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杰
摘要: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有模,但無定模,貴在得模。
關鍵詞:三段五步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4
一、構建模式的起因
新課程理念強調:還給學生一個自主的課堂,讓課堂成為孩子們的樂園,使每一個孩子在這里找到自信,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知識,放飛夢想,超越自我。然而,在農(nóng)村學校的課堂上,教師以“講”代“授”,學生以“聽”代“學”的現(xiàn)象還屢見不鮮,這與我市大力推進的“心動課堂”、“卓越課堂”不相適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華夏民族小學在踐行“讀思練”課堂主體導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本校語文、數(shù)學、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的教學實踐,摸索出了“三段五步”課堂教學模式。
二、“三段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
理念1:相信學生、解放學生、發(fā)展學生三位一體,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奠基。
理念2:“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果好起來”,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
理念3: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樂園。
三、“三段五步”課堂教學模式解讀
(一)“三段”: 課前、課中、課后
課前自主預習------課中自主探索-----課后自主拓展。課堂40分鐘向課前、課后延伸,形成課前、課中、課后三段一體的大課堂。
1、課前:預習自學。學生利用上課的前一天大約15分鐘左右的時間,根據(jù)學習目標,自己疏通一遍教材內容;在導學案的引導下,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自主學習,進一步理解教材,重新構建知識體系并進行自學檢測,找出存在的問題,以備交流。 小組長做好組織管理,確保每個成員充分預習,并找出需要課堂討論的問題。
2、課中: 高效課堂。 每個學習小組針對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確定討論目標,自主合作,探究解疑;通過當堂檢測,實現(xiàn)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師要將“三講三不講”落到實處,講規(guī)律,講方法,講問題的突破口,最大程度地減少講授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 課堂結束,小組長對每個成員的學習效果進行驗收、總結、評分。
3、課后:訓練拓展。小組長自主確定時間,帶領全體成員結合課后提高學案對問題進行再思考,自主鞏固升華,按提高學案要求分層達標,限時完成。若學生經(jīng)過反思還有問題,小組內解決不了,則用“疑難問題解答卡”及時向老師反饋交流,由教師幫助解。
(二)“五步”: 目標導學→自學互學→展示反饋→檢測評估→總結延伸
1、目標導學(5分鐘左右)教師征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好明確的、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并在學習目標中設定導學提示,師生圍繞學習目標開始本節(jié)課學習。
2、自學互學(10分鐘左右)學生以高效導學案為學習路線圖,圍繞學習目標、導學要求、分配的學習任務自主學習,程序是“獨學——對學——群學”。
獨學:學生對照導學案,自學,發(fā)現(xiàn)學習疑難。
對學:以小組為單位,同等層次的同學一對一分層,為組內交流討論做準備。
群學:在組長的組織下,討論將要展示的內容、自學中遇到的困惑;老師深入小組參與學生討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組織教學進程 。自學互學任務完成后,完成當堂導學題目,檢驗學習效果。
3、展示反饋(10分鐘左右):在自學與互學的基礎上,B層C層展示, A層點評、拓展;組組展示、組組點評、質疑。點評、質疑是深挖教材、生成目標的關鍵,可點評思路、總結規(guī)律,可質疑不同思路、不同方法。在學生展示的同時 對目標中出現(xiàn)的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有正對性的引導、點撥。
4、檢測評估(10分鐘左右)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檢測題,對學生進行當堂達標檢測。檢測題的設計要有梯度,體現(xiàn)層次性、探究性、實踐性。包括基礎達標、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實際運用四個方面。對檢測結果的評估,可采用學生互評,教師抽查或全披等方式完成。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把每一堂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變成對學習小組打造的過程,
5、總結延伸(5分鐘左右)教師用簡潔的語言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梳理,讓學生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是一節(jié)課的點睛之舉??偨Y后,可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進行拓展延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為下節(jié)課做準備,形成循環(huán)大課堂。
三、 “三段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1、“三段五步”課堂教學模式倡導以學定教,先學后教。課前重目標引導,自學探究;課中重自主學習,精講巧練;課后重拓展延伸,遷移應用。
2、自主合作學習小組是“三段五步”課堂教學模式成功構建的組織關鍵。它基于學生的成績、智能、責任心、興趣特長等因素,把全班學生按“優(yōu)、良、一般、待進”進行合理分配。一個班級分成六至八個學習小組,四個等級狀況的學生均衡組合,同層學生對坐,努力做到組與組之間學力均衡。
3、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由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做學生成長的推手。實現(xiàn)教學相長,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習者,與學生一起“同學”,使自己成為“促進者、學習者、決定者、幸福者”。
4、抓“兩頭”,促中間:一頭指導學案的編制與預習,一頭指當堂的達標測評;“中間”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結論生成的過程。
四、實施“三段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的感悟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有模,但無定模,貴在得模。從有模到無模,從實際出發(fā),靈活運用,只有扎扎實實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才能得到發(fā)展;也只有嶄新的課堂教學過程,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創(chuàng)造,在學習中學會做人。只要我們保持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將“三段五步”教學模式堅持到底,我們一定能看到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