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建康
摘要: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教師職業(yè)工作應該有新的轉變。努力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yǎng)。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踐行者。教學目標明確,注重三維設計。關注差異現(xiàn)象,做到層次分明。夯實每一環(huán)節(jié),落實高效課堂。
關鍵詞:新時期;農村;教師角色;轉變
【中圖分類號】G451.4
正文:
以往,對教師提出的基本素養(yǎng)要求,是依據(jù)經(jīng)驗提出來的,包括人格魅力、職業(yè)道德、團結協(xié)作精神、躬行于教學實踐的態(tài)度、教學工作經(jīng)驗、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科研能力等。而今,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了,教育過程的理性含量提高了,對教師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求,既要強調繼承基本的成分,更要強調時代特征,強調科學依據(jù)。作為我們地處偏遠山區(qū)的鄉(xiāng)村教師而言,新師資力量的貧乏,舊師資的老化,守舊的思想,閉塞的信息,欠發(fā)達的交通,使我們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脈搏。因此,我們有必要展開自我反思,在新的歷史時期,教師職業(yè)工作應該有新的轉變。
一、努力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yǎng)
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xiàn)在僅有一桶水已經(jīng)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標準實施后,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教師要專業(yè)化,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教師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閱讀,要博覽全書,在閱讀教育理論的基礎上要堅持閱讀名著、閱讀經(jīng)典,讓這些名著、經(jīng)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二、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踐行者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在講臺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F(xiàn)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三、教學目標明確,注重三維設計
傳統(tǒng)的教學只注重知識的灌輸,教師在備課時只是一味的進行知識羅列,根本談不上三維目標教學設計。新時期,這種教學設計必須糾正。糾正“重知識與技能、輕過程與方法、忽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在知識與能力的教學中,重視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與合作性,改變傳統(tǒng)方式,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2、把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xiàn)滲透在知識與能力的教學之中。在新知學習過程中,重視教與學的方式的配合,重視學生活動與訓練的設計,重視知識的探究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和方法,完成學習任務。
3、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融合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實現(xiàn)的過程之中,并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fā)展。一是重視情境創(chuàng)設:創(chuàng)設源于學生心理需求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內在學習動機,促進學習的有效性。二是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態(tài)度與價值觀去影響學生。通過身體力行的示范活動來言傳身教,并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參與和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行動中形成個性化的情感、正確的態(tài)度與積極的價值觀。
四、關注差異現(xiàn)象,做到層次分明
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這種現(xiàn)象:老師同樣講一遍內容,有的學生聽得懂,有的聽不懂;有的學生反應快,有的學生反應遲鈍;有的學得快、忘得快;有的學得慢、忘得卻慢等等。所以,在今后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在教學設計上關注學生差異,做到目標分層。
備課中,不僅備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備學生。既注意學生的共同點,更關注、研究學生的特殊性,并根據(jù)這些確定學習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促進他們的身心發(fā)展。
2、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生差異,做到教學分層。要根據(jù)學生差異的客觀現(xiàn)實來組織教學。
3、在學習方式上尊重學生差異,做到方法分層。尊重學生獨立思考,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習方法的出現(xiàn),讓學生暢所欲言,同時認同各種想法。
4、在練習設計上考慮學生差異,做到訓練分層。設計有層次的練習,使不同水平學生都有收獲,使學生得到差異發(fā)展。
5、在教學評價上承認學生差異,做到評價分層。從多方面考查學生,評價中重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評價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境而異。
五、夯實每一環(huán)節(jié),落實高效課堂
1、反思課堂,分析低效原因。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打造高校課堂工作意見,領會其使之,對照高校課堂評價標準,反思自己的課堂,總結影響課堂效率的原因。
2、提高個人教學基本功。教師針對自己課堂中存在的低效現(xiàn)象,逐個突破,分階段逐個突破,提高個人教學基本功,消滅課堂低效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備課做到系統(tǒng)性。教學案的制定實行大備課與小備課的結合,由一位任課教師主備,同學科不同年級教師換位置定角色,參與集體研討,進行集體大備課。備課時,每一位任課教師各自分擔教材中不同的教學任務,不但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而且還能讓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去提煉教材,從而設計出富有實效的教學案。在此基礎上,其他教師結合實際參與修改,進行小備課,降低課堂教學的成本,為打造高效課堂提供可能。
4、完善課堂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目標,以自主學習、師生活動、生生互動為主要方式,充分體現(xiàn)“雙主體”徹底改變“填鴨式、滿堂灌”,構建高效的課堂。
5、課堂教學做到前掛后連、系統(tǒng)安排。教師在講授新課的時候,一方面注意復習鞏固有關的已有的知識,與舊知識銜接起來,另一個方面為后續(xù)知識做好準備,把后面的內容或方法滲透到前面的知識中去。
總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下,在上級課堂教學改革的推動下,我將不斷汲取他人課堂之精華,提升自身課堂教學效率。以激流勇進,敢為人先的精神不斷奮斗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