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武輝++張靜
[摘要] 目的 探討五個常用臨床實驗室診斷指標血糖(GlU)、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紅蛋白(HbAlc)、C肽(C-P)、胰島素(Insulin)在糖尿病診斷的臨床運用以及與糖尿病的相關(guān)性。方法 用生化和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150例依據(jù)WHO(2001)標準診斷為糖尿病的門診、住院患者和50例各項指標均正常的健康體檢對照者分別測定以上五個項目。結(jié)果 2型糖尿病組各項指標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0.01),五項指標的升高程度與糖尿病嚴重程度呈相一致,2型糖尿病與(GlU)、(GA)、(HbAlc)、(Insulin)、(C-P)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是:0.5521、0.8895、0.8991、0.8601、0.8625;1型糖尿病(Insulin)、(C-P)明顯低于對照組,(Insulin)、(C-P)與(GlU)、(GA)、(HbAlc)呈負相關(guān),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5365、0.8025、0.8152。結(jié)論 這幾個項目與糖尿病有很好的相關(guān)性,能從不同方面客觀反映糖尿病及其嚴重程度,它們的檢測對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監(jiān)測有較高的價值。
[關(guān)鍵詞] 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紅蛋白;C肽;胰島素;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a)-0082-02
糖尿病(diabetes meillitus,DM)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島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紊亂疾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及環(huán)境變化糖尿病患者逐年上升,已經(jīng)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全球性疾病[1]。該研究旨在探討檢測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紅蛋白、C肽和胰島素對臨床糖尿病診斷的應(yīng)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50例不同程度的1型糖尿病患者均來自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間的住院患者,年齡15~72歲,病程1~20年,其中男性110例,女性40例。診斷標準為200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發(fā)布的診斷標準。正常對照組 50例2014年1—10月該院健康體檢者。年齡20~54歲,平均37歲,肝腎脂質(zhì)血糖和尿常規(guī)均正常,排除心腦血管疾病、貧血或其他血液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急性代謝紊亂疾病。兩組年齡、性別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主要儀器與試劑:①GA,酶法,試劑由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參考值:11%~16%;GLU,GOD-PAPFA法,試劑由濰坊三維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提供,參考值:3.8~6.1 mmol/L;二者均在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分析。
②HbAlc,HPLC法,美國伯樂原裝試劑,在BIO-RAD D-10上分析;參考值:4%-6%。
③Insulin和C-P,電化學發(fā)光法,使用羅氏原裝試劑在cobas e601電化學發(fā)光儀上分析,參考值分別為2.6~24.9 uu/mL和0.6~4.4 ng/mL。
④以上試劑均使用試劑配套校準品進行校準,質(zhì)控品為試劑配套質(zhì)控品或伯樂專用質(zhì)控品。各項操作均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guī)程執(zhí)
1.3 標本采集
受檢者禁食8 h于次日早晨空腹靜脈采血:HbAlc用EDTA-K3抗凝管采集3 mL;GA、GLU、Insulin和C-P用促凝管各采集4 mL。血清管糖尿病組和對照組四項均做,糖尿病組加做OGTT、胰島素和C肽釋法試驗。血清管3500轉(zhuǎn)離心6 min,15 min內(nèi)分離血清,EDTA管分析前顛倒混勻10次,所有標本均無黃疸、溶血、脂血情況并在2 h時內(nèi)測定完成。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包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因素間相關(guān)關(guān)系采用相關(guān)系數(shù)表示。
2 結(jié)果
2.1 糖尿病組和健康對照組五個檢驗指標結(jié)果
糖尿病組空腹GLU、GA、HbAlc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Insulin、CP水平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兩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所示。
2.2 糖尿病組GLU、GA、HbAlc和Insulin、CP的相關(guān)性
糖尿病組GLU、GA、HbAlc與Insulin 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5),與CP 也呈現(xiàn)顯著負相關(guān)(P<0.05),詳細結(jié)果如下表2所示。
3 討論
糖化血紅蛋白(HbAlc) 成人血紅蛋白(Hb)通常由HbA(97%)、HbA2(2.5%)和HbF(0.5%)組成。HbA由四條肽鏈組成:包括兩條α鏈和兩條β鏈,其糖基化位點在β鏈N末端的纈氨酸殘基。HbAlc由葡萄糖與HbA的β鏈的纈氨酸殘基縮合而成,糖化血紅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濃度與紅細胞壽命(平均120 d)和對該時期內(nèi)血糖的平均濃度有關(guān),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動影響,也不受運動和飲食影響,30 d內(nèi)血糖影響HbAlc達50%,90~120 d只影響10%。所以是反映過去2-3月的平均血糖濃度[2]。2002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已將其作為糖尿病控制的金標準。
胰島素 胰島素是一分子量約6000D的激素肽,由胰島的B細胞分泌,經(jīng)門靜脈和肝臟進入血循環(huán)。胰島素由兩條多肽鏈組成,α-鏈含21個氨基酸,β-鏈含30個氨基酸。血循環(huán)中胰島素的半衰期為3~5 min,主要在肝臟降解。其生理作用主要是通過特異性受體傳導,主要通過肝臟、脂肪組織和肌肉系統(tǒng)的細胞攝取血糖,這是胰島素降血糖作用的基礎(chǔ)[3]。胰島素測定主要針對低血糖患者。盡管胰腺合成胰島素的量經(jīng)常是通過測定C肽來判定,但仍有必要測定胰島素。
C肽是由31個氨基酸組成的單鏈多肽,分子量約為3021D。C肽是胰島素合成過程中胰島素原裂解成為胰島素的伴隨產(chǎn)物,二者呈等量分泌并釋放到外周血液循環(huán)中[4]。雖然是胰島素的另一半,但在肝臟幾乎不被攝取,所以其半衰期長于胰島素,約為35 min,在外周血中C肽的濃度是胰島素的5~10倍且波動幅度也小于胰島素[5-6]。由于內(nèi)源性抗胰島素抗體的高發(fā)生率,對于依賴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檢測C肽比檢測胰島素更能真實反映胰島素的分泌情況。因此,C肽檢測可以輔助評估1型糖尿病早期胰腺β-細胞功能,并以此來鑒別糖尿病的類型。以往認為C肽不具備生物活性,但最新研究顯示C肽作為胰島素的替代,可阻止1型糖尿病長期并發(fā)癥的進展。
[參考文獻]
[1] 周新,府偉靈. 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M].4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50.
[2] 張萍,蘇本利,孫葳,等.糖化血紅蛋白與全天不同時間血糖水平的關(guān)系[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5,13(4):275.
[3] 顧燕云,邢慧莉,盛正妍,等.酶法測定糖化血清白蛋白的多中心臨床研究[J].上海醫(yī)學,2006,29(7):432-434.
[4] 吳東紅,蘇雁,等. 糖化血清白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的臨床意義[J].臨床薈萃,2012,27(24):2166-2167.
[5] Kouzuma T,Uemastu Y,Usami T,et al.Study of glycated amino acid elimination reaction for an improved enzymatic glycated albumin meas-urement method [J].Clin Chim Acta,2004,346(2):135-143.
[7] 尚紅,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4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380-383.
(收稿日期:2016-08-09)