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俊,兒童文學碩士,作家。從1996年開始創(chuàng)作童話,首部童話作品《七只音符》榮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代表作有長篇童話《野孩子的奇幻之旅》、短篇童話《喜歡魔法的老虎》《水晶松鼠》《糊涂老爺爺?shù)耐婢哏姟返取?/p>
現(xiàn)在的孩子早早就開始親子閱讀了,可真幸福。我小時候閱讀開始得遲,一來我識字晚,九歲才上學;二來那時農(nóng)村里很少有人買書,圖書也遠沒有現(xiàn)在豐富。
不過,兒時的夜晚,我經(jīng)常躺在床上,央求勞累一天的父母給我講些流傳于鄉(xiāng)間的民間故事,比如《公冶長》,還有一些不知道名稱的故事。
但爸爸媽媽知道的故事畢竟有限,后來我便跟著爸爸一起去聽書。那時說書很流行,每隔一段時間,便有人到村里說書。說書人總是說一會兒,敲著大鼓唱一會兒。大人們很喜歡聽唱的部分,但我覺得咿咿呀呀的很難懂,總希望唱的部分盡快結(jié)束。說書人說的故事很精彩,說書人也很會賣關(guān)子,總能勾起我的興趣。記得有一次講的是《薛剛反唐》,講薛剛?cè)绾卧谂笥褌兊膸椭聻楦笀蟪鸬墓适?。我聽得上了癮,第二天還纏著爸爸帶我去聽,一連聽了幾個晚上,后來爸爸嫌累就不愿帶我去了。我至今都感到遺憾,不知道薛剛最后究竟成功了沒有。
我第一次見到課外書是在小學二年級。有一次下課,許多同學圍在一起,吵吵鬧鬧的。我湊過去一看,原來他們正在爭看一本書:《大鬧天宮》。那是一本圖畫書,畫很多,還是彩色的。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夸張的形象,孫悟空頂天立地,金箍棒金光燦燦,看著真是開心。但我才看了幾眼,便到上課時間了。后來我一直想再看看這本圖畫書,可那個帶書的同學怕大家把書扯壞了,就沒有再帶來過。
但從此我對圖畫書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聽說縣城里有租“小人書”的,每次到縣城,我都會省下買零食的錢去租書看。我最喜歡看的是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小人書”,比如《智取華山》《平原游擊隊》《渡江偵察記》等,每次都看到天黑了才肯回家。
我有一個朋友叫二漢,他媽媽是個教師。一個周末,我和二漢到河邊玩,他拿了一本書在看,還不時爆發(fā)出笑聲,“哈哈,太有趣了……”我很好奇,就湊上去看,發(fā)現(xiàn)書上有幅圖畫,畫著一只梅花鹿頭上居然長了一棵樹!這是什么書呀?奇怪,梅花鹿頭上怎么會長樹呢?我迫不及待地讀起故事來,原來,一個獵人將櫻桃核射進了梅花鹿的腦袋,第二年梅花鹿的腦袋便長出櫻桃樹來了!我很驚訝,這想象力,也太神奇了!就這樣,那天我們倆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每到精彩的地方,我們便一起哈哈大笑樂不可支。那真是我童年度過的最美好的一天!
后來,我便經(jīng)常到他家里去借書看。只是,我卻再也沒有借到過像那天讀的那樣有趣的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