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悅瀅
孩提時代,總聽父母講起,我那美麗的故鄉(xiāng)——延慶。
乘車,從北京城經(jīng)京藏高速回延慶,四周盡是綿延不斷的淡青的山巒,高低起伏,重重疊疊。雖是相連的山脈,但卻大相徑庭。這座云霧繚繞,露出云霧的山峰,懸浮在層層雨霧之上;而那座則峰巒疊嶂,似幾筆淡墨,抹在湛藍的天空上,挑著那縷縷白煙。不遠處便是萬里長城,蜿蜒曲折,古城墻仿佛敘述著它悠遠的歷史和故事。那巨龍般的雄姿,氣勢磅礴,給人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澎湃之情。
初到之時,我并不能感受到大人話語中的親切。一切與從小生活的城市相比,皆為陌生。但我的父母,每次回來總要帶我走親訪友,游玩各處名勝。夏來游龍慶峽,看秀美山河,乘船穿行于峽谷間隙,望著山中一座座小亭和水波中山巒約隱約現(xiàn)的倒影,真是一幅“白云悠悠繞翠巒”的畫中像,宛如人在畫中游。還有那媯河河畔,行走在翠林間的小徑,沒有了烈日的煩擾,陣陣清涼襲來,那是湖上的水汽夾雜著青草香迎面吹來的微風。夏風是暖中帶涼的,特別是這湖面吹來的柔風,陣陣涼意就這么吹過來,在身上輕撫。
冬來看時,就去賞冰燈,已然有種繁華燈市的感覺。每年的冰燈主題不一,有亭臺樓閣,或百花齊放,也有十二生肖。冰雕活靈活現(xiàn),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精雕細刻,或晶瑩剔透,似冰清玉潔般的美麗。似玉石,里面還有彩燈照明,五彩繽紛的燈光,冰塊中透出閃亮的彩光,映得整片冰雕展覽絢麗多姿。
這次正趕上金秋十月,落葉紛飛。一片片金黃色的葉子,隨風散落得遍地都是。一只只疲憊倦怠的蝴蝶迎風扇動幾下翅膀,緩緩盤旋。落葉和一棵棵高聳的樹木,筑成金黃的大道,枝葉在柔光下金黃閃耀?!扒锶霗M林數(shù)葉紅”,火紅的楓葉更細心裝扮著這勝地,點點紅葉隨風飄過我的發(fā)梢,落在我腳邊。俯身拾起,感受到之前從未注意到的屬于紅葉的淡淡清香。多留幾片這飄零的落葉,思量它存在的意義,賦予它延續(xù)生命的意義。
家鄉(xiāng)的風景,引人入勝,也許留在心中,讓人陶醉;但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
也許家鄉(xiāng)的磚墻土瓦比不上富麗堂皇的大都市,也許一條條崎嶇難行的土路交錯在柏油路中并不美麗,但正是這些點點樸素,才最動人。絲絲樸素與熱情洋溢在小村落的平房里,點點炭火卻能溫暖整個寒冷的冬天。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嘩與紛擾,只有鄉(xiāng)土的平靜與溫馨。
在這片土地上,村里的人們,能給我“家”的感覺。不是什么實質(zhì)的事物,只是一種感覺。溫暖遍布整個村落,從陌生到熟悉,讓我認識家鄉(xiāng)的每一點每一滴。村子東邊的那棵樹,鄰家的大黃狗,以至于再次回家鄉(xiāng)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一種久別重逢的驚喜,難以名狀,卻又那么真實美好,那么令人動容。
小時候的事情大多不記得,但我漸漸融入這第二個“家”之中。稍大點,能感受到親朋好友們的熱心,或乃至整個延慶城,所有土生土長延慶人的樸實和熱情。
夏日炎炎,清一色磚墻的小村落里,我出門去玩,村中一個面熟的長者叫住我。那是個老奶奶,領我來到村莊一角的小院子里。院門是掉了油漆稍有些生銹的鐵門,不大的院子里盡是未燒的、干癟的玉米秸稈。進了偏院的小屋,土炕上繡花棉被疊得整齊。墻角有個矮小的冰柜,老人從那里拿出了一根紙包的冰棍,遞給我。
在夏日里,那冰棍可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吃食。我欣喜地接過突如其來的驚喜,高興地吃著。這個老人就那么面露微笑地看著我,滿滿的慈愛和喜悅,還操著延慶口音和我說:“慢點吃,慢點吃?!?/p>
那時年幼,事后我才得知,長者家中并不富裕,聽說有孩子來玩,便備好冰棍,只為給孩子們吃。
那一顆滿是愛的心,讓我把這些樸素的往事留于心中,當時那些房屋中的擺設和最簡陋的家具,也長存于我心底。
延慶城的板車夫,更是我想寫下的人物。拉客時不經(jīng)意間提醒的親切話語,和同鄉(xiāng)人聊聊家常,讓彼此心里都多一道暖流,給來來往往的游客最貼心的服務。他們雖苦又累,但臉上洋溢著笑容,擋不住他們內(nèi)心充實的幸福感。
也許延慶這個地方,對于當時初來乍到的我,所散發(fā)的魅力不止于景物美,那小村落也許不美,但這之中千萬種對家的情愫都匯集成溫情,永存我的心底。
我的故鄉(xiāng),少幾棟高樓大廈,多幾座磚瓦平房,雜亂的院落中堆積著許多干田活的農(nóng)具……這是我的故鄉(xiāng),提起它,無盡的眷念和留戀便涌上心頭。離了家鄉(xiāng),有鄉(xiāng)愁,故鄉(xiāng)使我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