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雪
(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皮膚科,重慶 400700)
消疣方外治跖疣76例
龍 雪
(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皮膚科,重慶 400700)
筆者自擬消疣方治療跖疣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76例,均為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皮膚科門診患者。男42例,女34例;年齡最小6歲,最大78歲;病程最短2周,最長5年。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臨床皮膚病學》制定的跖疣診斷標準[1]。①皮損初起為一細小發(fā)亮的丘疹,后逐漸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褐、灰黃或污灰色,呈圓形,境界清楚,周圍繞以稍高增厚的角質環(huán)。②好發(fā)于足跟、跖骨頭或趾間受壓處。③組織病理檢查:整個損害陷入真皮,角質層增厚,伴廣泛的角化不全。棘層上部細胞的空泡形成明顯,構成明顯的網(wǎng)狀。
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疣目診斷依據(jù)及征候分類。①皮損處呈粟粒至黃豆大半球型丘疹結節(jié),表面粗糙不平如刺狀。②好發(fā)于手背、指趾、足緣等部位。③組織病理檢查表面明顯角化和棘層肥厚,表皮上部空泡形成成網(wǎng)狀,乳頭瘤樣增生。風熱血燥證(結節(jié)如豆、堅硬粗糙、色黃或紅,舌紅苔薄,脈弦數(shù)),濕熱血瘀證(結節(jié)疏松、色灰或褐。舌暗紅苔薄白,脈細)。
消疣方藥用木賊30g,香附20g,蒼術15g,蒼耳子15g,烏梅20g,艾葉15g,白芷15g,大青葉30g,板藍根30g,防風15g,紅花15g,薏苡仁30g,馬齒莧20g。水煎后浸泡患足,浸泡溫度以足部能耐受為原則,1次30min,每日2次,2日1劑,治療1個月。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治愈:皮損消退,無新出皮疹。好轉:皮疹較前變平,消退30%以上或有個別新疹出現(xiàn)。無效:皮損無變化或消退不足30%。
治愈41例,好轉3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3.4%。
跖疣屬中醫(yī)“枯筋箭”、“牛程蹇”、“千日瘡”、“疣目”等范疇。多由風熱毒邪搏于肌膚而生,或怒動肝火,肝旺血燥,筋氣不榮,肌膚不潤,局部氣滯血瘀所致,外傷、摩擦常為其誘因?!锻饪普凇吩啤翱萁罴藨n郁傷肝,肝無榮養(yǎng),以致筋氣外發(fā)。”,《諸病源候論·疣目候》云:“疣目者,人手足邊忽生如豆,或如結筋,或五個或十個,相連肌里,粗強于肉,謂之疣目。”《靈樞·經脈》云:“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虛則生朧?!泵鞔骸锻饪茦幸分赋觥梆鄬俑文懮訇栕C,風熱血燥,或動肝火,或肝客淫氣所發(fā)。蓋肝熱水涸,腎氣不榮,故精亡而筋攣也”,他認為本病病在少陽,其病機以虛為本,本虛標實。
消疣方中木賊發(fā)散肝膽、疏散風熱,香附、艾葉、紅花、烏梅為臣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蒼術、蒼耳子、白芷、防風疏風燥濕,大青葉、板藍根、薏苡仁、馬齒莧清熱解毒利濕。藥理研究表明,馬齒莧、板藍根、香附有較強的抗病毒、抗菌作用;香附、紅花有抗炎作用,板藍根、紅花能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諸藥合用,共奏祛風清熱、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效。因此,消疣方外泡治療跖疣療效好,復發(fā)率低。
[1] 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12-314.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3:261-262.
R277.525.3
B
1004-2814(2017)08-0913-01
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