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096-01
學生自主學習是一種自律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這是教師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師只是起指導作用,每一個學生都有一種獨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當強的獨立學習能力,現(xiàn)行教學改革要求改變單純接受式學習,講究從“一刀切”教學向關注個體差異的教學轉變,強調(diào)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自主學習顯得更加重要。正因為如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顯得十分重要。
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從課外及課內(nèi)方面入手:
課內(nèi)的具體措施有:
1.開始階段關健的一環(huán)就是傳授學生學習方法,并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具有“反省認知”和不斷改進的能力,從而達到不完全依賴老師也能把功課學好的目標,這一階段對學生的要求歸納為培養(yǎng)五種能力即:能分析關鍵字句和符號標記;能讀懂字意,句意,式意,例題意;能分析寫出標題;能找出教材中的主要句段;能用不同顏色筆畫出重點和注意事項,指導學生閱讀時做到“三讀”。第一遍粗讀:即掃清文字、符號障礙,了解本節(jié)大概內(nèi)容。第二遍細讀:即讀句,逐句解釋,把課本中某些省略了推理依據(jù)或中間運算補寫出來并對課本中重難點加圈加點作記號,第三遍精讀:即在學生基本掌握教材知識,完成練習后,再重點分析關健詞,重點句子,歸納總結和寫學習體會,教師常采用提問,抽查等方式進行檢查,并注意與家長逐步配合逐步培養(yǎng)。上課時大至步驟如下:
①開始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自學提綱進行討論小測,約二十分鐘,練習做完自檢或他檢相結合。
②教師用十分鐘左右答疑精講。
③用十分鐘左右學生進行自我檢測。
④用五分鐘左右由學生或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總結經(jīng)驗,調(diào)節(jié)學習行為。
2.經(jīng)過一般時間以后上課大自如下:
①先按照好中差組成的學習小組討論解決課前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約十分鐘,課前預習中的內(nèi)容包括課程內(nèi)容及課后練習和自己學做教具。
②由小組長或教師解答小組不能解答的問題,因勢利導講解重難點內(nèi)容約十五至二十分鐘,如果問題小組能夠解決,由小組長或其他同學上講臺講解例題,能夠用教具講解的盡量由學生用自己做的教具講解。
③用十分鐘左右做教師或學生出的自測題,自測題的內(nèi)容不宜過多,難度適中,做完后由學生交換批改訂正,教師抽查部分自測題,了解存在的問題。
④小結由教師或學生進行總結約五分鐘,最后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內(nèi)容。
學生作業(yè)要求學習小組長超前一課時把學習小組好中差(3人)的作業(yè)批改好,填好反饋 卡,教師抽部分作業(yè)了解存在的問題。每學一單元之前與之后均開設導學課與歸納總結課。教師指導學生自己自學,討論,歸納總結,形成知識網(wǎng)絡,自己寫章節(jié)單元小結,整理知識結構。上課一些較容易例題及黑板上練習答案,可由學生上講臺自己講解、訂正,盡量做到一題多解,開拓思路。 教師應注意以下三點:
1.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啟發(fā)”藝術和技巧,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始教師可出自學提綱到后面漸漸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出。
2.課堂上嚴格遵循“三講三不講”原則:學生對基本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和運用,出現(xiàn)錯誤或易混淆之處要講;學生新舊知識斷線之處要講;學生解答不完整、知識抓不到要領、思路阻塞之處要講。三不講是:已學懂的內(nèi)容不講;似懂非懂的內(nèi)容不講,通過組織討論解決;沒有熟練的技能技巧不講,組織他們練習。
3.特別注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輔導,有意識地觀察他們看書和做練習,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以逐步改變他們在學習中的被動狀態(tài)。
4.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錯的作業(yè),形成良性循環(huán),盡量發(fā)揮他們的閃光點。每單元考試后要求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作評價。如是否有進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錯了,有錯之處要求“錯一做三”,對于不及格的同學可以進行補考。
1)教會學生讀書。
讀書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學會學習必須要學會讀書。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讀書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把自己教學中總結出來的讀書學習的方法傳授給他們,如三步讀書預習法、“走馬觀花”讀書復習法、反思讀書說題法等等。還針對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具體的讀書方法指導,擬定導讀提綱,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思維障礙,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如利用“類比”讀書法指導學生學立方根、分式等,利用“比較——猜想——驗證”探索式讀書方法學習平行四邊形;采用“讀——思——練”方法閱讀數(shù)學課外讀物等。讀法亦無定法,因人而異,因材而異。但在讀書指導中,必須要指導學生做到“學”(眼)、“思”(腦)、“練”(手)相結合。讀書是學習的形式,思考才是學習的實質,而練習是學習的保證。三者有機結合才能把書讀活。
2)讓學生學會思考
在學法指導中要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引導他們多觀察多實踐,抓住知識間相同、相近、相異、互通、互逆等聯(lián)系,選擇合理的思維方法,去理解所學知識,把它建構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如在初二《代數(shù)》二次根式一節(jié)的學習指導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二次根式與平方根的相同之處,學生就很輕松地利用邏輯思維理解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中a≥0和 ≥0 的原因。也得出了求二次根式中字母取值范圍的方法。又如:類比分數(shù)學分式;對比乘法公式學因式分解;利用轉化思想學習和嘗試計算一些可以很大程度省步驟的習題,利用邏輯思維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都是通過發(fā)現(xiàn)新舊知識間不同聯(lián)系而選擇不同思維方法,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較深刻地體味到思維的技巧、方法,提高了思維水平,認清了數(shù)學學習的實質。
課外:
1.學生課外預習的練習可分層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組作業(yè),優(yōu)生做a組及b組選做題。書本上較簡單的題目讓學生直接解答在書本上,需書寫過程的習題做在練習本上若遇到不會做的抄在練習本上,留出相應的寫作位置,等到教師講解或理解后再補上。
2.鼓勵學生課后預習時提出問題記在筆記本上,好的提問可由小組長把原題記在數(shù)學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適當加入學期平均成績。
課后自主學習教師可鼓勵有條件的學生上網(wǎng)查詢數(shù)學資料、史料拓寬視野,節(jié)假日鼓勵較近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或中等生一起到優(yōu)生家中合作學習、互補學習,及時解答疑難問題。鼓勵學生自己出題,教室黑板可設立一塊數(shù)學園地,每天小組長輪流更新一道習題,習題允許出自于課本但不得重復。
每一單元接近結束時要求每個同學利用課后均出一張考試卷,教師可篩選優(yōu)秀的卷子經(jīng)過適當加工作為單元考試卷。
課后鼓勵學生做教具。如學習幾何三角形全等定理“SAS”,就可讓學生自己用硬紙片做兩個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對應角不是兩條對應邊的夾角,結果兩個三角形不全等。上課時讓學生帶進課堂來分析三角形不全等的原因。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質時布置學生自己用硬紙皮制作一個等腰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對折,體會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頂角上的角平分線互相重合。使學生在學做教具的同時在自主學習數(shù)學。
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使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引導、點撥、解疑,使學生變學為思,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通過各種手段,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會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