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改良必須遵循科學方法
針對果園改良這一問題,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級農藝師芮文利在蒙陰縣高都鎮(zhèn)果園講解時指出,目前多數(shù)密植園的樹干低矮,卡脖現(xiàn)象較普遍,下部通風透光性差。因此,果農在冬春季節(jié)修剪應適當去除基部大枝、提升干高,但要逐年分步實施,最好在3~4年內完成。落頭也是成齡果樹培養(yǎng)與改造的基本手法,一般落頭應分2~3次完成,年限因樹齡而定,樹高最終控制在3米左右為好。一般樹齡較小、樹勢較旺的果樹,每次落頭要輕、年限宜長,避免引起大量冒條。最后一次落頭,要采用小主枝或輔養(yǎng)枝換頭方式,避免造成上部枝干日燒。
按照目標樹形要求,果農在選留好永久性主枝后,應對樹干中上部過多、過密的大枝,采取逐年、分次去除。一般每年去1~2個大枝(弱樹1個,強樹2個)為好。疏除輪生枝、對生枝和重疊枝后,最終保留3~6個主枝。去除大枝時,果農可按去一留一或去一留二的原則進行,避免當年在主干同一部位造成大的對口傷或并生傷口。在改形過程中,對選留的永久性主枝,要堅持輕剪原則,以長放修剪為主,適量疏除,盡量少用或不用短截或回縮手法,同時注意選留強旺枝作延長頭,以保持樹冠擴張延伸。
芮文利在講解中說,在進行果樹的開張角度和拉枝時,一般情況下,主枝的基角宜為70~80度、腰角宜為80~90度、梢角宜為60~70度。側枝的角度應稍大為好,但要保持梢角不低頭。拉枝多在春季或秋季進行,除了對角度不開張的骨干枝(主枝、側枝、輔養(yǎng)枝),還用于大、中型長放結果枝組以及平斜生長的營養(yǎng)枝。一般情況下,對側生的結果枝組及營養(yǎng)枝都應拉成自然下垂狀為好。
芮文利建議,在果樹改形過程中,對剪鋸口必須采取保護措施,尤其是對大的傷口要及時進行包扎或藥物保護。同時,實施間伐、改形的果園,要加強肥水管理措施,尤其是在生長季節(jié),果農可結合噴藥每次加400倍聚肽蛋白液,促進樹體生長、花芽分化和樹冠恢復極為有利,同時,提倡應用果園生草技術。對于中等管理水平果園而言,間伐當年,產量可能會降低20%~30%。為彌補產量損失,應強化疏花疏果、果實套袋、輔助授粉、適期采收等技術措施,提高果實商品質量與等級。
(卞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