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雯
摘 要:3-6歲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幼兒園教師在這個階段要給予幼兒有效的幫助和引導,讓幼兒有一個舒適、快樂的語言學習氛圍,從而讓幼兒語言獲得最佳的發(fā)展效果。小班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與提高,應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更多地給予引導與鼓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指導策略,引發(fā)幼兒言語表達的興趣,激發(fā)幼兒想說的意愿,以使幼兒的語言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班幼兒;語言發(fā)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1-02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147
語言是人類思想交流和社會交往的工具,是思維的具體表現。小班階段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教師在這一階段要想方設法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小班幼兒語言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的確,研究表明,智力發(fā)展的第一個因子是語言能力,語言是進行思維、反映思想、表達情感、紀錄思維成果的工具。幼兒通過語言了解萬千世界,表達感知的結果,通過語言使直覺形象思維發(fā)展到抽象概括思維,認識自己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并對事物進行概括、分類、綜合、判斷、推理,從而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但是在幼兒言語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會出現音準差、表達不完整、口吃等問題。
二、小班幼兒語言發(fā)展的指導策略
幼兒園是幼兒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群體,幼兒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著幼兒語言的發(fā)展,我們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做好榜樣,培養(yǎng)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幼兒教師在日常的語言教學活動中要用完整的語言與幼兒交流,盡可能地啟發(fā)、引導幼兒完整表達。在閱讀活動中,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有效的提問,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讓幼兒敢想敢說。
案例: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決定了這一階段的幼兒只認知具體的事物且語言表達不夠完整。因此,在小班幼兒語言活動中要選擇一些與幼兒生活相近且他們感興趣的題材。如在教學活動中,請幼兒觀察圖畫書(一雙黃色的運動鞋),師問:“這是什么?”幼答:“鞋。”這時就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和幫助,讓幼兒完整地表達。教師可利用有效的提問:“這是一雙什么顏色的鞋子?!庇状穑骸包S色的鞋子?!崩^續(xù)引導問:“這是一雙黃色的什么鞋?”幼答:“黃色的運動鞋?!蓖ㄟ^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幼兒的語言將逐步完整,且幼兒的觀察力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提升。
分析反思:小班的幼兒已具備基本的語言基礎,會用簡短的詞和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愿,但語言的完成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這一階段就需要教師做好榜樣,幫助、引導幼兒將一些消極的詞匯轉換成積極詞匯,通過形式多樣的語言教學活動,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的興趣和技能。
(二)充分利用有效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說的意愿
充分利用幼兒感興趣的各種環(huán)境和事物。如在游戲、社會體驗、角色扮演等活動形式下,寓教于樂,激發(fā)幼兒語言表達的意愿。有時,也可讓孩子與小動物或植物談話。這樣家長可以從中了解孩子的內心在想些什么。幼兒的頭腦中有了想法,自然就會流露出想說的意愿,同時這也能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案例:一天雨后,開展戶外活動時,我?guī)О嗬锏男∨笥讶ゲ萜荷蠈ふ椅伵?。找到蝸牛后,我和小朋友一起坐下來觀察蝸牛,并發(fā)問:“誰能描述一下蝸牛的樣子?”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身體軟軟的,摸起來黏黏的,有一雙像天線一樣的觸角,背著一個圓圓的房子?!蔽矣掷^續(xù)引導孩子們:“那你們每人向蝸牛提一個問題吧!”孩子們開始有序地對蝸牛講話。有的說:“蝸牛你為什么只有下雨的時候才出門?我們做朋友吧?!庇械恼f:“蝸牛你的房子里有電視嗎?”還有的說:“蝸牛你可以爬上樹嗎?”我耐心地聽完孩子們提出的問題,第二天開展了一節(jié)語言教學活動《蝸牛的家》,孩子們特別感興趣,活動效果良好。
分析反思: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抓住教育契機,利用有效的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語言表達的興趣,并將談話活動與有效的提問相結合,讓幼兒有興趣說、有意愿講,從而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讓幼兒接受語言信息
小班階段,幼兒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強,語言的發(fā)展大多來自于模仿成人或外界媒體,經常會有家長和我交流:孩子回家后在家里當“小老師”,用老師的口吻和家長談話,孩子也會模仿卡通人物的語言,經常會和小朋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對話。這些表現正是反映了小班階段幼兒對語言學習的強烈愿望。由此來看,恰當地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電視節(jié)目、繪本圖書、卡通玩偶等,讓給幼兒多看、多聽、多賞析,對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很有幫助。
案例:在小班階段,我為孩子們選擇了一部很有趣的動畫《鼴鼠的故事》,動畫片中的小鼴鼠憨態(tài)可愛,風格詼諧幽默,很受小朋友的歡迎。這部動畫片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語言表現,以音樂貫穿整個動畫片,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觀看之前,我對孩子們提出一個問題:“小朋友們要認真觀看動畫片,看看故事里的小鼴鼠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一會兒告訴老師,好嗎?”孩子觀看之后總能將內容講訴給我,雖然不是很完整,但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分析反思:任何一種形式的學習,只要運用得當,都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只要能善于發(fā)現、勤于思考,教育的契機無處不在,優(yōu)秀的兒童節(jié)目也能為你所用,新時代的幼兒就應該接受媒體傳遞的信息。
語言是我們表達內心世界的重要方式,語言的發(fā)展關系著幼兒的一生。小班階段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我們一定要注重每一次與幼兒的交流活動,把握時機,有效地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在寬松愉悅的氣氛中自由地表達和互動,彼此傾聽對方的“心聲”。
參考文獻:
[1] 喻世長.關于語言發(fā)展的幾個問題[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2):54-62.
[2] 朱晏殊.兒童語言發(fā)展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65-74.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