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內五感式景觀設計研究進程與趨勢分析

      2017-04-05 08:28:38吳冬婷劉興詔
      福建建筑 2017年9期
      關鍵詞:五感觸覺味覺

      吳冬婷 劉興詔

      (福建農林大學園林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2)

      國內五感式景觀設計研究進程與趨勢分析

      吳冬婷 劉興詔

      (福建農林大學園林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2)

      運用文獻分析等方法就目前國內對五感與景觀設計相聯系的研究進行了統籌分析,了解目前國內五感景觀設計的現狀與進程, 歸納分析五感景觀設計研究的趨勢與展望。

      景觀設計;五感;研究進展;綜述

      0 引言

      城市景觀是構成城市整體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景觀設計不僅源于地形,還由建筑物和生態(tài)共同構成。人們對城市景觀的印象立足于城市人群的感官思維。因此,五感景觀在景觀設計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形成更好的城市印象,讓人群通過基礎的五感來體驗城市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其設計中需要思考的主要方向。

      近年來,中國城市景觀設計進程相對較快,對視覺以外的感官享受開始關注,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如何更好地運用五感讓人們獲得全方位的景觀享受,成為國內景觀設計研究的趨勢之一。五感景觀設計的可達性和運用,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加全面立體的環(huán)境,在城市景觀設計的發(fā)展進程中具有很大的意義。將景觀設計研究拓展到五感的體驗中,不僅能增設景觀的豐富多樣性,同時更多地滿足不同類別人群的客觀需求,增加了人們對五感景觀設計的好感度,形成更好的城市印象。

      1 五感景觀設計的產生與關系

      1.1 五感景觀設計的產生

      “五感”在狹義上指的是,人的5種基礎感官——眼、耳、鼻、舌、身對周圍環(huán)境形成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上的基礎感受。而廣義上指的是,人們通過這些基礎感官形成知覺上的五感——愉悅感、尊重感、幸福感、高貴感、安全感,即由物質層面上升到意識層面上的新“五感”[1]。在本文綜述中涉及到的五感景觀設計主要是狹義上的五感。五感景觀設計起源于國外普通民眾對景觀要求的提升,從五感的各個方面出發(fā),提升景觀設計的豐富性與人們在景觀中的舒適享受度,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加完美全面的城市景觀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環(huán)境設計學在景觀設計的研究方向,促使國內研究學者將眼光展望到五感景觀設計上。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將視覺作為生活中的主要感知習慣時,已經自然而然、或多或少地同時產生其他四感的多重感知性。

      1.2 五感景觀設計的關系

      人的五種感知是同時進行的,并且彼此之間相互聯系又相互牽制。任何一種感知方式的缺失,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人們關于真實環(huán)境的感知。無論哪一個感知不和諧,在環(huán)境中都只會被過度地放大,最終導致人對環(huán)境的消極印象。因此,在景觀設計時做到五感間的和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領域,五種感官的聯系即“通感”早就被研究過。費歇爾就曾提過感官的非獨立性[2],還有錢鐘書先生也提及過五感的連通性[3]。

      在一個環(huán)境中,設計者往往需要全面地應用聽、嗅、視、觸、味這五種基礎知覺,才能真實地體驗到景觀設計的完整性,才能正確地對景觀設計進行評價與審美。原研哉(日)對設計進行理解時曾說到:“人不僅僅是一個感官主義的接收器官組合,同時也是一個敏感的記憶再生裝置,能夠根據記憶在腦海中再現出各種形象。在人體中出現的各種形象,是同時由幾種感覺刺激和人的再生記憶相互交織而成的一幅宏大圖景。這正是設計師所在的領域”[4]。因此,“五感”彼此之間并非互不干涉,而是需要相互結合來設計。在景觀設計中,若是獨立地選擇“五感”之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導致人某方面體驗的缺失。只有更和諧地融合“五感”元素在景觀設計中,才能更好地提高景觀設計的全面立體性和感知享受。

      2 國內五感景觀設計現狀與進程

      2.1 國內五感景觀設計現狀

      目前,國內設計師對于五感景觀設計的相關理念關注與研究尚剛起步,人們對除以視覺效果之外的四覺引起重視,但仍然缺少實踐。

      如:俞孔堅提出了景觀感知的概念,并側重于人對景觀的感知與評價,以及景觀變化對人的感知需求的改變[5]。此外,其他學者從五感的概念以及相關理念等論述了五感在我國景觀設計中的研究現狀[6]和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7]。國內眾多學者逐步地對五感景觀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有從五感與景觀設計的發(fā)展[1]與景觀意境的塑造[8]進行分析,以及視覺景觀的全面性[9]等層面。盡管如此,這些仍然還只是理論上的分析與探索。

      五感景觀建設不是獨立的,而是要立足于中國現代化進程,與城鄉(xiāng)發(fā)展戰(zhàn)略結合。湖北潘家灣新農村自然村建設擬從“五覺”來實現鄉(xiāng)愁作為一個獨特的設計思路實施,但是在現實中還需要考慮到現場地形的限制和當地傳統農業(yè)發(fā)展與經濟模式[10]。這個實例也給了現代的研究者一個新的研究思路,在應用五感景觀規(guī)劃與方法的實踐中考慮如何將“五感”與人們生活所在區(qū)域的四大功能更加和諧地結合。

      因此,基于現有五感景觀設計研究大部分處于理論研究的現狀下,如何更好地創(chuàng)造以人為本理念下五感景觀設計實踐是目前研究者著重發(fā)展的方向。如何將五感景觀設計這一概念具化到城市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中,更深層次地加強人群與城市景觀的近距離聯系,以更人性化的設計滿足各種人群需求,在更大層面上加強人與環(huán)境的相互聯系,是當前國內五感景觀設計的一大主要課題。

      2.2 國內五感景觀設計進程

      2.2.1 視覺

      視覺是人類觀察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從景觀設計角度上說,無論形態(tài)視覺設計,還是色彩視覺設計,亦或是新型的交互式視覺設計[11],都給人以不同變化層次感,在五感中占主導地位。從起源上來說,最開始的景觀定義便是來源于視覺美學。早在20世紀[1],視覺景觀設計就已經逐漸研究與形成,人們最開始對景觀設計的涉及就是源于視覺景觀設計。

      開展關于視覺景觀設計的研究,既可以從人們切身的視覺景觀評價來分析視覺景觀設計,也可以從抽象的元素角度來進行剖析。湯曉敏在景觀視覺環(huán)境評價的有關理論基礎上,開拓性地提出針對我國景觀規(guī)劃現狀的解決方案,建立了規(guī)劃與管理評價體系的互動機制,并對景觀視覺環(huán)境評價如何整合到SEA與EIA體系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12]。閆迪等學者基于視覺元素,在視覺景觀設計中通過視覺點、線、面、形體和色彩等多樣元素來進行剖析[13]。葉茂樂詳細分析了視覺的基本要素,并結合中國傳統園林中的造景手法(對景、借景、障景、隔景、夾景和框景)和美學評價體系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視覺景觀的設計方法[7]。另外,還有部分學者從視覺的色彩光照等其他基本要素進行了分析。

      觀察研究中可以發(fā)現,視線景觀的研究設計由來已久,研究范圍廣泛,涉及了色彩學、美學、心理學、光照學等各個方面,但還是未能完全正確而透徹的解析視覺景觀設計,仍然需要學者對其進行更加深刻的研究。

      視覺景觀設計也被運用于人們的住宅小區(qū)之中,如鄭雅婧對鄭州市凈月湖畔小區(qū)視覺景觀設計研究中發(fā)現,從視覺景觀的“形態(tài)”“色彩”“肌理”與“空間”要素分析,視覺景觀被感知的程度實際上是取決于觀賞的主體——人,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影響,比如降水、溫度、時間等。而視覺景觀在實踐中不僅需要多樣性、自然性、互動性,最重要的還是人文性。在視覺景觀設計中除滿足功能性之外,還要求審美上的精神享受,讓人們在環(huán)境和心理中有所平衡[14]。如何更好地運用現代景觀設計來實現人文性,還需要設計者更多的思考。

      視覺景觀設計的研究貼近生活的一種形式是通過街道景觀來實現人群的視覺享受。在撫遠縣街道景觀設計研究中,王麗波闡述到大至沿街的建筑設計與街道綠化與行道樹,小到廣告牌匾與街道景觀家具、地面鋪裝都是塑造視覺景觀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時給予人們一個街道景觀的整體印象,進而影響到人們對于一個城市面貌的印象[15]。街道面貌的好壞間接地決定了一個城市的人流密集度,進一步改變了人們對于城市景觀設計的喜好程度。因此,對于視覺景觀設計的研究還需要考慮到人群密集度的影響力。

      2.2.2 聽覺

      中國古人注重感官“聽”對環(huán)境的感知,在視覺與聽覺和諧統一中感受周圍環(huán)境的感知意境[16]。人在剛出生時,眼睛還沒能睜開時,依靠聽覺來感知周圍環(huán)境。聾啞人,其中一部分并不是啞巴,有的僅是聽覺的喪失而導致言語能力的喪失。因此,環(huán)境中聲音和人們所看到的景象具有同樣重要的角色。

      關于聽覺景觀設計,國內的研究有從人與聲音環(huán)境的關系分析,也有從聽覺的根源上分析。前者,清華大學李國棋[17]的研究認為,視覺景觀與聽覺景觀兩者的協調與互動讓人們在享受景觀時更容易得到共鳴。反之,若是兩者相互沖突,則會導致人們對景觀設計的印象產生消極現象。后者,翁玫通過分析聽覺景觀設計的根源進行了研究[18]。同時,也有從聲音的種類上著手。聽覺聽到的聲音有自然聲、非自然聲。景觀設計上對聽覺的利用是根據自然聲給人們的觸動。在這個基礎上,郭以德分析了自然聲在景觀設計中的影響,如水聲、鳥鳴聲等自然聲可以引發(fā)人的好感,因此應當增強對聽覺景觀設計的重視度[19]。

      關于人們與聲環(huán)境的關系的實例,有上海楊浦區(qū)五角場的“彩蛋”,主要構成為拱形構筑物和一個下沉式廣場。前者除了美觀之外也做到了隔音的效果。而后者卻由于本身廣播音樂的音質音量和混亂播放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對比發(fā)現,適當的聽覺景觀設計可以增設景觀設計的合理性,而缺少聽覺景觀的關注容易造成景觀的不和諧,現實地反應了聽覺與環(huán)境景觀設計的關聯性[18]。此外,還有人們生活中的非自然聲的聲景設計。如揚州和昌運河東郡公館中聲景環(huán)境的設計實踐運用了各種水聲、風聲與人工聲,可惜其實際上起作用的只有水聲,其他的人工塑造聲過于薄弱,反而是浪費人力[20]。相反的,在杭州“五水共導”中,對自然聲、民俗文化聲、生活聲、人工聲的設計[16]起到了積極向上的作用。此見,真正地將聲景融入環(huán)境之中,不是一味地擴大聲景的音量或種類,而是要考慮到周圍環(huán)境的自然聲,讓人工聲景與當地環(huán)境和諧統一。

      同時,在聲景與環(huán)境的融合中還需要考慮到人工噪聲對于環(huán)境的影響。在張權對唐山南湖國家公園的調查研究中可以發(fā)現,對于公園中施工噪聲與人為的噪聲有比較大的意見。在聽覺景觀中最受歡迎的主要是源于非人工創(chuàng)造的聲音[21]。因此,如何和諧地處理好人群噪聲與聽覺環(huán)境的關系可能成為未來聽覺景觀的研究方向。

      2.2.3 觸覺

      觸覺,雖沒有視覺靈敏,但同視覺一樣有助于人們感知景觀,形成主觀印象。觸覺形同將各種被分割的器官系統連接、融合在一起,形成人的整體感知[22]。在現代社會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大背景下,觸覺景觀設計的服務對象更加全面、細化、多樣化,細微到小孩、老人以及殘疾人。

      對此,劉敏等學者提出設計師應該為強化觸覺的感知度來進行更多樣性的設計,無論是對于正常人或者是感知退化、缺少者的觸覺景觀,還是為了更加進一步地促進兒童的學習[23-24]。而關于觸覺景觀的被感知物上,不僅只有鋪磚的感知,還有植被等東西都能塑造出不一樣的觸覺景觀。劉勁軍等學者通過對國外優(yōu)秀案例與中式古典園林中的觸覺體驗分析總結得到植物、建筑和鋪裝等都可以給觸覺景觀帶來新的設計方向的結論[25-26]。

      揚州和昌運河東郡公館的觸覺景觀設計中,除了豐富多樣的硬質要素(鋪裝及貼面材料),還有大面積的軟質要素(綠體與水體)塑造,可以形成舒適的虛體要素(陽光等)[24]。觸覺景觀的設計并不是一味的單向的接觸,有主動的接觸,也有人體不自覺的被動接觸,在這一層面上實現人們觸覺景觀設計上更好的享受。

      作為在現代新型景觀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敞空間很大側重于觸覺景觀設計的表現。鄭熊彬對南寧市中心城區(qū)城市開敞空間綜合研究認為,南寧市中心城區(qū)開敞空間隨著時間減少的現象原因主要在于該城市公園廣場可達性降低,以及南寧市中心城區(qū)城市熱島效應增強,導致人群對于該開敞空間的接觸意愿度降低[27]。因此,在實現更好的視覺景觀設計時,需要考慮更多的人群通達性與服務范圍。

      2.2.4 嗅覺

      嗅覺景觀設計一般與視覺景觀結合設計。中國自古美食上講究“色香味”俱全,可見嗅覺在五覺之中的重要性?,F實中嗅覺景觀的設計上往往集中在植物與花圃的設計,其實,嗅覺景觀設計也可結合植物的醫(yī)療效果來設置,或許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此外,景觀設計并不純粹地通過植物來進行填充,也可通過其他材料的相互作用形成嗅覺效應,而非只能通過植物創(chuàng)造嗅覺景觀。

      人類對于氣味有相當敏銳的感知力?!叭说男嵊X感覺系統內有1000多萬個嗅覺細胞(都是雙極的),能十分靈敏地辨別各種香氣。”不同植物的氣味對人類的行為與思維具有暗示效應[28]。但現代景觀設計并不把嗅覺景觀設計納入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一方面是嗅覺學與景觀學兩個聯系涉及的學科類型多,研究比較復雜,另一方面是嗅覺景觀設計善變,基本是五感景觀設計中最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的設計。

      實踐中對于嗅覺景觀設計提出一些設計思路。常見的狀況下,嗅覺景觀設計可通過正設計或者是負設計的方法來改造環(huán)境的協調性。前者是在原有環(huán)境的條件下增設新的嗅覺要素。正設計的范例比如說蘇州留園中聞木樨香軒就是與植物嗅覺的結合。而負設計則是對景觀設計中不和諧氣味進行隔離或者去除。一般采用空氣凈化、植物吸收或過濾的方式來進行嗅覺景觀設計[26]。

      2.2.5 味覺

      味覺景觀與視覺景觀密切相關,古有“望梅止渴”即味覺景觀的一種表現。

      味覺感知作為味覺景觀設計中的一員,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主導性而產生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另外一方面涉及其在環(huán)境中作用,從而產生的綜合效應。關于這兩個方面,葉茂樂分析了味覺景觀的兩重性質,一是參與性,即景觀本身的存在。另一則是非參與性,不是作為主體存在,但影響到了景觀的存在[8]。參與性指的是味覺與視覺結合而形成的綜合性景觀:現實中的公園的茶亭與水景往往是相互結合的,疊加效果更能夠讓人們得到心靈的休息。鳳凰古城中路邊的小吃則是一種非參與性,兩者并不是結合在一起的景觀,但是有了小吃的感覺,讓人升華了對該地景觀設計的愉悅感。此外,園林景觀的味覺刺激感受一般通過景觀環(huán)境的體驗行為和飲食活動相結合來實現,其周圍的環(huán)境氛圍應當是相稱的[29]。

      味覺景觀設計不僅是人體生理上的反應,更是人們心理上的感知,通過人們在環(huán)境中體驗與飲食的進行來引發(fā)人們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味覺景觀經常能引發(fā)人們個體進行心理調節(jié),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放松人體。

      味覺景觀的設計除了通過人工售賣的飲品食物形成的心理影響外,還有源于景觀環(huán)境中植物提供的果實等要素的影響。在唐山南湖國家城市濕地中的味覺景觀滿意度調查研究中味覺景觀基本位于公園出入口等人流較集中處[21]。除了考慮到味覺景觀在區(qū)位上更好地滿足游客需求,同時還要研究如何加強植物在味覺景觀方面上的提升,也可通過增加其他形式的味覺景觀來滿足景觀設計的要求。

      綜上,國內目前對于五感景觀設計的相關理論研究上主要集中于視覺與聽覺上,對于其他方面研究相對缺失。對觸覺的理論研究重點運用在有關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設計方面,缺少了對其他使用對象的研究;在嗅覺的應用研究上則是集中在醫(yī)療保健之類,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味覺上,理論研究上幾乎空白。對于五感景觀設計,研究學者進行的研究缺乏開拓的思維,忽視了他們的相互聯系,缺少對五感的整體綜合的研究。此外,即使是在單獨對某一感的研究,也還是未能深刻透徹地看清某一感的景觀設計本質??傊?,國內關于五感景觀理論的研究雖正在逐漸地興起,還在走向成熟的理論體系路上,但對于國內已有研究理論成果仍然需要更多的現實實踐來檢驗其正確性,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員與研究力度來促進五感景觀設計的發(fā)展。關于有關實踐研究,主要在于對特殊人群如殘疾人群的景觀設計,或者逐漸拓展到的老人服務型景觀,還未能利用到景觀的自然屬性給人群帶來景觀設計應有的享受。

      3 國內五感景觀設計趨勢與展望

      3.1 五感景觀設計趨勢

      在城鄉(xiāng)景觀設計中如何更好地實現五感的感知度和實用性,使其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滿足人們的各項生理及心理需求,增加對公共環(huán)境信賴度,成為五感景觀設計主要研究方向。

      過去景觀設計多為四肢健全,五感良好的普通人所服務,現在設計師們逐漸拓展了其服務群體的類別。隨著現代社會對人的感知進一步重視,讓不同類別的人都能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得到享受是景觀設計的主要發(fā)展趨勢。

      3.2 國內五感景觀設計展望

      國內五感景觀設計在社會福利保障、社會人權等的逐步要求下,將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這不僅是景觀設計的一大進步,更是社會文明的一大標志。

      作為城市景觀設計中親人的一大組成部分,在未來必然將得到更多的關注度。城市景觀的設計不能脫離城市總體的構成,也并非單一地走向城市現代化,城市現代的發(fā)展不能進行一味的科技發(fā)展,需要更多的重視人群感知度,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得到更直接的體現(五感)城市景觀,塑造出城市特色,形成有特色的城市印象。

      在未來新型城市景觀設計中,實現“以人為本”理念的五感景觀設計,將在人群的主要生活空間中如城市街道、小區(qū)整體大的視覺景觀優(yōu)化設計,通過公共空間中的自然聲與非自然聲的聽覺景觀處理與嗅覺上的相互作用上的和諧,處理好以人群經營的商鋪為主的味覺景觀設計,延伸發(fā)展到植物產物,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開敞空間中人群接觸可達性上的適宜程度。

      [1] 周夢佳,蔡平.“五感”設計在景觀中的研究與應用[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1(1):83-86.

      [2] 楊星星,宋艷菊.設計心理學[M].湖南: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3] 錢鐘書.舊文四篇[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 [日]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朱鍔,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5] 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tài)和感知[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2).

      [6] 孫崟崟,樸永吉,朱文倩.景觀的五感設計研究[J].現代園林,2010(12):37-40.

      [7] 葉茂樂.五感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D]. 天津:天津大學,2009.

      [8] 王茂林,秦莉萍.景觀的五覺設計理念探討[J].山西建筑,2009(3):350-368.

      [9] 李明洋.五感體驗式景觀設計[J].規(guī)劃與設計,2011(5):348.

      [10]王競永,李素雅,宋菊芳.五感景觀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的應用——以隨縣潘家灣為例[J].綠色科技,2016(12):99-101.

      [11]楊曉燕,范晶.試論五感在景觀設計中的探究與應用[J].美與時代·城市,2016(11):68-69.

      [12]湯曉敏.景觀視覺環(huán)境評價的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7.

      [13]閆迪,馬誼恒.論園林景觀設計中視覺的應用[J].現代園林,2010(7):34- 36.

      [14]鄭雅婧.鄭州市凈月湖畔小區(qū)視覺景觀設計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6.

      [15]王麗波.撫遠市街道景觀設計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2015.

      [16]李國棋.聲景研究和聲景設計[D].北京:清華大學,2004.

      [17]翁玫.聽覺景觀設計[J].中國園林,2007(12):46-49.

      [18]郭以德.園林聲景觀設計初探[D].江蘇:南京林業(yè)大學,2010.

      [19]盧淵,朱書強.聽覺景觀在居住區(qū)中的應用——以揚州和昌運河東郡公館為例[J].房地產導刊,2015(16):1009-4563.

      [20]趙秀敏.基于視聽覺整體性考慮的城市聲景觀——以杭州市—五水共導—風景帶為例[J].裝飾,2011(5):114-115.

      [21]張全,聶慶娟,馬欣欣,等.唐山南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五感景觀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5(9):302-303.

      [22]盧淵,朱書強.觸覺景觀在居住區(qū)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5(12):206-208.

      [23]劉敏,陳大乾.適合老人與殘疾人的環(huán)境設計探討[J].華中建筑,2000(3):120-121.

      [24]孟研,馮君.感受城市景觀的細部設計[J].華中建筑,2007(25):130-132.

      [25]劉勁軍,楊藝紅,王琦.城市感官公園設計初探[J].江蘇林業(yè)科技,2008(35):53-55.

      [26]黃曦.中國傳統園林感官體驗[D].湖北:湖北美術學院,2007.

      [27]鄭雄彬.南寧市中心城區(qū)城市開敞空間綜合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學院,2013.

      [28]彭陽凌.植物觸覺、味覺、嗅覺特征在園林景觀中的心理暗示效應研究[J].咸寧學院學報,2012(7).

      [29]章俊華.Landscape 思潮[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

      The Analysis which Review on Domestic Five Sense in Landscape Design

      WUDongtingLIUXingzhao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trends through documentary analysis.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xpectation of the five senses design was concluded.

      Landscape design; Five sen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吳冬婷(1994.11- )。

      E-mail:dtt3242@163.com

      2017-06-02

      TU986

      A

      1004-6135(2017)09-0021-05

      猜你喜歡
      五感觸覺味覺
      基于五感體驗的兒童玩具包裝設計研究
      玩具世界(2023年6期)2024-01-29 12:15:54
      五感之下的藝術家手制書拓展研究
      包裝工程(2023年20期)2023-10-28 03:25:14
      天南地北,令人難忘的“雞”致味覺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0
      基于人體五感對濕地公園植物配置的應用研究——以濱湖濕地森林公園為例
      喚起人工觸覺 實現“意念控制”的假肢
      海外星云(2021年6期)2021-10-14 07:20:42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食的觸覺
      特別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20
      味覺護膚——可以品嘗的美
      觸覺設計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研究
      “肥”或成為第六種味覺
      浮山县| 迁西县| 九江市| 甘德县| 乐业县| 汤原县| 开封市| 昌江| 白银市| 周宁县| 台州市| 永城市| 韶山市| 宜宾市| 湛江市| 夏津县| 朝阳区| 光山县| 杂多县| 高青县| 永修县| 怀柔区| 合川市| 松溪县| 沿河| 漳州市| 襄城县| 江西省| 来凤县| 青州市| 靖远县| 江川县| 延津县| 樟树市| 黑水县| 布拖县| 喀喇| 古蔺县| 吉林省| 新巴尔虎左旗| 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