之中進行充分的體味和挖掘。因此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教學展開之前、閱讀教學進行之中、閱讀教學完成之后,不斷的對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朗讀,并且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泛讀、細讀、精讀、分教色朗讀等。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從而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閱讀篇目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和美感。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改進其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切實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好的對閱讀內容進行理解和感知,提升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