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新
(許昌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許昌 461000)
兩種治療慢性牙周炎方法的臨床效果對比
董新新
(許昌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許昌 461000)
目的:比較高壓氧和藥物治療慢性牙周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68例患者隨機分為高壓氧組和藥物治療組,所有患者治療1個月后觀察臨床效果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高壓氧組、藥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3.3%和61.9%,前者的治療有效率提高明顯,且治療后高壓氧組的PPD、AL顯著降低,與后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壓氧治療可促進牙周炎病變組織的恢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醫(yī)學工作者深入研究。
慢性牙周炎;高壓氧;藥物治療;牙周參數(shù)
牙周炎是由菌斑細菌引發(fā)的感染性口腔疾病,多發(fā)于成人,由牙齦炎向深層擴散至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質發(fā)展而來,肥胖、吸煙、牙周炎家族史及系統(tǒng)性疾病都是引發(fā)該病的危險因素[1],目前已成為威脅人類口腔健康的“頭號殺手”。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成年人中患有牙周病的概率達80%。臨床表現(xiàn)為牙周膿腫、牙齦萎縮、牙齦紅腫出血等,治療該病的關鍵是阻斷細菌感染及清除致病因素[2]。本文探討2種治療慢性牙周炎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68例,男92例,女86例,平均(39.8±5.4)歲,隨機分為高壓氧組和藥物治療組,每組84例,所有患者出現(xiàn)牙齦紅腫出血、牙齦萎縮等癥狀,無全冠修復牙,半年內未接受過牙周病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妊娠和藥物過敏者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及患病情況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治療前普及健康知識,包括正確的刷牙法、牙周炎的病因、主要治療方法等知識。治療前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首先進行齦上潔治,再通過齦下超聲震動擊碎牙石,最后進行認真有效的齦下刮治+根面平整,同時采用3%H2O2聯(lián)合甲硝唑注射液沖洗牙袋,然后根據(jù)患者的組別進行相應的治療。高壓氧組在0.20 MPa的純氧加壓艙內面罩吸入純氧2次,每次40 min,間隔10 min呼吸空氣,每日進行1次完整流程。藥物組于牙周袋局部注射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1次/周。所有患者治療1個月后觀察臨床療效。
1.3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所有的臨床癥狀和不良體征完全消失;顯效:牙周袋深度顯著減小,牙齦指數(shù)減小50%以上;有效:牙周袋深度逐漸減小,牙齦指數(shù)有所減小;無效:臨床癥狀和不良體征無明顯改善或有惡化趨勢??傆行?(治愈數(shù)+顯效數(shù))/患者總數(shù)×100%。
同時,測定并記錄兩組療前后的以下參數(shù):a)牙周袋探診深度(probing pocket depth, PPD)和牙齦附著水平(attachment level, AL)均采用標準刻度的探針對所選牙齒的頰、舌側的近中、中央和遠中進行測定,各取平均值,診斷標準為PPD 4~6 mm, AL 3~4 mm為中度牙周炎,PPD>6 mm, AL>4 mm為重度牙周炎[3];b)菌斑指數(shù)(plaque index, PLI)采用Quigley-Hein改良法進行評定,根據(jù)菌斑大小和分布情況對PLI分級,0級為無菌斑;1級為菌斑點狀分布;2級為菌斑線狀分布,寬度1 mm以下;3級為1 mm<菌斑寬度<1/3牙冠;4級為1/3牙冠≤菌斑寬度<2/3牙冠;4級為菌斑寬度超過牙冠2/3,PLI=各牙PLI之和/被檢查總牙數(shù);c)齦溝出血指數(shù)(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采用Muhleman-Son法進行評分,0分為齦緣和齦乳頭外觀健康,輕探齦溝后不出血;1分為齦緣和齦乳頭輕度炎癥,輕探齦溝后不出血;2分為牙齦輕度炎癥,探診后點狀出血;3分為牙齦中度炎癥,探診后血溢在齦溝內;4分為牙齦重度炎癥,有顏色改變,明顯腫脹,探診后血溢出齦溝;5分為牙齦明顯腫脹,有時出現(xiàn)潰瘍,探診后出血或自動出血[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高壓氧組和藥物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3.3%和61.9%,高壓氧組治療有效率提高明顯,無效率降低明顯,與藥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表 例
2.2 牙周參數(shù)
治療前,兩組的PPD、AL、PLI、SBI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高壓氧組的PPD、AL顯著低于藥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的PLI、SBI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參數(shù)比較表(±s) 分
注:1)與藥物治療組相比,P<0.05
牙周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主要癥狀為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牙周袋形成等。研究表明,成人35周歲后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該病嚴重威脅患者的口腔健康,已成為成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5]。牙周炎的治療方法都是基于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的,常規(guī)治療的目的可輔助形成新創(chuàng)面,促進重新愈合,提高療效。
牙周炎通常在細菌、宿主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下產生,厭氧菌是牙周炎的主要啟動因子[6],高壓氧具有抑制厭氧菌滋生和增強白細胞吞噬能力的作用[7],成為近年來治療牙周炎的焦點。另外,高壓氧可促進細胞代謝,減輕組織水腫;提高牙組織的氧含量,利于側支循環(huán)的重建,促進病變組織的恢復;再者,高壓氧具有對抗生素的增效作用。鹽酸米諾環(huán)素是一種緩效抑菌劑,可擴散至機體體液中,毒副作用小,可牢固吸附于根面和骨面,遇水形成一層薄膜,緩慢釋放出有效成分[8],但目前由于我國濫用抗生素的情況普遍存在,可能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降低藥物的有效性,除此,米諾環(huán)素對侵入牙周的螺旋體效果不佳,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中,高壓氧組和藥物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3.3%和61.9%,高壓氧組的治療顯效率提高明顯,無效率降低明顯,且治療后高壓氧組的PPD、AL顯著低于藥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推測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鹽酸米諾環(huán)素對部分厭氧細菌效果不佳,同時我國抗生素濫用的情況可能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此外,鹽酸米諾環(huán)素通常前期釋放速度較快,而后期的藥效較弱,影響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高壓氧治療顯著提高了慢性牙周病的療效,同時減輕了炎癥,可促進患者病變組織的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治療中推廣。
[1] 武 偉.復合療法聯(lián)合康齒寧乳膏治療牙齦炎臨床療效觀察[J].河醫(yī)學北,2016,22(8):1359-1361.
[2] 李 渠.米諾環(huán)素凝膠治療牙周炎臨床觀察[J].北方藥學,2014,11(7):56-57.
[3] 辛 穎,胡 月,唐 琪,等.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與牙周炎的關系[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6,34(1):96-99.
[4] 余樹容,陳 浩.正畸治療患者不同結扎方式對菌斑指數(shù)和齦溝出血指數(shù)的影響[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5,40(10):1352-1353,1356.
[5] 吳蘇紅.螺旋霉素聯(lián)合替硝唑局部治療慢性牙周炎56例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2):158.
[6] 陳國勇,張夫波,于 峰.阿莫西林、奧美拉唑聯(lián)合奧硝唑治療牙周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21(6):3303-3305.
[7] 王 瑢,顧思成,郭劍芬,等.高壓氧療法對大鼠心理應激相關牙周炎治療作用及低氧誘導因子1α表達的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6,32(2):339-346.
[8] 胡 娟,李 丹.慢性牙周炎應用米諾環(huán)素外用治療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6,37(9):2155-2157.
本文編輯:王知平
董新新,女,主治醫(yī)師,從事口腔醫(yī)學臨床工作
R781.4
B
1671-0126(2017)01-0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