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芳 叢國全 王義君 魏萍萍 郝立坤
【摘要】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關系到高校教學質量的好壞,對于民辦高校更是如此。本文從如何培養(yǎng)青年教師探索、如何建立科研團隊、如何穩(wěn)定師資隊伍著手,探索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措施,從而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和成才。
【關鍵詞】民辦高校;師資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一、民辦高校師資現狀
百年大計,育人為本,其中教師起著極其重要的引導作用。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教育發(fā)展的關鍵,解決好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好教育的關鍵。眾所周知,師資隊伍的整體狀況,對建設優(yōu)勢特色學科、創(chuàng)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高學校知名度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年前,民辦大學在師資結構上呈現出以老教師和年輕本科生為主的兩極分化現象,目前基本得到解決[1]。
近年來,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持續(xù)加強,但由于民辦高校資源和環(huán)境有限,特別在辦學定位、用人機制、人才培養(yǎng)目標、生源特點等方面存在問題,致使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具有艱巨性和長期性。
一方面,在信息時代,大學生價值觀日益多樣化、多元化,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并且具有較強的自主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2]。針對此群體,如果僅僅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只教授課本上的知識,效果肯定不佳,所以教師授課必須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實施人性化教學,從全面發(fā)展需要和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因材施教,全方位培養(yǎng),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基礎差距懸殊,如何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得到各自所需要的教育是我們青年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所以,師資隊伍建設涉及到方方面面一系列的問題,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青年教師、如何建立科研團隊、如何穩(wěn)定師資隊伍進行分析,這不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還需要有具體的措施。民辦高校想要健康、可持續(xù)、長久的發(fā)展,建立一支優(yōu)良、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是不可或缺的根本性要素。
本文將以民辦高等職業(yè)院校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調查法和文獻法。
民辦高校雖然在資源、辦學資金、實力上遜色與公立高校,但其辦學特色使人才培養(yǎng)目標更符合實際市場需求,注重實用性和應用型。而且,民辦高校還有一支年青的師資隊伍,如果能重視其潛在優(yōu)勢,則年輕師資隊伍將是一支非常大的潛力股。
二、民辦高校青年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
(一)資源不足限制了民辦高校對青年教師培養(yǎng)
我國民辦高校大多走以學養(yǎng)學的道路,學費是民辦高校的主要收入,甚至是全部收入。大多數院校以學費作為學校的財政基礎,離開了學費學校就可能生存不下去,導致生源成為民辦高校的生命線。所以,民辦高校首先面臨的是生存問題,青年教師培養(yǎng)依然未提上議事日程。
(二)學校對青年教師培養(yǎng)經費不足
“用養(yǎng)結合”是教師培養(yǎng)的根本原則之一,加強青年教師培訓,不僅是教師自身成長的需要,更是學校長遠發(fā)展的首要重任[3]。調查顯示,92%的教師參加培訓意愿很強,但大部分民辦高校的教師在職培訓機會基本遙不可及,原因主要是民辦高校師資培養(yǎng)經費投入不足,甚至有的民辦高校對這一塊投資為零。
(三)民辦高校師資流動性大
教師工作滿意度是指教師對其所從事職業(yè)的工作條件、狀況的一種總體感受與看法。管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工作滿意度是影響員工工作積極性、出勤率與流失率的重要因素[4]。
有研究表明:民辦高校流失教師大多數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擔任講師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且具有較強教學能力,在高校發(fā)展中有望成為中青年骨干教師。究其原因,學歷對教師流失的影響顯著,如一些科研能力強的高學歷教師,由于其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擇業(yè)面相對要寬,因此對職業(yè)的期望也就比較高,一旦在某些方面工作不如意,易產生“跳槽”的想法。而一些畢業(yè)于本科院校的教師,學院給他們提供進修的機會,可以在職完成研究生課程,與市場上同等學歷的人員相比,其薪資待遇具有優(yōu)勢,因此該群體相對來說滿意度較高,工作比較穩(wěn)定,離職意愿不強。
三、民辦高校青年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
加強師德和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逐步形成規(guī)范有效、具有民校特色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使青年教師素質得以迅速提高,引導教師逐步進行職業(yè)、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為優(yōu)秀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條件,搭建展示平臺。
關注課堂教學,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對教學資源整合能力,提升青年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力。
組建學習型團隊,凝聚教師共同愿景,使團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經過培養(yǎng),使廣大青年教師成為具有良好職業(yè)情感、成熟綜合能力、多種教學技能的高素質教師,逐漸形成數量多、質量優(yōu)、水平高的專業(yè)教師隊伍;逐步培養(yǎng),使校級骨干教師比例得到迅速提高,在此基礎上要及時總結在師資建設方面的經驗與不足。
確立“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為重點的研究課題并積極實施,最終形成規(guī)范有效、獨具特色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加快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
四、民辦高校多角度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建議
教學、科研與社會實踐的關系是青年教師必須關注、必須理清楚、重視起來的問題。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既有所區(qū)別,也存在密切的相互聯系,這三者之間存在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一)從教學的角度
大學作為一個教學組織,其存在的根本意義與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只有具備高水平的教學工作,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但從民辦高校整體發(fā)展來看,民辦高校教學水平還有很大提高空間。民辦高校師資兼職教師比例較大,甚至部分獨立院校外聘教師比例占到60%以上,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整體師資素質低于公立院校。
(二)從科研的角度
科研在高校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當然民辦高校也不例外,高水平的科研是高水平教學的重要保障。沒有高水平的科研就沒有高水平教學。具體來講,如果授課教師不具備較高的科研能力,那么就只能做課本知識的復讀機,而難以成為領先思想的傳播者,要努力改變科研意識不強和能力跟不上的心態(tài),同時,對于承擔科學學位研究生指導任務的教師,其科研工作本身就是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從社會服務的角度
管理大師德魯克講“管理就是實踐”,可以說管理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又運用于實踐,對于民辦教師個人而言,青年教師應積極投身于實踐,多從事社會服務,多了解企業(yè),有利于從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并使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與學術研究更加接近現實,進而同時提高教學與科研兩者的水平,否則無法用時間充實理論。很多學校在觀念上放不開,對青年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所顧忌,認為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會影響教學,分散精力,一方面,怕青年教師視野開闊了,翅膀硬了,教師可能會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分散教學精力,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甚至跳槽辭職,影響師資隊伍的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青年教師自身缺乏實踐認識,對社會實踐的認知重視不足。
同時,社會實踐也有利于教師充實教學案例,經過實踐,教師積累了實踐經驗,有利于在教學中不斷補充新思維、新方法。現在的大學生思想活躍、獲得信息渠道呈現多元化,如果教師只是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學生是不會喜歡該任課教師的,也不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敬佩。尤其青年教師要做好榜樣和示范作用,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因此,青年教師應處理好教學和社會實踐兩者之間的關系,高校也要對青年教師進行加強引導和管理,用良好的機制來引導青年教師積極、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芳.“轉設”“轉型”背景下民辦大學設計類師資建設問題芻論[J].時代教育,2015(3):33.
[2]汪向.地方大學教師隊伍建設的現實問題與管理策略[J].教育與職業(yè),2015(3):84-86.
[3]陳瑞鵬,張佩,楊慶愛.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12):81.
[4]蘇艷紅.民辦高校轉型發(fā)展:困難審視與對策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5 (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