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紅艷
摘 要:通過對氣息與聲音的正確認識,了解氣息與聲音之間的關系,把復雜的理論概念理出一條簡單實用的客觀規(guī)律,能在歌唱時快速進入狀態(tài),進而詮釋不同的聲樂作品。
關鍵詞:氣息;順運氣;逆運氣;聲帶;支持力;下坐立;張力
有很多文章論述過氣息與聲音的關系,但是都沒有從生理結構的角度去剖析二者的關系。只有正確認識氣息、聲音的構造與部位,才能準確地發(fā)音。發(fā)聲器官以最大力度所發(fā)的聲,是用力形成的;而用最小力度發(fā)出的聲,才是正常準確的效力。如何發(fā)揮這種正常效力是每一個歌者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也是本文的目的。
歌唱是運用人體內(nèi)的氣息均勻地振動聲帶,按照所要求的音高而發(fā)出的聲音。因此,氣息振動聲帶是歌唱的基礎,如果能夠正確認識與運用聲帶的作用,聲音就會顯得明亮結實、收放自如,音域也會得到明顯的擴展,進而就可以歌唱不同類型的歌曲。
1 正確認知氣息
氣息就是呼吸。唱歌用氣有兩個動作,一個是進氣,另一個是出氣。許多聲樂大師對呼吸的理解雖然詞匯不同,但大意是一樣的。澳大利亞女高音歌唱家苔巴爾迪說:“要有完美的歌唱,正確的呼吸較美妙的嗓音更重要。呼吸和節(jié)省運氣的藝術,對于歌唱家是最重要的?!笔澜缒懈咭舾璩遗镣吡_蒂說:“懂得呼吸和發(fā)音的人,就懂得歌唱。”因此,呼吸與發(fā)音是歌唱的重要手段,對它們進行深入剖析,就能找到歌唱的真諦。在教學中,經(jīng)過教學實踐證明,只有正確地運用呼吸,才能優(yōu)美、氣息順暢地進行歌唱,進而抒發(fā)情感。
吸氣:吸氣時橫膈膜下降,使胸腔底部向下伸展,胸腔兩肋張開,使胸腔全圍擴大,因胸腔和肺部擴大,外界空氣吸入肺內(nèi)。通常用“聞花”“抽鼻涕”來體會練習吸氣的感覺,而“聞花”比較自然柔和,更符合歌唱的要求,因此要經(jīng)常練習。
呼氣:把“聞花”“抽鼻涕”這口氣憋住,在胸腔保持這口氣,再把它吐出,就是呼氣。運用“吹蠟燭”“吹氣球”“吹灰塵”等方式來體會出氣的感覺。吸進氣之后,屏住氣息不能漏氣,靠小腹內(nèi)收來使氣息向上和隔肌形成對抗,氣息順口腔流出吹向蠟燭或氣球,經(jīng)常練習便可形成自然狀態(tài)。
氣息運氣:氣息的位置連續(xù)不斷地變化。吸氣是逆運氣,因為是從上向下運氣的過程;呼氣是順運氣,因為是從下向上運氣的過程。吸氣(逆運氣)的支點在兩肋與橫膈膜;呼氣(順運氣)的支點在小腹,上面支撐著聲帶。聲帶是發(fā)聲不可缺少的器官,它是順運氣的頂,是逆運氣的底,也是口腔咬字的底,所以底必須穩(wěn)定,基礎地基才牢固。聲帶長在喉嚨里,是固定的器官,只能在自身狀態(tài)中進行微調與變化。
2 聲音位置
聲音是由氣息振動聲帶發(fā)出聲音,只有聲帶閉合恰當,音色才能明亮結實。否則,嗓音條件再好,如果聲帶閉合不好,就沒有音色,也就與沒有嗓音條件別無二樣,這是經(jīng)過無數(shù)個演唱者的藝術實踐得出的論證。
聲器的構造:氣管上部是喉頭,在喉頭的“會厭”下面,有一個器官叫做聲帶,共一對,左右并列,形狀為“v”字型,前邊兩聲帶連接在一起,性質等于兩條很強的韌帶,兩條聲帶能相互靠攏發(fā)聲,本身還能被拉緊,受到肺部呼出的順運氣吹擊與逆運氣作用,聲帶即振動而發(fā)音。
兩條聲帶靠攏發(fā)出聲音是通過“貝爾諾利效應”使聲門相吸靠攏發(fā)聲。
貝爾諾利原理:在管道中有氣息或液體時,管內(nèi)各點上的動壓和靜壓之總和是固定的,也就是吸氣(逆運氣)和呼氣(順運氣)是固定的,這樣氣息就保持住了(屏住呼吸)。當流速增加時(小腹給動力),管內(nèi)動壓增加,靜壓減少(聲帶上要有逆運氣運行,因為口腔咬字,字是由韻和聲組成,聲是聲帶振動發(fā)出,所以增加逆運氣,減少靜壓),而管壁外的大氣壓力未變,這就使管壁受到由外力向內(nèi)的收縮力迫使管壁收縮(聲帶靠攏),均勻出氣流(均勻發(fā)出聲音)。要完成貝爾諾利原理需要逆運氣動力的配合,也就是打開喉嚨。
打開喉嚨:以聲帶為底,聲帶關閉、打開口腔,從聲帶到口腔就是打開喉嚨。當小腹給動力(順運氣),咬字同時也增加(逆運氣)減少靜壓,迫使聲帶靠攏,這樣就能順利發(fā)聲歌唱。
聲帶關閉:靠貝爾諾利原理完成聲帶靠攏(吸附感)。喉頭上的兩條聲帶是通過胸腔的氣息(順運氣)托起聲帶,如果沒有向下氣息(逆運氣)減少靜壓,喉頭就不能穩(wěn)定。喉頭不穩(wěn)就不能發(fā)出有氣息支撐的結實明亮的聲音。
運用:打哈欠練習。氣息是以橫膈膜為底、小腹為動力支持聲帶,聲帶是頂,打哈欠是以聲帶為底,聲帶不能漏氣。喉嚨到口腔打開,每天都需要練習。因此,聲音不是用力發(fā)聲的,準確說是力作用在氣息上使聲帶靠攏,這就是歌唱的規(guī)則和技巧。
3 氣息與聲音的關系
聲帶和氣息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對孿生兄弟,缺一不可。聲帶是靠氣息振動來發(fā)聲,氣息是通過聲門進行換氣,人是靠氣息生存,也是通過聲門來換氣的。
聲帶有三個特點:
第一,支持力。順運氣由下向上氣流運行到達聲門,屏住氣息、聲門關閉,這時聲帶被推到喉口,順運氣就是支持力。如果沒有向上的支持力,喉的位置會下壓,發(fā)出的聲音是沉重、乏力的聲音。
第二,下坐力。向下?lián)鯕馐悄孢\氣由上向下的氣流運行,到達聲門,減少靜壓,使聲帶吸附在一起。下坐力也是咬字器官的底,咬字是向前傳,而聲帶的底必須穩(wěn)定擋氣??谇淮蜷_咬字,每個字的底都像坐在大氣球上,富有彈性。氣息支持力和下坐力相等,喉頭在喉嚨里就穩(wěn)定平衡,發(fā)出優(yōu)美自如的聲音。
第三,張力。聲帶發(fā)某一個音時,無論音量大小,都有它固定的張力,大聲發(fā)音時,張力大部分是由呼氣的牽張促成的,聲帶反作用力補充這個張力。唱弱音時呼氣牽張聲帶作用幾乎沒有了,聲帶張力也全部靠拉動聲帶來完成,張力也是聲帶彈力與伸縮能力。高音時,聲帶的張力就增強,聲帶變薄,振動頻率快,所以發(fā)出的聲音相對變高;反之,聲帶張力減弱,振動頻率慢,發(fā)出聲音變低。
氣息和聲帶動、靜狀態(tài):
氣息是動態(tài)的,其牽張力是可變化的;聲帶是靜止的,其位置不可動的。聲帶像閥門一樣,想把閥門打開必須用力擰開閥門,氣息就是擰開閥門時用力的大小。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區(qū)別就是聲帶(閥門)開大開小的問題。美聲唱法之所以通暢,是因為閥門開得大,也就是氣息下坐力需要增大,對應的支持力要和它相匹配就需要增大,上下氣息對抗使得美聲唱法氣息通暢。民族唱法閥門(聲帶)不需要擰開過大,對應的支持力也不需要過大,這就是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區(qū)別,也是氣息與聲帶動靜關系。
如果學生自身條件很好,但是不注意氣息與聲帶的關系及運用,那么其發(fā)聲就沒有音色,聲音也不會結實明亮;如果學生自身條件不好,但是能夠正確認識氣息與聲帶的關系,那么也能快速掌握歌唱發(fā)聲規(guī)律,從而發(fā)出結實明亮的聲音。
總之,只有正確認識氣息和聲音的關系,才能使演唱者快速掌握歌唱發(fā)聲規(guī)律,進而自如地歌唱,詮釋不同類型的聲樂作品。聲樂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只要把氣息與聲帶的概念、關系認識清楚并熟練掌握,就能變成潛意識里的東西;雖然歌唱發(fā)聲理論是復雜抽象的,但是如果能從中總結出一條簡單實用的規(guī)律,那么在歌唱練習上就會有很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 趙梅伯.唱歌的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
[2] 歌唱與聲樂訓練·音樂論叢(五)[M].人民音樂出版社.
[3] 林俊卿.歌唱發(fā)聲科學基礎[M].上海音樂出版社.
[4] 威廉·文納(美).歌唱機理與技巧[M].李維渤,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5] 王福增.聲樂教學筆記[M].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