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
作文教學一直是一個讓人頭疼的難題,不僅要求學生有寫作的興趣,還要學生有很強的觀察力和創(chuàng)新力,許多的語文教育者都在不斷的探索和研究,想要找出一套好的教學方案和訓練方法來幫助學生很好的寫好作文,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一些收獲可是還是遠遠不夠,學生們還是無法很好的寫好作文,始終達不到“我手寫我心”的境地?,F(xiàn)在的學生一到寫作文課的時候就會不知所措,拿著筆半天也不動,甚至在同學之間流行一種說法:作文難,作文難,提到作文我心煩。那么,學生感到作文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體會,提出一些指導小學生學寫作文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樂寫、愛寫
陶先生曾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可見,作文教學中,激發(fā)寫作興趣,使學生樂于寫是寫好作文的關鍵。為了調(diào)動學生作文的興趣,教師在訓練過程中,應始終注意通過多種方式,著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表達見聞感受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使他們樂于觀察,樂于寫作。
1.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小學兒童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在接觸新鮮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時,總會情不自禁的想說出來。教師要利用孩子的這些特點因勢利導,有意識的組織他們在一起聊一聊。如:在進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賽后,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聊天,只要內(nèi)容與拔河有關便可。有的學生說出自己比賽時的心情,有的說出自己是怎樣拔的,有的學生分析了每局勝負的原因,還有的學生說出了比賽的緊張氣氛。他們無拘無束,各抒己見。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出重點,給學生理清思路。
2.運用“遷移”培養(yǎng)興趣。為了調(diào)動學生作文的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不失時機的運用“遷移”規(guī)律,努力把學生的興趣遷移到觀察、寫作上來。如:在新學年初,每個學生都買了新的學習用品,課間也擠在一起談論自己的這些東西。教師靈活運用這件事,對學生進行引導:“新的學年開始了,同學們都買了新的學習用品,老師也想買一樣學習用品送給小妹妹,可又不知買什么樣的好,你們能幫幫老師嗎?”孩子們一下子來神兒了,有的推薦書包、有的推薦鉛筆盒,還有的推薦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要求他們把向老師推薦的東西介紹得更詳細些。
二、有了興趣以后搜集素材
作文,有的學生特別是四年級學生往往不能在兩節(jié)課內(nèi)完成。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我常常根據(jù)各單元不同體載,確定作文范圍,讓學生準備幾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然后在堂課內(nèi)完成(事先寫好的文章不算),并做到及時批改、評講,當然這種方法主要是在四年級和各種文體起始階段運用。到了五、六年級就著力訓練學生當堂作文的能力。通過這種過渡方法的訓練,學生作文速度快、肉容豐富具體生動,作文能力得到不斷增強。
三、指導觀察,積累素材
我們常??吹剑S多學生寫作文是最后常常是勉強東拼西湊出交差之作。應付了事,教師讀來,深感空洞乏味,如何打破這種僵局,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所以除了采取事先布置寫作范圍這種權宜之計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廣泛獵取生活素材,積累素材。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生活豐富多彩,包羅萬象,是寫作的源泉,而學生之所以作文時無話可說,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學生生活范圍狹窄,在對生活素材的選取上受到很大的局限;二是對身邊的人、事、景物不留心觀察、感悟,視而不見。針對這些原因,首先引導學生以健康、廣泛的志趣積極樂觀地投入生活。
四、讀寫結合,學有所循
語文課本中有各種體裁,內(nèi)容豐富多彩。因此,我有意識地利用課文指導學生模仿。在學生課文之前,要求他們寫或口述與課文相似的寫景、寫人等片段作文,然后與課文對照轉入學習課文,這樣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作者的匠心與自己的不足,學完課文后,再引導學生用課文方法寫類似的內(nèi)容?!缎抡n程標準》十分強調(diào)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積累,對學生的閱讀量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巧用故事誘發(fā)閱讀興趣。低年級的孩子,由于識字量少,年齡小,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如果恰到好處地插入一個小故事,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還能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深深地吸引學生。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畫龍點睛》一課時,我又給學生講了《畫蛇添足》這個成語故事,學生們聽了以后,都喊著:“老師,再講一個!再講一個!”這時,我告訴他們:“《成語故事》里面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币源藖泶蜷_學生的閱讀之窗。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迷上故事書。這樣在寫——讀——寫的過程中,學生既把課文讀透了,又能把剛剛吸收來的知識運用于寫作。
五、教師“下水”,共同提高
作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不僅僅是動口不動手,叫圣陶先生說過:“教游泳當然要教些游泳的道理,但教的人熟悉水性,跳下去游一陣給學生看,對學生的好處更多?!笨梢姡魑慕虒W中教師大膽下水,對啟發(fā)學生作文,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對自身的寫作水平也是一個促進。
下水方知水深淺,我在指導學生初學寫作議論文時,學生往往感到無從下手,這時,我就將自己寫的作文公布出來,聽聽學生的意見,再結合下水的體會,談談作文過程中獲得的感性認識,這樣有的放矢,才能真正給學生以啟發(fā),我想這比隨便念兩篇范文給學生模仿效果要好得多。
師生共同作文,可比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甚至能使他們產(chǎn)生同教師比一比的念頭。學生交作文后,教師就公布自己的作文,讓學生對老師的文章議論一番,然后再公布幾篇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讓學生們細心體會,這樣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教師堅持寫“下水文”,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葉老師所說的那樣,“惟有教師善讀善寫,乃能引導學生漸進于善讀善寫”。
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就是學生寫教師批改,然而教師評講,唱獨角戲,少數(shù)學生只是興奮而已,學生的文體功能發(fā)揮不夠。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批改方法,把作文的批改權交給學生,既可以讓學生在批改同學的作文中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能,產(chǎn)生自信心,又會把自己的作文同被批者的作文對比,找出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這樣就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只有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校內(nèi)到校外,從學習到生活,拓寬作文訓練的途徑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和學習生活習慣,進一步提高作文教學的成效,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同時作文教學是衡量語文教學的尺度,語文教師應重視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